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風光泛指風光自然的鄉村,等同于田園風格。而作為田園風格的載體——鄉村,由于比城市更貼近原始自然環境,居住在鄉村里的人們的生活方式淳樸,生性豁達率性,心理壓力小。
本義
田園:耕田和園地,也泛指風光自然的鄉村。
田園風格
田園風格幾乎可以等同于鄉村風格。所以在現今日益發達的城市中,因為繁雜喧鬧并且污染越來越嚴重的城市環境和快速的生活節奏,繁忙的工作壓力。使得現代的城市人將羨慕的眼光投向了曾經不屑的鄉村。他們重新開始對鄉村生活方式感到好奇或向往。對于曾經忽視的鄉間留存的獨特民間藝術形式也很感興趣。越來越多的城市人更愿意把家搬到附近鄉村居住,自己開車上班。不少富裕階層也樂意把自己擁有鄉間別墅作為炫耀的資本之一?!伴_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薄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等古代詩人口中的生活方式得到了人們的再次撿拾和重新詮釋。
而作為數量龐大的城市普通居民和中產階層,即使無條件去擁有和享受富豪老爺們的鄉間別墅。但是也希望能在處于鋼筋水泥森林中的小家里擁有自己的一片“世外桃源”。哪怕只是一盆花,也是生命的昭示。能夠給自己每天疲憊的身心以足夠的寬慰和鼓勵。的確,住在田園式的人間樂園,是人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短幾十年,擁有一個世外桃源,每個人都愿意為此奮斗終生
現代居室中的田園風格設計當然倡導“回歸自然”,只有結合自然,才能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獲取生理和心理的平衡。因此田園風格力求表現自然的田園生活情趣。而這樣的自然情趣正好處于現今人們對于人類城市擴張迅速,城市環境惡化,人們日漸互相產生隔閡而擔心的時代。迎合了人們對于自然環境的關心、回歸和渴望之情。所以也就造就了田園風格設計在當今時代的復興和流行。
田園的解釋
田地和園圃。
①《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田園極膏腴,而市買郡縣器物相屬于道。”
②晉 陶潛 《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③宋 曾鞏 《上齊工部書》:“ 鞏 世家 南豐 ,及大人謫官以還,無屋廬田園于 南豐 也?!?
④《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萬延之 ﹞自此營建第宅,置買田園,扳結婚姻。”
⑤ 徐遲 《狂歡之夜》:“一片寂靜包裹著整個山林田園。”
⑥明 施耐庵《水滸》第二十二回《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老漢世代務農,守此田園過活。
泛指農村。
①《史記·汲鄭列傳》:“后數月, 黯 坐小法,會赦免官。于是 黯 隱于田園。”
②唐 杜甫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補闕》詩:“田園須暫往,戎馬惜離群?!?
泛指一種特有的風情
重在對自然的表現,但不同的田園有不同的自然,進而也衍生出多種風格,卻不破壞當地生態的平衡,從而出現一些美好的自然景觀,草坪、樹木、薰衣草、向日葵等。其色調融合與揉成出異類的景觀,被稱為“田園風格”。
歸園田居
陶淵明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對酒絕塵想。
時復墟曲人,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棄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寫作背景】
晉義熙二年(406年),亦即淵明辭去彭澤令后的次年,詩人寫下了《歸園田居》五首著名詩篇。這組詩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決絕與遠離,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向往。它所反映的詩人深刻的思想變化,以及它所體現出來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