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與滿足
(1)和生前做對比:
童年剛來到世上沒多久,潛意識里和出生前什么都沒有的狀況做對比,所以覺得生活有太多太多美好的方面,很多成年人覺得乏味的、冷漠面對的事情,小孩子卻覺得很有趣、很興奮。而長大以后,潛意識里可能和很有錢、很有權的人做對比,可能就覺得自己不幸福了。
(2)和死后做對比:
人生短暫,好好珍惜活著的時光和所擁有的一切,短暫的人生過后,就化為了灰燼,什么也沒有了?,F在看來平常的生活,在生命即將結束的時候,卻會覺得很寶貴。
(3)重復的享受:
美好的樂趣可能會在每天重復的享受中而變得乏味,最初享受美好的樂趣是和享受之前做對比,而每天重復的享受,可能會因為失去了對比,從而不再感覺到美好的樂趣。
(4)也有人認為幸福就是在人生發展中過程中的先后對比,對比之中物質生活及心理滿足的表現。例如:沙泊柳在作品中認為“幸福就是追趕明天、追逐美好,在追求與收獲中綻放發自內心的歡笑?!?
童年幸福原因
(1)潛意識和生前做對比。
(2)容易滿足,覺得平凡的生活已經具備了幸福所需的條件。
(3)負面影響相對較小,安全感相對較大。
(4)精神負擔相對較小,活的相對輕松。
(5)思維簡單,有些美好和簡單是連鎖的。
(6)思維約束相對較小,比較隨心,自由時間多。
(7)小學下課的時候,操場上全是歡笑聲,而大學下課的時候,卻缺少那種歡笑聲,工作以后就更不會有了,其實有的人在成長過程中,智商在逐漸提高,而情商卻在逐漸下降,越來越缺少興奮和快樂,情感逐漸變得冷漠和麻木,有的人的情感就像一塊帶著棱角的石頭,歲月磨來磨去,棱角就被磨平了。
(8)人的興奮和激情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決定的,這種先天因素在嬰兒時期和小學時期體現的最明顯,有的嬰兒在嬰兒床里就比較好動、愛喊叫,而有的嬰兒則在嬰兒床里靜靜的躺著,有的小學生下課時在操場上激情和興奮的嬉笑、瘋鬧,而有的小學生則靜靜的坐在教室里。單純以學習成績好壞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是錯誤的,有的小孩就是因為情商低,難以受到生活中各種有趣的事物的吸引,所以能更專心的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有的小孩因為情商高,所以容易受到生活中各種有趣的事物的吸引(例如:電子游戲、體育運動、逛街和旅游等),所以分心了,而沒取得好的成績。
愛與被愛
有的人雖然家財萬貫,可是在茫茫人海中卻沒有遇到自己真正深愛的女孩,因此單純以錢來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是錯誤的。一個男孩,在茫茫人海中幸運的遇到了真正深愛的女孩,和這個女孩彼此相愛、彼此依戀、彼此關心、彼此知心、一起生活,快樂的、健康的相守到百歲,這才是真正的幸福。
有一個心理測試:如果你深愛一個女孩,假如有兩個選擇,第一個選擇:此生無緣遇到這個女孩,但是可以有百億元的家產,第二個選擇:此生能在茫茫人海中遇到這個深愛的女孩,但是一輩子只能和她過普通的生活,你會怎樣選擇?
安全感
(1)情感的安全感:和所愛的人在一起,彼此深愛。
(2)身體的安全感:不得病、不傷殘。
(3)社會關系的安全感:不被人傷害。
(4)法律的安全感:不犯法。
(5)收入的安全感:夠用、穩定。
(6)福利的安全感: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
(7)房子的安全感:擁有自己的房子。
(8)生活環境的安全感:家的周圍有購物的地方、公交車站等生活配套機構。
(9)心里的安全感:和別人在一起。
舒適感
(1)降低精神的舒適感的因素:憂慮、恐懼、悲傷、煩躁、慌亂、抑郁、心理不平衡、心理負擔重、心里負擔多等因素。
(2)降低身體的舒適感的因素:勞累、困倦、疼痛、發癢、炎熱出汗、寒冷發抖等因素。
生活環境
安全、美觀、干凈、舒適、方便。
協調
生活中需要思考:和什么人,在什么環境,用什么生活用具,過什么生活,有什么情感。幸福這種情感需要幸福的生活作為支撐,而幸福的生活也需要三個支撐:和喜歡的人,在喜歡的環境中,擁有喜歡的生活用具。情感、人、環境、生活用具、生活這五個基本方面需要協調,這五個方面之間的不協調(缺少支撐)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
例如:有的人,情感上希望過繁華都市的生活,而卻生活在貧困的山區,過著艱苦的生活。這就是情感與環境、生活的不協調(環境和生活無法支撐情感),這也就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
這五個方面的協調需要努力去爭取,使原先的不協調轉化為協調,逐漸協調的過程,就是由不幸福到幸福的過程,或者是由幸福到更幸福的過程。
消除不應有的欲望就能減少痛苦,因為每一個欲望之情的產生,都需要生活、人、環境、物質來協調(作為支撐),如果無法協調(缺少支撐),就可能產生痛苦。此外,不應有的欲望也是產生罪惡的原因,但是,合理的欲望要積極的爭取,因為合理的欲望是人生的動力之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