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領空(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的劃分問題,歷來就有兩種對立的主張。
空間論
主張是以空間的某種高度來劃分領空和外層空間的界限,以確定兩種不同法律制度適用的范圍。
功能論
認為應根據飛行器的功能來確定其所適用的法律,如果是航天器,則其活動為航天活動,應適用外空法;如果是航空器,則其活動為航空活動,應受航空法的管轄;整個空間是一個整體,沒有劃分領空和外層空間的必要。
就“空間論”而言,關于確定外層空間的下部界限大致又有以下幾種意見:
①以航空器向上飛行的最高高度為限,即離地面20~40公里
②以不同的空氣構成為依據來劃分界限。由于從地球表面至數萬公里高度都有空氣,因而出現以幾十,幾百,幾千公里為界的不同主張,甚至有人認為凡發現有空氣的地方均為空氣空間,應屬領空范圍
③以人造衛星離地面的最低高度(105~110公里)為外層空間的最低界限。
1976年,巴西、哥倫比亞、剛果、厄瓜多爾、印度尼西亞、肯尼亞、烏干達和扎伊爾等8個赤道國家發表《波哥大宣言》。主張各赤道國家上空的那一段地球靜止軌道 (離地面35267公里)屬于各該國的主權范圍。上述主權要求,使外空劃界問題進一步復雜化。近些年來,一些持“空間論”者逐漸趨向于接受上述第三種意見,即離地面100公里左右為外層空間的下部界限。1975年,意大利在外空委員會提出以海拔90公里為領空(空氣空間)的最高界限。1976年,阿根廷、比利時和意大利支持以海拔150公里為界。1979年,蘇聯建議離海平面100~120公里以上為外層空間,同時各國空間物體為到達軌道和返回發射國領土,有飛越其他國家領空(空氣空間)的權利。但另外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則認為從空間科技現狀來看,仍然無法規定一定高度作為領空(空氣空間)和外層空間的界限。他們強調劃定外層空間的條件和時機還不成熟。
外空的定義和界限以及地球靜止軌道的法律地位問題尚在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審議之中。外空委員會正在審議衛星直接電視廣播、衛星遙感地球,以及在外空使用核動力源等問題,以便草擬有關的法律原則。
空間科學研究
1946年,美國用繳獲的德國V-2火箭將一支果蠅送入太空,成為第一個生物火箭。1957年,前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潑尼克一號。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進行各項科學研究活動的重要場所。1971年,前蘇聯發射了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由“聯盟”號飛船負責運送宇航員和物資。1986年8月,最后一座“禮炮”7號停止載人飛行。1973年5月14日,美國發射了空間站“天空實驗室”,由“阿波羅”號飛船運送宇航員和物資。1974年天空實驗室封閉停用,并于1979年墜毀。
1986年2月20日,前蘇聯發射了“和平”號空間站。它全長超過13米,重21噸,設計壽命10年,由工作艙、過渡艙、非密封艙三個部分組成,有6個對接口,可與各類飛船、航天飛機對接,并與之組成一個龐大的軌道聯合體。自“和平”號上天以來,宇航員們在它上面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還創造了太空長時間飛行的新紀錄。“和平”號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墜入太平洋。1983年,歐洲空間局發射了“空間實驗室”,它是一座隨航天飛機一同飛行的空間站。
國際空間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間站。它由美國和俄羅斯牽頭,聯合歐洲空間局11個成員國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國共同建造運行。空間站從1994年開始分多個步驟建設安裝,至2006年全部建成。建成后空間站將長110米,寬88米,質量超過400噸,將是有史以來規模最龐大、設施最先進的人造天體。可供6至7名宇航員同時在軌工作。
1981年全世界第一顆紅外天文衛星發射升空。而對于天文學上有重要意義的事件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送入太空的哈勃空間望遠鏡(HST)。它的目的是探測宇宙深空,了解宇宙起源和各種天體的性質和演化。HST耗資21億美元,對天文學特別是天體物理學的推動是巨大的。在空間放置望遠鏡可以擺脫大氣的干擾,沒有大氣消光的問題,同時因為沒有大氣,設計的望遠鏡可以達到衍射極限。它的鏡面不受重力的影響,不會變形,望遠鏡有極高的分辨率。它是人類的千里眼,探索宇宙奧秘的利器。此后美國和歐空局又相繼發射了“錢德拉”空間X射線望遠鏡和XMM空間天文臺等。
美國的航天飛機是當前世界上唯一一種用于在地面和近地軌道之間運輸人員物資,并可重復利用的航天器。它也可以在太空中進行各種科學實驗活動。
中國航空
中國1964年7月19日,成功發射了一枚生物火箭。1966年10月27日,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發射了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1975年11月26日,發射了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1980年遠程運載火箭發射成功。2年以后,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1984年4月8日,我國第一顆地球靜止軌道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1986年2月1日,我國發射了一顆實用通信廣播衛星。1988年9月7日,中國發射了一顆試驗氣象衛星“風云1號”。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一艘“神舟號”試驗飛船。2003年10月15日9:00,中國發射了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5號”,飛船在太空中飛行了21小時,繞地球運行14周后,于16日清晨6:23安全返回地面。宇航員楊利偉成為第一個乘坐中國人自己的飛船進入太空的中國人。展望未來,在2010年以前,中國的宇宙飛船將訪問月球。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中國將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天宮一號發射升空。之后,中國將進一步開展月球探測、建設月球基地、探測火星、登陸火星等一系列航天活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