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人體內鐵的總量約4~5克,是血紅蛋白的重要部分,人全身都需要它。鐵主要依靠食物攝入,缺乏的話就會出現皮膚蒼白,舌部發痛,疲勞或無力,食欲不振以及惡心,對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缺鐵性貧血是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四大營養缺乏癥之一。
孕媽媽若有貧血,身體能力會明顯下降,可增加寶寶的死亡率。鐵缺乏可引起寶寶心理活動和智力發育的損害及行為改變。鐵缺乏的早期,雖然還未出現貧血的癥狀,但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受到影響,而且在以后補充鐵后也難以恢復。科學家通過動物試驗表明,短時期缺乏可使幼小動物腦中鐵含量下降。以后補充鐵可糾正身體內的鐵儲存,但對腦中的鐵含量不起作用。缺鐵有一個特點是抗感染能力降低,并且會使人在寒冷環境中保持體溫的能力受損。身體中缺少鐵的話會增加鉛的吸收,引起鉛中毒。這兩種原因都會使寶寶的智力受損。
鐵一般以兩種形式存在于食物中:一種是植物中的非血紅素鐵,它必須在胃酸作用下,還原成亞鐵離子后才能被吸收。如果飲食中含有較多植酸鹽、草酸鹽、碳酸基,則可與鐵形成不溶性鐵,鐵的吸收就會減少。總的看來,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較低,動物性食物吸收率較高,但牛奶例外,是貧鐵食物,蛋類中由于存在卵黃高磷蛋白,鐵吸收率亦較低。為了防止缺鐵的形成,日常膳食中應多搭配動物肝臟、動物全血、肉類、魚類等。
多不飽和脂肪酸
寶寶的大腦發育離不開多不飽和脂肪酸。脂肪經消化后,分解成甘油及各種脂肪酸。根據結構不同,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又分成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兩種。
孕媽媽平時聽的最多的DHA和EPA就是ω-3多不飽和脂肪酸中對人體最重要的兩種。EPA是二十碳五烯酸的英文縮寫,具有清理血管中的垃圾(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功能,俗稱“血管清道夫”。DHA是二十二碳六烯酸的英文縮寫,具有軟化血管、健腦益智、改善視力的功效,俗稱“腦黃金”。
ω-3 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由寒冷地區的水生浮游植物合成,以食此類植物為生的深海魚類(野鱈魚、鯡魚、 鮭魚等)的內臟中富含該類脂肪酸。1970年,兩位丹麥的醫學家發現格陵蘭島上的居民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要比丹麥本土上的居民少得多。格陵蘭島位于北冰洋,島上居住的愛斯基摩人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