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階段
1867年11月7日,瑪麗·局里生于波蘭王國華沙市一個中學教師的家庭。
1891年9月,赴巴黎求學,11月進入索爾本大學(即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4年4月,經波蘭學者、瑞士福利堡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瑟夫·科瓦爾斯基的介紹,與比埃爾·居里結識,以便利用居里領導的設備較好的實驗室。
1895年4月,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的論文《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讀于科學院。
1895年7月26日,瑪麗與比埃爾·居里在巴黎郊區梭鎮結婚。瑪麗·居里任女子中學教師。
研究階段
1896年8月,瑪麗通過大學畢業生擔任教師的職稱考試。得到理化學校校長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瑪麗謀得職位,在該校物理實驗室工作,與比埃爾(室主任)共事。
1898年7月,居里夫婦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一種放射性新物質》,說明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84號,比鈾強四百倍,類似鉍,居里夫人建議以她的祖國波蘭的名字構造新元素的名稱釙(polonium)。從此居里夫婦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學工作方法。
1898年12月,居里夫婦和同事貝蒙特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含有一種放射性很強的新物質》,說明又發現新元素88號,放射性比鈾強百萬倍,命名為鐳(Radium)。瑪麗·居里關于發現新元素釙的報告,用波蘭文在華沙《斯維阿特羅》畫報月刊上發表。
1900年3月,瑪麗在巴黎西南的賽福爾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任教,講授物理學。瑪麗的論文《論放射性鋇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婦在巴黎國際物理學會上宣讀論文《論新放射性物質及其所發射線》。
1900年10月,兩位德國學者瓦爾柯夫和吉澤爾宣稱鐳對生物組織有奇特效應。后經居里夫婦證實鐳射線會燒灼皮膚。
1902年,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的提煉,居里夫婦從數噸殘渣中分離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鐳RaCl2,測得鐳原子量為225,后來得到的精確數為226。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共同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1908年,為《比埃爾·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業績。該書由法國物理學會委托郎之萬編輯,出版于巴黎。晉升為教授。
1911年,因分離出純的金屬鐳而獲諾貝爾化學獎。同年,參加了在布魯塞爾舉辦的第一屆索爾維會議。
1915年,從索爾本大學物理學實驗室遷入鐳學研究院放射學實驗室。奔波于國內外各地,指導十八個戰地醫服務隊。
1916年,在鐳學研究院為衛生員開設輻射學速成課,教醫生學會尋找人體中異物(例如:彈片)位置的新法,受協約國軍方贊許。
1921年,根據戰時筆記整理,寫成《放射學和戰爭》,出版于巴黎。
1921年3月8日,接見中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蔡出國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請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學講學。答稱:“此不能往,當于將來之暑假中謀之”。終未成行。
1921年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國瑪麗·居里鐳基金募捐委員會“瑪麗·居里委員會”所贈送的鐳一克。贈送儀式于20日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美國總統主持。到費城,接受新釷五厘克;她則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壓電石英計贈美國哲學會。論文《論同位素學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2月,當選為巴黎醫學科學院院士。
1922年5月,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聯盟秘書長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據國際理事會的決定發出的邀請,參加上年設立的國際文化合作委員會。初任委員,后當選為副主席。為此,經常去日內瓦出席會議。
1930年,法國政府申請特別研究補助費,得到50萬法郎。
1934年,著作《放射性》(兩卷)寫成,1935年年出版。約里奧居里夫婦在居里夫人指導下,發現人工放射性。
1934年6月,住進上薩瓦省桑塞羅謨療養院。7月4日,以惡性貧血癥(由鐳引起)逝世于療養院。托貝醫生寫下了這樣的報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種發展迅速、伴有發燒的繼發性貧血。骨髓沒有造血反應,可能是因為長期積累的輻射量造成的傷害。”聞此噩耗,她最喜歡的一個學生喬治·福尼埃寫到:“我們失去了一切。”蔡元培聽后也十分悲痛,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電以示悼念:“巴黎大學校長先生:驚悉居里夫人逝世,謹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國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敬請代向其家屬致意。蔡元培。”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鎮居里墓穴。她的兄(約瑟夫·斯可羅多夫斯基)姊(布羅妮施拉娃·德盧斯卡)向墓穴灑上從波蘭帶來的泥土。
研究領域
1、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Po)和鐳(Ra)。
2、提出了-射線(現在已知它是由電子組成的)是帶負電荷的微粒的觀點。
科學成果
居里夫人在實驗研究中,設計了一種測量儀器,不僅能測出某種物質是否存在射線,而且能測量出射線的強弱。她經過反復實驗發現:鈾射線的強度與物質中的含鈾量成一定比例,而與鈾存在的狀態以及外界條件無關。
居里夫人對已知的化學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進行了全面的檢查,獲得了重要的發現在:一種叫做釷的元素也能自動發出看不見的射線來,這說明元素能發出射線的現象決不僅僅是鈾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這種現象稱為放射性,把有這種性質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們放出的射線就叫“放射線”。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煉出了十分之一克極純凈的氯化鐳,并準確地測定了它的原子量。從此鐳的存在得到了證實。鐳是一種極難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質,它的形體是有光澤的、像細鹽一樣的白色結晶,鐳具有略帶藍色的熒光,而就是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在光譜分析中,它與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譜線都不相同。鐳雖然不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放射性元素,但卻是放射性最強的元素。利用它的強大放射性,能進一步查明放射線的許多新性質。以使許多元素得到進一步的實際應用。醫學研究發現,鐳射線對于各種不同的細胞和組織,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細胞,一經鐳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壞了。這個發現使鐳成為治療癌癥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異常迅速的細胞組成的,鐳射線對于它的破壞遠比周圍健康組織的破壞作用大的多。這種新的治療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國發展起來。在法蘭西共和國,鐳療術被稱為居里療法。鐳的發現從根本上改變了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對于促進科學理論的發展和在實際中的應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物著作
《論鐳射線的化學作用》(與皮埃爾·居里合著) 1899年
《論放射性鋇的原子量》 1900年
《新發現的放射性物質及其放射的射線》(與皮埃爾·居里合著) 1900年
《放射過程衰變理論》 1900年
《論放射性物質》 1901年
《論鐳的原子量》 1902年
《放射性物質的研究》 1903年
《論放性》 1910年
《同位素及其組成》 1921年
《皮埃爾·居里傳》 1924年
《放射學》 1935年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