導航目錄:
正常。
新生兒在生后十小時內開始排出便便,每天約3-5次。剛出生嬰兒排出的便便叫胎便,為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一般在二至三天內排完。
出生三至四天后,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此后,嬰兒便便的次數,更多的是受到喂養方式的影響。
新生兒大便次數多少與喂養的方法有關,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次數和人工喂養寶寶大便是有所區別的。
如果是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的次數都較多,每日約5-7次,呈稀糊狀,其中可有奶瓣。若奶粉喂養的孩子每日大便次數約1-2次。
對于新生兒次次數多的情況,寶爸寶媽們可以從食物方面進行下手;
1、韭菜汁:韭菜葉搗爛取汁1小杯,溫開水送服,早晚各1次。
2、新鮮土豆去皮切碎,加開水搗爛,用紗布包,絞汁,每日晨起空腹服1~2匙,酌加蜂蜜同飲,連用半月左右。
3、蘿卜籽10~20克,炒黃研細粉,加糖,開水沖服,每日分1~2次服。
4、黑芝麻15克,搗碎,水煎,空腹食。或黑芝麻10~20克,炒香,打碎,與雞蛋同煎或夾 入饅頭、面包內,日1~2次。
5、黃芪蘇麻粥:黃芪10克,蘇子50克,火麻仁50克,粳米250克。將黃芪、蘇子、火麻仁洗 凈,烘干,打成細末,倒入200毫升溫水,用力攪勻,待粗粒下沉時,取藥汁備用。洗凈粳 米,以藥汁煮粥。適用于氣虛便秘。
6、杏仁羹:杏仁10~20克,山藥50克,胡桃肉20克,蜂蜜適量。將前三味洗凈去皮打碎和 勻,加蜂蜜,加水適量煮沸,頻服。
7、家庭常備中成藥:偏于熱積便秘者,可服小兒七珍丹、小兒保赤丸、通便靈等;偏于體 虛者,可備啟脾丸、靈菇合劑等。
如果新生兒大便臭,則表示蛋白質消化不良,這時應適當減少奶量或將奶沖稀。
這是正常的。
俗話說:嬰兒都是直腸子現吃現拉,吃的多拉的多。等攥肚了以后就會次數減少了。
一般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次數較多,相對較稀且不成形,每天2—7次;人工喂養的寶寶大便次數會較少,基本成形,或者較干。奶粉喂養的大便每天1-2次或l~2天一次,都屬正常。
如果新生兒的大便是近幾天才有變化的,可能是消化不良,應適當減少奶量,或沖稀奶粉。還可給新生兒吃一點奶伴葡萄糖水幫助消化。最好去醫院看一下,以排除感染引起的腹瀉。
母乳喂養的乳母的飲食不要太油膩,宜清淡、易消化,果蔬類食物可適當多吃一些。在喂奶時注意可將最后一段的奶不要喂(脂肪含量較高),加喂配方奶粉。
新生兒也可能是生理性腹瀉,生理性腹瀉是由于腸道厭氧菌減少,破壞了腸道屏蔽功能和菌群間的拮抗作用,促進腹瀉的發生。其特點是大便次數增多,每日可達 4~5次,為稀黃或綠色稀便。但食欲好,不伴嘔吐、無發熱現象;體重增加不受影響,多數再增加輔食后大便自然恢復正常,不必用藥治療。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