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由衛生部、教委等部委聯合簽署,確定每年的9月20日為全國愛牙日。 宗旨是通過愛牙日活動,廣泛動員社會的力量,在群眾中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建立口腔保健行為,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建立愛牙日是加強口腔預防工作,落實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舉措。 3013年全國愛牙日主題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關愛老人,修復失牙”。 歷年愛牙日主題 1989年:人人刷牙,早晚刷牙,正確刷牙,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1990年:愛牙健齒強身。 1991年:愛護牙齒從小做起。 1992年:愛護牙齒,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1993年:天天刷牙,定期檢查。 1994年:健康的生活需要口腔衛生。 1995年:適量用氟,預防齲齒。 1996年:少吃含糖食品,有益口腔健康。
今年教師節之際,中國官方9月5日一紙征求意見稿激起千層浪,延續29年之久的教師節或將改期。從9月10日改為9月28日,這一被輿論解讀為著眼于孔子誕辰日的改變,是弘揚尊師重教傳統美德的改革之舉,還是無聊膚淺的日期變更,引發各方激辯。 改革推動者獨家講述:教育部一直持肯定態度 國務院法制辦9月5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擬對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等四部法律相關條款進行修訂。意見稿擬規定,每年9月28日為教師節。 其實,調整教師節日期的呼聲由來已久,大規模的呼吁則從2004年開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呼吁以孔子誕辰作為中華教師節。經研究測算,目前較為公認的孔子誕生日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但學界對于這一日期仍存爭議。 “這是我2004年以全國政協提案首倡的建議,近十年來持續不斷呼吁,現在終于有望了。&r
2013年中秋節放假安排:9月19日—9月21日放假調休,共3天。其中,9月19日(中秋節)為法定節假日,9月22日(星期日)公休日調至9月20日(星期五),9月21日(星期六)照常公休,9月22日(星期日)上班。 2013年中秋節放假安排出爐 高速公路不免費 今年中秋,19~21日放假調休,22日上班。 據國務院辦公廳通知精神,今年中秋節9月19日(星期四,中秋節)至21日(星期六)放假調休,共3天。9月22日(星期日)上班。 此外,根據國務院的相關規定,春節、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4個國家法定節假日以及當年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確定的上述法定節假日連休日,7座以下(含7座)載客車輛免收高速通行費,中秋節不在免費節假日內。
進入9月,令人期待的國慶長假逐漸接近,各種“請假攻略”隨之在網上流傳開來。時下在網上最流行的拼假攻略是“請假11天休息24天”。 今年中秋節為9月19日,距離國慶節有11天。根據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2月8日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今年中秋節是9月19日至21日放假調休,共3天。9月22(星期日)上班。 2013年國慶節放假辦法:2013年10月1日至10月7日放假,共7天。其中10月1日(星期二)、10月2日(星期三)、10月3日(星期四)為國慶節法定節假日,10月5日(星期六)、10月6日(星期日)公休、9月28日(星期六)、9月29日(星期日)分別調至10月4日(星期五)、10月7日(星期一)公休,9月28日(星期六)、9月29日(星期日)、10月8日(星期一)照常上班。 國慶節
一、元旦:2012年12月30日至2013年1月1日調休,放假3天。其中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公休,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2013年1月1日(星期二)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12年12月29日公休調至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即2011年12月29日(星期六)、2013年1月2日(星期三)照常上班。 二、春節:2013年2月9日至2013年2月15日調休,放假7日。即2月9日(星期六,農歷除夕)公休、2月10日(星期日,農歷正月初一)、2月11日(星期一,農歷正月初二)、2月12日(星期二,農歷正月初三)為法定節假日,2月10日(星期日)公休調至2月13日(星期三),2月16日(星期六)、2月17日(星期日)公休調分別調至至2月14日(星期四)、2月15日(星期五),2月16日(星期六)、2月17日(星期日)照常上班。 2013年中秋 國慶放假安
近日,一名4歲的白血病女寶寶渾身變綠,專家稱,這樣的病例很少見,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女童渾身變綠呢?有沒有辦法可以醫治呢? 誰能幫幫這個小天使 鹽城4歲女童患白血病渾身變綠 女童渾身變綠到底是何種原因引發?就像童話里一樣,鹽城有一位4歲女童,最近渾身開始變綠。可隨之而來的,并不像童話一樣美好,而是時刻要面臨生命危險。據了解,該女童為急性白血病患者,10個月前剛做完造血干細胞移植。之所以渾身發綠,是因為體內膽紅素不斷累積、過高所致。而病因則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專家稱,這種病例非常罕見,全球見諸報道的病例,至今大概也只有兩三例。患病女童渾身綠瑩瑩,一直昏睡。 16日傍晚,在蘇大附一院廣慈分院血液科的病房里,揚子晚報記者見到了這位“綠精靈”寶寶—來自鹽城的4歲女童語桐和她的爸爸媽媽。而在病床四周,則掛著一層厚厚的透明的塑料
薏米不僅含有高蛋白約12.8%,而且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族,礦物質,膳食纖維等。薏米是一種營養平衡的谷物,其中含有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且其比例接近人體需要。薏米銀耳羹具有消水腫、利腸胃、清熱潤燥的功效,還能使皮膚更美白滋潤、光滑少皺紋,讓人體更滋潤。 處暑美食推薦:蓮子銀耳薏米湯 準備食材: 薏米蓮子適量、銀耳適量、枸杞子適量、冰糖適量、水適量 蓮子銀耳薏米湯的做法: 1、將薏米、銀耳去根洗凈后分別用清水浸泡 2、蓮子在溫水里浸泡2個小時 3、薏米、銀耳倒入高壓鍋內加入適量的水 4、再將蓮子倒入高壓鍋內,待高壓鍋上氣后壓縮機35分鐘 5、壓好后的湯加入洗凈的酸梅稍煮一會 6、加入適量的冰糖,待冰糖化后,湯稍稍粘稠即可盛出
鴨是為餐桌上的上乘肴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 春筍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療飲食積滯證,也能解決挑食問題,是獲取營養的一道菜,不過鴨肉偏寒,備孕女性、孕婦和產婦食用要注意控制量。 原 料:鴨腿、春筍。 姜、料酒、生抽、老抽、冰糖、鹽、五香粉、干紅辣椒。 特 色:分享兩個保鮮春筍的好法子,抓住筍季的小尾巴。 操 作: 1、鴨腿剁小塊,入加了姜片和料酒的冷水鍋里焯水至出浮沫。 2、撈出清洗干凈瀝水。 3、春筍切塊,入沸水鍋焯水。 4、撈出控水備用。 5、熱鍋上油,油熱后下入焯過水的鴨塊,中小火炒至出油且表面微黃。 6、加入姜末,干紅辣椒,烹料酒煸炒。 7、調入生抽,老抽,冰糖,五香粉翻勻,加開水,大火燒開后轉小火煮約25分鐘。 8、倒入筍塊,加鹽調味,再煮10分鐘左
推薦食譜:百合橙汁藕片 藕含有淀粉、蛋白質、維生素C等營養,能健脾開胃,益血補心,有消食、生津的功效。 蓮藕有健脾開胃、養心安神、補血益氣的功效,是夏季良好的消暑清熱食物。蓮藕生吃熟吃各有效果。蓮藕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行淤。可以涼拌,也可以將鮮藕榨汁,與鮮梨汁、甘蔗汁等混合飲用。藕熟吃,可健脾開胃,止瀉固精。此外,經常用腦的人多吃藕,可以起到益血補髓,安神健腦的作用。 處暑推薦食譜:百合橙汁藕片 推薦食譜:百合橙汁藕片 準備食材:藕1節、百合10克、枸杞子適量、冰糖適量、白糖適量、蜜糖適量、水適量。 做法: 1、將藕去皮切薄片,用A料(橙汁粉、白糖適量、冷開水)調好橙汁,放進藕片浸泡幾小時入味。 2、枸杞浸泡10分鐘左右。 3、取一小碗加入兩種料(冰糖適量、蜂蜜適量、冷開水)做好冰糖水。 4、百合剝片洗凈,入開水中焯制幾十秒
此外飲食還應當以平淡為主,隨著水果的大宗上市,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類的水果,以此來滋陰潤燥。 推薦:果香葡萄汁 葡萄的營養價值很高,葡萄汁被科學家譽為“植物奶”。葡萄是水果中含復合鐵元素最多的水果,是貧血患者的營養食品。常食葡萄對神經衰弱者和過度疲勞者均有益處。 特色 葡萄酸酸甜甜的味道,惹人喜歡。葡萄汁的味道,酸甜可口,喝一口,酸甜清香縈繞于齒唇之間。如何做出好喝的葡萄汁呢,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葡萄洗干凈往榨汁機一丟,炸出來的果汁不僅顏色不好看,還有皮的殘渣和澀澀的味道,如果一個個剝完皮再榨汁的話,時間就要多花上一些了。 那有沒有簡單易行,又能做出美味葡萄汁的方法呢?趕快擦亮眼睛,注意看嘍,保證能做出酸甜美味的葡萄汁,方法超級簡單!由于葡萄中含的類黃酮是一種強力抗氧化劑,可抗衰老,并可清除體內自由基。女孩子適當吃一些,可延緩衰老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顧名思義,處暑表明暑天將近結束。《月令十二集解》曰:“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這時的三伏天氣已過或接近尾聲,所以稱“暑氣至此而止矣”。全國各地也都有“處暑寒來”的諺語,說明夏天的暑氣逐漸消退。但天氣還未出現真正意義上的秋涼,此時晴天下午的炎熱亦不亞于暑夏之季,這也就是人們常講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說法。這也提醒人們,秋天還會有熱天氣的時候,也可將此視為夏天的回光返照。著有《清嘉錄》的顧鐵卿在形容處暑時講:“土俗以處暑后,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而始涼;諺云:處暑十八盆,謂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還要經歷大約十八天的流汗日。這時太陽黃經為150度,歷書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
一、滋陰潤燥 處暑后的天氣多半以干燥為主,因此這個時候就應當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燥功效的食物,制止燥邪損害。除此之外飲食還應當以平淡為主,隨著水果的大宗上市,多吃些梨、葡萄、西瓜之類的水果,以此來滋陰潤燥。 推薦:西式泡葡萄 食譜原料:玫瑰香甜葡萄10千克,白糖1500克,醋精150克,桂皮10克,丁香15克,清水10千克。 制作方法: 1.將帶白霜的新鮮成串的玫瑰香甜葡萄擇去破皮、小粒者,輕輕碼入消過毒、刷凈的搪瓷桶內(或木桶、瓦缸)。 2.將鍋刷凈,下入清水,加入桂皮、丁香煮10分鐘出香味,下入白糖燒開,打去浮沫,盛入容器內,調入醋精晾涼,注入桶內,淹沒過葡萄,蓋上桶蓋,放入冷庫保鮮室,以3℃-5℃腌制3-5天即成。 二、酸性食物 進入處暑后肺經當值,我國西醫以為“肺氣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強肝木”,所以在秋天該
處暑節氣,小編為您推薦開胃“三寶”:蘿卜、鴨肉、糯米粥,有效地幫助您解決食欲低下煩惱哦! 處暑是暑氣結束的時節,表明暑天接近結束。處暑節氣的顯著特征是空氣干燥,人們往往感覺皮膚緊繃繃的,甚至起皮脫屑、頭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冒火、大便干結,所以眼下的保健離不開防秋燥。 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蘿卜和鴨肉也是人們熟知的適合秋天吃的食物,有潤燥的功效。女性可多吃些百合,能達到潤肺養陰的效果。 同樣具有養陰潤燥功用的食品還包括魚類、干貝、海帶、芹菜、菠菜、芝麻、豆類及奶類。 總體來說,眼下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特別應多吃耐嚼、富含纖維的食物。進食時,應細嚼慢咽,既利于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生津潤燥。
二十四節氣中的“處暑”,“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這也宣告,在苦熬初伏、中伏和末伏后,一年當中最悶熱的“伏天”結束了。 處暑過后還會熱嗎? 處暑日過后還會熱。一般要到白露節氣氣溫開始轉涼,民間流傳“白露身不露,赤膊當豬玀”的說法,說明在白露日以后還有人赤膊。 處暑是華南雨量分布由西多東少向東多西少轉換的前期。這時華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點,比大暑或白露時為多。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這時也正是收獲中稻的大忙時節。一般年辰處暑節氣內,華南日照仍然比較充足,除了華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曬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數年份也有如杜詩所"三伏適已過,驕陽化為霖"的景況,秋綿雨會提前到來。 處暑以后,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日較差增大,晝暖夜涼的條件對農作物體
處暑 處暑是什么時候 2013年處暑時間:8月23日 07:01:41,農歷2013年七月(小)十七。 2014年處暑時間:2014年8月23日 12:45:58,農歷2014年七月(小)廿八。 距下個處暑到來還有 7天。 處暑是什么意思 處暑英文翻譯:the End of Heat 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處暑時,斗指戊。太陽黃經為150°。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征,表示暑天終止。 處暑是什么時候 處暑是什么意思 處暑是哪天 處暑三侯 鷹乃祭鳥: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 天地始肅: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 禾乃登:五谷成熟時。 處暑介紹 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
秋天是從農歷“立秋”開始,中間經過“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幾個節氣,直到“立冬”的前一天,一共三個月。前一個月的部分,天氣接近于夏天;后兩個月會明顯感覺到漸漸寒冷起來。 安陽市衛生局提醒廣大市民:秋季養生應根據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中醫強調,不論男女老少,秋季都要注意養生,早睡早起,注意添衣。在這里我要提醒老年朋友和體弱的朋友,雖然說有人提倡“春捂秋凍”,但您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自我調節。 圖片源于網絡 從漫長的炎夏轉入寒冬,秋天是一個交替的季節,人們的身體需要得到更多的呵護,才能儲存足夠的能量度過寒冬。另外,秋天還要防“秋燥&rd
秋老虎猖狂,處暑時節即將到來。這段時間的飲食養生講究淡補。淡補,也就是飲食清淡,用淡來養生。專家提醒,此時飲食要注意衛生,因為這個季節仍有暑氣,脾胃功能較弱,吃過于辛辣、油膩、甜會加重濕邪,容易造成食積。而且,因為處暑也有”燥“的特點,辛辣等刺激性的飲食會助長肺氣,肺氣旺則會傷肝,所以處暑時節的飲食應該少辛多酸。淡補,既可以避免肺旺傷肝,又可以避免傷脾,因而飲食主要以清熱化濕、健脾化濕、潤肺滋陰等為主,如山藥、米仁,去暑濕的話可以吃些綠豆、紅棗等。 處暑也是“熱燥”的開始,比夏天的干燥還要明顯,因此人們常會感到既熱又干燥,可以多吃新鮮果蔬,尤其是梨子和蓮藕,還可將絲瓜皮、荷葉等用于熬湯,不過應盡量少吃生冷的瓜果。秋燥時節,還要注意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食品,可多吃梨子、白木耳、百合以及一些滋陰養肺、潤燥生津的粥湯。 老鴨味甘性涼,
早起,到東城市場去購買一天的新鮮食材。以這種方式開始的一天是有趣的。東城市場是很整潔有序的菜市場,居住在東城的人們很多都喜歡到這里買菜。在市場里,可以從青翠欲滴的青菜豆角們身上看到蓬勃的生氣,也從翡紅嫣紫的蕃茄蔬果上感受到活力。更有趣的是,從那些應季蔬果的更替中,會發現到季節的變化,也會從身邊擦肩而過的媽媽們奶奶們的菜藍子里,觀察到因為節氣更替而為家人準備應季食品的用心。 東莞人愛煲湯,擅長根據不同的氣候變化烹飪各種食療湯水或糖水、涼茶給予身體在不同季節所需的呵護。因此細心留意一下,在不同的節氣來臨之時,會發現菜市場里總有某一些食材會不約而同地特別暢銷。這一切的觀察都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真切的溫馨和感動。比方今天,突然發現,三鳥攤檔前,買番鴨的人突然多了起來。 是啊,在二十四節氣中,上周“立秋”,下周將迎來“處暑”。節氣中的處暑的
處暑養生注意事項 1、穿著提示:不宜急于增加衣服。“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于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 2、睡覺夜寢提示:應關好門窗,腹部蓋薄被,防止秋風流通使脾胃受涼。 3、室內提示:白天只要室溫不高不宜開空調。可開窗使空氣流動,讓秋殺之氣蕩滌暑期熱潮留在房內的濕濁之氣。 4、防病提示:在9月23日秋分之前,氣候變數較大,雨前氣溫偏熱,雨后氣溫偏涼,易引發人的風寒或風熱感冒。發病及時用食物療法恢復平衡。 5、飲食提示:可吃溫補食物。臉無痘、面不紅者若有吃辣味的習慣,可適當吃些辣椒、胡椒之類食物;有飲酒習慣者可適量少喝點酒,其中白酒、黃酒一定要加溫;主食以吃精白面補氣為好;喜歡吃紅棗、桂圓者,早晨可吃幾顆;喜歡吃酸味者,可適量吃些酸味食品,酸味主收斂。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在8月23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15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此后中國長江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處暑的“處”是指“終止”,處暑的意義是“夏天暑熱正式終止”。所以有俗語說:爭秋奪暑,是指立秋和處暑之間的時間,雖然秋季在意義上已經來臨,但夏天的暑氣仍然未減。 節氣由來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