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
友誼是一種溫靜與沉著的愛,為理智所引導,習慣所結成,從長久的認識與共同的契合而產(chǎn)生,沒有嫉妒,也沒有恐懼。——荷 麥
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從來不是一種機會。——紀伯倫
真友誼象磷火——在你周圍最黑暗的時刻顯得最亮。——D.M.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華盛頓
親善產(chǎn)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 果
摯友如異體同心。——亞里士多德
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嚴正的朋友。——愛因斯坦
和你一同笑過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過的人,你卻永遠不忘。——紀伯倫
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拉法特
對眾人一視同仁,對少數(shù)人推心置腹,對任何人不要虧負。——莎士比亞
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巴爾扎克
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巴爾扎克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錢或一切物質(zhì)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tài)度,歡悅的談話,同情的流露和純真的贊美。——富蘭克林,美國政治家、科學家
友誼是我們哀傷時的緩和劑,激情的舒解劑,是我們的壓力的流泄口,我們?yōu)碾y時的庇護所,是我們猶疑時的商議者,是我們腦子的清新劑,我們思想的散發(fā)口,也是我們沉思的鍛煉和改進。——杰里米.泰勒,美國政治家
友誼,以互相尊重為基礎的崇高美好的友誼,深切的同情,對別人的成就決不惡意嫉妒,對自己培養(yǎng)一種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識。——奧斯特洛夫斯基,前蘇聯(lián)作家
一個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如果不注意結識新交,就會很快感到孤單。先生,人應當不斷地充實自己對別人的友誼。——塞.約翰遜,英國作家
真誠的,十分理智的友誼是人生的無價之寶。你能否對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遠做一個無愧于他的人,這就是你的靈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驗。——馬克思,德國思想家、哲學家
最長的友誼最能給人以歡樂。更何況還有這么一句至理名言:“在一起共過很多患難的人,其友誼才稱得上牢不可破。”——西塞羅,古羅馬雄辯家、政治家
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高爾基
你的敵人和朋友攜手合作,才能傷你的心。敵人大肆誹謗你,朋友趕忙傳給你聽。 ——馬克·吐溫
真正的友誼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勸告,又有使自己接受勸告。 ——西塞羅
友情為人生之酒。 ——楊格
于順境中交朋友只需費一舉手之勞;在困厄時尋找友誼簡直比登天還難。 ——愛比克泰德
中華民族一直以來都崇尚與人為善,以和為貴。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流傳著很多關于友善的故事,這些故事可以很直觀的讓我們體會友善的力量和重要作用。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帝中的舜。舜的母親去世以后,他的父親又娶了一個妻子。舜的父親、繼母、繼母生的弟弟,三人都不喜歡舜,時不時的挑刺、找茬,總想置他于死地。可是,每一次,舜都先是躲起來,然后再出現(xiàn),然后對待家人更加友善、謙恭、有禮。面對家人的百般刁難,舜可以如此大度,不計小怨,更沒有得理不饒人,化干戈為玉帛。正是因為他的友善,加上才能,才讓堯下定決心讓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第二個故事是六尺巷。清朝康熙年間的大學士、禮部尚書張英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因為宅基地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張家人寫了一封信,張英看后,淡然的寫了一首詩:“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家人收到信后,起初不明白,以為張英會用什么手段可以擺平吳家,誰知道寫了這么一封信,不過也只好照辦。誰知吳家竟被感動了,也讓出三尺來。于是在兩家之間就形成了一個六尺寬的巷子,成為佳話。讓他三尺又何妨,這是鄰居之間和睦相處的不二法門。
第三個故事叫做將相和。這個故事我們很多人耳熟能詳,說的是戰(zhàn)國時期趙國的事情。文臣藺相如出使秦國,使得完璧歸趙。在澠池會上,他又機智勇敢的使趙王免受秦王的羞辱。于是趙王提拔藺相如為右上卿,官位在武將廉頗之上。老將廉頗自認軍功了得,總是不服氣,揚言如果見到藺相如一定要給他難堪。藺相如于是就稱病不上朝,以免見到廉頗。外人都以為藺相如是害怕廉頗,其實不然。藺相如是為了趙國國家利益,認為將相不和會給秦國可乘之機。廉頗知道真相之后,主動負荊請罪,從此兩人成為生死之交,共同保衛(wèi)趙國。藺相如的友善,不是懦弱,而是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同僚。
友善,是社會的潤滑劑,能夠讓別人如沐春風,能夠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睦,能夠減少很多摩擦和不必要的麻煩,有助于社會團結,有助于社會進步。因此,我們都需要繼承中華民族與人為善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對家人、鄰居、同事友善,做到和睦相處,團結共事,一起為了家庭、社會和國家更好的未來而努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