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許多數地方都認為端午節應當回娘家。
端午節的習俗之一叫做歸寧,也就是回娘家。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端午節是她回家看望父母的機會。所以人們也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雖然都是回娘家,但各地的回法卻是不一樣的。
北京:明代沈榜《宛署雜記》記載當時北京習俗:自農歷五月一日至五日,人們把自家的小姑娘打扮得盡態極妍。而已出嫁的女兒也都在這期間歸寧——回娘家。
蘇州:婦女端午節要帶著未滿周歲的孩子回娘家,稱為“躲午”,就是讓孩子躲過端午節的邪氣。
湖北:有母親帶孩子去外婆家“躲端午”的習俗。這是婦女回娘家的一個重要目的,當然更加重要的目的還是社會交際。在湖北秭歸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已婚女子要帶著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見父母。他們或步行,或坐轎,或騎馬,或坐船回娘家,與娘家人團聚過端午。女兒娘家的父母要準備好酒菜,并邀請來親朋好友,一起度過一天的快樂時光。
成都:婦女也帶孩子回娘家。行前,給孩子掛上香包,又帶上婆家的禮物出發。在娘家吃午飯之后,帶著娘家回贈的禮物,返回婆家。實際上,她代表婆家與娘家之間進行了一次禮尚往來的禮物交換。
武漢:舊俗是五月初六回娘家,比別處晚一天。
陜西:出嫁的女兒端午要回娘家。娘家回送的禮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涼帽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繡有蛤蟆的花裹肚兜。河南:農村多有姻親于端午走動的習俗。在光山縣、新縣,新出門的女兒由女婿陪同,帶禮物回娘家。娘家設宴款待。臨行前,娘家要贈送夏衣、雨傘、扇子、草帽及食物。河南其他地區也有女兒于端午回娘家,或者有母親去看女兒的習俗。互相贈送的食物,也是當地端午節常吃的食物,就是各種油炸食品。包括油條、糖糕、“老鴰(烏鴉)頭”、馓子、麻葉兒等。安徽:端午節前,兒子要給父母送雞、魚、肉、酒。女婿也要給岳父母送節禮,以示孝敬。有些地方,娘家要接已嫁女兒回家過節。已訂婚的姑娘,亦由婆家接去過節,并贈送草帽、雨傘、毛巾、扇子等禮物。皖西、皖南一帶,農村小學家長要給老師送粽子、鴨蛋等禮物,以示敬重師長。郎溪民間,姑娘們都走親戚,已婚婦女歸寧省親。肥西縣民間,這天要接女兒、女婿回家過節,岳父還要買草帽、毛巾送給女婿,送太陽傘給女兒,富有人家還給女兒女婿買一套新衣服。
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端午節不能回娘家的說法。他們認為過什么大節婦女都不讓回娘家,正月十五還不讓見燈還要「躲燈」。有網友認為,由于山東一帶受到孔子的思想的影響比較深刻,傳統的思想一直延續至今。甚至有些女性朋友聽到婆婆說出“吃了娘家的端午粽,全家死得都不剩”這等駭人聽聞的諺語。
這些順口溜中,不可否認有許多迷信的說法。但是長輩們觀念已經迷信了多年,想馬上改觀非常困難。
如果端午節想回娘家的女性朋友,而又被勸阻說端午節是不能回娘家的。這些女性朋友們,盡量多與婆家和娘家溝通,溝通前可適當先賣乖討好一番以提高成功率。其實講究傳統的老人家通常耳根子比較軟,只要平時多些溝通,相信長輩們都會給予理解。切莫強制與家人頂撞,反而在團圓的節日里傷了和氣。
從位理學角度看,九毒日所在的節氣,乃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因此,容易導致人們元氣大傷,需要謹慎為宜。果能色欲撙節,自可百病消除。今人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無力,背心發熱,咳嗽不止,時而頭昏頭痛,時而眼花眼痛,秋冬則惡寒怕風,手足發冷,春夏則喉疼目紅,腹痛閉痧。正當年壯之時,乃見種種不足之癥,推原其故,無不因未能節欲而來。其為病也由漸而深,由微而著,初雖所患尚小,久則釀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謹守于先也。多欲傷生,斷非藥餌能補,好色者恃藥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樹皮之品,萬難益髓填精,其能滋補者,不過偏陰偏陽,藉以流通氣血,及氣血既虧,雖藥石亦無從補救。古云「服藥百顆,不如一宵獨臥」,慎無恃藥可補身。因此,凡是能色欲撙節,自可百病消除。由于九毒日容易導致元氣大傷,九毒日期間需要端容肅己,嚴禁殺生,縱欲過度。有句老話:“服藥百顆,不如一宵獨臥”。
由于節氣和時間的緣由,農歷五月夫妻之間能全月不同房,對身心都有極大的好處。所以我國古代有習俗,五月讓婦女回娘家住一個月。九毒日草根樹皮之品,萬難益髓填精,其能滋補者,不過偏陰偏陽,藉以流通氣血,及氣血既虧,雖藥石亦無從補救。《黃帝內經》中有段采用軒轅黃帝和素女對話方式,談論了性生活的忌日。素女說:每年農歷五月十六日,是天地之氣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凡性交者不出3年必死。用什么可以驗證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當晚懸掛東面墻上,第二天早上觀看必有血色,切忌合房。對于這種規勸,許多人是不信的,但知道后又未必敢以身試法。農歷五月十六日子夜觀天象,天呈淡紅色。子時是23時至1時,不是出晚霞的時辰,此時天色紅必有原因。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是極為有限的。傳說古人為驗證此忌日,為一些乞丐提供費用在這一天嫖娼,跟蹤調查的結果證明了素女的觀點。
九毒日與月球的運行有關,與地球繞太陽公轉有關,與地球上天氣變化有關。人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天體的任何變化都會對人產生影響,這是已被現代科學證實了。中國古代的理論多靠哲學推理和統計學驗證,而不是靠實驗室里的論證。至于古代養生學者列舉的忌日的根據是什么,只有靠現代人去探研了。
有許多網友表示,端午節想回娘家都不敢回了。出了嫁逢年過節都要送禮,特別對于新婚的小夫妻來說經濟壓力太大。
據小編了解,有些地區端午節回娘家時要送東西給娘家的親戚叔叔伯伯之類。許多女性表示,過節這么好的機會都不送。哪還有機會感恩?你爸媽過節看到別人家姑娘送禮。自己姑娘不送。她他們會傷感。
其實,小編覺得如果確實經濟條件有限,和父母商量一下相信父母也不會一定要這份禮物,關鍵是平常日子里多關心父母,有事沒事也多溝通關心,不一定是要過節才表現出來。一個節日的禮物誠然重要,節日以外的日子的關心更為重要。如果確實是其他親戚之間風氣確實如此,那么這個禮還是不可免。節日是讓人團圓和開心的日子,切莫為了送禮的事情太過煩憂,萬事總有解決的辦法,多與家人溝通,保持開心的心態才最為關鍵。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