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家庭教育專家曾經進行過一項研究,給一些四歲大的寶寶水果軟糖,并告訴他們,如果能等待20分鐘再吃的話,就可以再給他們一塊糖。 結果,那些等待拿第二顆糖的寶寶在日后大學入學考試中取得的成績比平均分數高出了210分。10年之后,來自老師和家長的評價都認為,這些寶寶普遍更好教育,更可靠。而那些不愿意等待第二顆糖的寶寶,得到的評價就相對差些,因為他們缺乏自控能力。 耐心教育,從學步開始 新生寶寶是絕對不能容忍自己的需求不能馬上得到滿足甚至被忽略的。餓了,你得立刻把他喂飽;需要安撫,爸爸媽媽就會馬上趕到他身邊。好在這樣做并不會寵壞寶寶,反而有利于他日后建立對自己的自信。 然而,當寶寶從嬰兒長到學步兒時,你就要很自然地開始否定或延遲滿足他的一些需求了。寶寶喜歡爬上爬下,吃飯的時候面對餐桌也不例外,大多數的媽媽會阻止寶寶的這種身體“實驗”要求。
當前的家教存在著許多誤區,例如:認為孩子還小,還不應立即著手教育,家庭應給孩子以溫暖,不能像幼兒園、學校那么“嚴”,以及重智輕德等。但最大的誤區卻是過度期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谝皇沁^度保護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對孩子百般侍候,圍著孩子團團轉。父母雙方的長輩也不甘落后,更是捧星星、捧月亮,形成了“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么也不用做。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著。過多、過分的保護,使孩子和社會之間豎起了一道保護墻,使孩子在無形中遠離了社會,長大以后就難以適應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過度保護、包辦代替,使孩子到了該長大的年齡卻總是讓人覺得他長不大,單向的愛使他們的行為能力都退化了?! 〉诙沁^度干涉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驅使兒童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動力,也是兒童成長的第一步。兒童好動,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如果僅僅
第一個秘訣: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 父母是否擁有一顆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拋開“大人”、“父母”等身份。當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納你。 第二個秘訣:和孩子密切相處。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觸,從他們的語言及行為中了解他們的想法,喜好、內在需要。 第三個秘訣:注意孩子的反應與態度。 現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說話時,常常會急著表示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所以,往往沒有很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溝通不舒服,代溝必然越來越深。 第四個秘訣: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與好朋友或心愛的寵物分離時,他細膩的小心靈會難過半天。父母卻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訴他“沒關系,堅強一點”,“這沒什么好難的”,會讓孩子
送關心 冬天,您給孩子買的毛衣、手套等禮物,表明您關心他的冷曖;新年里,您給他的禮物是一套知識圖書,表示您對他的學習和成長很關注。不同的禮物將表明您對孩子某一方面的關心程度。麗達·海曼是美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她的童年收到禮物時的情景如今仍歷歷在目: “圣誕節的清晨,我一醒來,發現我的床邊沒有任何禮物,我的淚水一下漫了出來。然后賭氣地沖出了門,我甚至沒有跟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親打聲招呼。傍晚我回到家里,看見我的書桌上放著一份精美的禮物。那是一把小提琴。我驚喜萬分,當時我正在練習小提琴,這正是我夢寐以求的禮物。 &
走進玩具專賣店,您是否會為孩子挑選哪種玩具而犯愁?除了查看玩具適合幾歲以上的兒童之外,您還關注玩具的哪些功能?近日,美國的玩具商和玩具評級機構為父母們準備了一份《玩具挑選指南》,尤其為那些生來就有身體、精神缺陷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挑出了適合他們的玩具。這些玩具可以鍛煉身體的靈活度,促進孩子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并幫助自閉癥兒童與外界進行交流,堪稱特殊兒童的“玩具總動員”。 特殊玩具很受歡迎 跟同齡的其他孩子一樣,5歲的尼古拉斯也喜歡玩具。但他患有自閉癥,對外界事物似乎不大察覺,也不主動與小朋友交往、分享或參與活動。以往父母從玩具店帶回的玩具“造房子”需要想象力來完成,但小尼古拉斯總是把各個部分一一擺開,沒什么興趣。在《玩具挑選指南》的幫助下,父母給小尼古拉斯買了一只“跳跳蛙”,尼古拉斯愛怎么玩就怎么玩,沒有什么標準程式。按一按“跳跳蛙”
現代家庭已把家庭教育看成家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家庭教育的方式也有正誤之別,我們認為,對兒童危害甚大的方式之一是“過度教育”。這主要表現為“五過”: 其一是過多干涉:好奇和好動是兒童的天性,其間難免會有些出格的地方。 對此不可過多地加以限制,否則不僅束縛了孩子的個性發展,而且對智力發育會有不良影響。在過多干涉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多半膽小怕事、性格孤僻,環境適應性較差。 其二是過分強調早期教育:當今社會上有一種片面強調兒童早期教育的傾向,有的文章甚至宣傳人的成功完全取決于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完全等同于天才兒童的培養。事實上正如不少學者、教育家指出,“急功近利”、“拔苗助長”的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而完全無益于孩子的身心發展。他們強調,早期教育的確是不可忽視,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不同
第一:培養良好的親子關系 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父母要了解其內心世界。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即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了解其內心需求,并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拉拉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
如果孩子偶爾淘氣,不聽大人的話,父母往往不以為然;如果孩子經常不聽話,管不住,父母就會深感頭疼?!安恍摇钡氖牵S多父母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的增長,孩子不聽話的行為愈來愈嚴重,而且在父母不斷嘮叨下,孩子甚至產生了叛逆的心理,不管父母說什么,也不管對自己有多大好處,一律是先否定再說?! ?nbsp; 奇怪的是,每當父母把孩子如何頑固執拗的表現告訴幼兒園的老師,老師卻很可能不認同;父母告訴其他和孩子接觸過的熟人時,他們往往也會表示詫異:“你的孩子挺好的呀!沒有你說的那么搗亂啊!”當父母聽到別人這樣說時,真是既欣慰又困惑?! ?nbsp; &
抓住關鍵期: 對策:你可以提醒他們,生氣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讓自己安靜下來,各自去尋找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蚴翘崾舅麄兛梢圆捎萌佑矌诺壤咸椎兄行У姆椒▉頉Q定結果。 提示:沒有什么辦法比讓孩子自己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更好。而父母的責任,只是在于提示他們協商時注意各自的行為。在他們互不相讓時引導他們拿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由扉喿x:抓住寶寶獨立性萌芽關鍵期 從對上海杏山路幼兒園一年又一年畢業的寶寶的觀察中,我發現,獨立性對一個寶寶的發展非常重要。一個寶寶如果獨立性強,那么三年中,他各方面的發展就會很好。而如果一個新入園的寶寶獨立性很差,我們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培養他的獨立性,他的發展也似乎總比別人慢?! “?nbsp;例 小班的悅悅入學一周了,活
1.言過其實 --如“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他們會漸漸分辨出你話中含有水分,于是長大成人后,對他人的稱贊也會將信將疑。此外,聽慣家長夸大其詞贊揚的孩子,在步入社會后往往只能聽好話而聽不進反面意見。 2.人身攻擊 --如“你胖得像頭豬”等。智力再低下的孩子也能體味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后喪失了自尊和自信。 3.威脅恐嚇 --如“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揍你”等。這種虛張聲勢的威嚇會讓孩子喪失對家長的親近和信任。  
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政府教育部門特別為兒童制作了一輯主題為“不要開門!”的專題節目:一男性工作人員,喬裝成送貨員,帶著大堆禮物與五彩繽紛的氣球,到一些父母不在家、孩子“獨守空房”的家庭造訪(事先已得到父母的同意)。結果顯示,半數孩子表現良好:對“送貨員”的百般誘惑,要么不予理睬,要么隔著門應答。但是,另有半數的孩子,則讓父母們擔心不已:他們不但引“狼”入室,還以小主人公的姿態,帶“送貨員”逐個房間參觀。 這次節目引起了父母們的普遍關注和擔心,政府與民間想出各種辦法,竭力保護兒童的安全。我所在的幼兒園,也策劃了一次造訪警局的“遠足日”活動?;顒又凶钗⒆觽兊木褪蔷骄闹谱鞯哪潜惊氉栽诩野踩謨粤恕R驗樗且槐究梢宰约和可漠媰?,孩子們在涂涂畫畫的同時,能領悟到很多道理: 如果獨自在家,陌生人來敲門,可以隔著門告訴他,爸爸媽媽正忙著,
明確的限度、清楚的規則,獎罰分明、令行禁止,這些都是好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但是父母偶爾破破例,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催^一篇文章,講述一個4歲男孩從玩具店偷偷拿回一個小玩意兒的故事。文章建議媽媽應該帶著她的孩子去商店,把拿回家的東西還回來,并且向店主道歉。這是我們最經??吹交蛘呗牭降年P于孩子做了錯事怎么辦的建議,也是很多媽媽在相似的情況下最經常采用的方法,但是,這一定是最正確的辦法嗎?不一定,這里我們聽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個玩具和五個玩具 這是愛珂小時候的故事:“一次,我和爺爺一起去商店,爺爺想送給我一輛玩具小汽車,但是我特別喜歡那個彩色尾巴的小馬。可是我不好意思把我的愿望告訴爺爺,于是就在他沒有留意的時候偷偷地拿走了一匹。回家之后,我的心里特別難過,整個晚上都很厭惡去回想這件事情。于是第二天早晨,我把事情告訴了媽媽?! 皨寢寫B
很多爸媽都有同樣的經驗,孩子在路上或在別人家看到可愛的小狗或其它小動物,就會要求也想養一只。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一會兒就忘了,但有些孩子,卻會一直認真的編織和小寵物相處的種種情景……看著孩子那么熱切的表情,你是不是也在考慮,就來養一只吧!? 小動物是兒童最真摯的伙伴 兒童把寵物看成是摯愛的伙伴,在兒童眼里,寵物甚至勝過人,因為他們可以與寵物分享秘密,在難過時獲得安慰,并非常愿意隨時隨地的照顧它們。比如,孩子在學校受到嘲笑或在家里遭到訓斥,就會退縮一旁,與不會搬弄是非的寵物相廝守;他們會向貓貓狗狗傾訴所受的委屈,分享內心的情感,在自己獨有的世界里得到一種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可愛的小動物都會給他們無條件的關注,寵物的可愛表情和種種小把戲便成為對孩子最安慰的語言,帶給孩子最大的快樂,無形之中緩解了孩子心中的郁悶,幫助他們撫平心靈
走入葛存壯在北影廠的家中,在媒體面前一項很低調的葛老夫婦,聽說記者想請他談談有關教育的話題時,他很謙和地說:“對于教育,我可是門外漢。葛優兄妹小的時候,正值文革前后,我們對于他們的教育基本上處于一種順其自然的狀態,沒有刻意培養他們一定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只是希望他們能思想好、品德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就可以了?!薄 ∽饚熤亟烫岣咦陨硇摒B 葛存壯對葛優的成績如此評價:“我不管什么影帝不影帝的,我覺得葛優在表演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還要努力實現自我突破?!备鹄戏驄D對于葛優教育之嚴格由此可見一斑。 熟悉葛優的人,都知道他的家教很好。如今已揚名立萬的葛優回家時,看到迎面走過來曾經教過自己的幼兒園的老師時,一定要停下車,走出來恭恭敬敬地問好:“老師您好!”并且勢必要請白發皓首的老師先走,然后自己再駕車離開。老師們很感動,在葛老面前一個勁兒地夸獎葛優平易近人
膽怯俗稱膽兒小,是很常見的一種心理反應,在獨生子女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即使在成人中也很常見,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飾罷了。膽怯也是一種個性特征,無所謂好與壞,切不可認為沒有絲毫的膽怯就是完美的個性。?? 不少父母在談到孩子膽怯時,常常憂心忡忡,一籌莫展:擔心孩子不敢大聲說話,將來怎么闖天下,憂慮孩子難訴委屈,將來可能不會保護自己,懷疑孩子一時的退縮會無法面對未來激烈的競爭。雖然做父母的顧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這些對膽怯的認識有失偏頗。家長需要站在孩子的立場,用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對待他們,用孩子的標準來判斷衡量他們。孩子聲低并不一定代表膽怯自卑,聲高并不一定代表勇敢自信,否則,何以解釋孩子一時的靦腆、害羞呢?孩子對周圍環境的認識相當有限,一時的回避退縮在所難免。只要膽怯沒有使孩子感到不快樂,沒有使孩子失去自信,沒有阻礙孩子求知探索,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孩子時,為什么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 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1、不翻舊帳 只談眼前,不翻舊賬,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他在父母面前永遠無法翻身。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動輒就翻老賬,這樣很傷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會接受的。 2、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錯處。 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于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然而
小區的花園常常是孩子們聚會的場所,孩子們玩得開心時,到處是歡聲笑語;孩子們鬧糾紛時,哭鬧聲也會一浪高過一浪。聽聽,兩個小孩正在爭搶一個皮球呢,讓我們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這是我的皮球,你還給我!”小女孩嚷嚷著。 “我玩會兒嘛,小氣鬼!”小男孩不甘示弱。 “你男生欺負女生┅┅”小女孩快要哭了。 “誰欺負你啦,不就玩會兒你的皮球,你追到我,我就還你┅┅”小男孩抱著皮球就跑開了。 孩子在一起玩耍和游戲的過程上,通常會發生矛盾糾紛,這是孩子交往過程中的正?,F象。父母對于孩子間的糾紛采取同種態度是至關重要的,正確的處理方式能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成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矛盾糾紛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能增強出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可以鍛煉他們的意志力。 因此,當孩子與伙伴發生糾紛時,作為父母,既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帶回家“閉門不
1、響環:3個月大的嬰兒就能一手握著“響環”玩,他們開始嘗試觸覺、感覺、視覺或味覺的作用。用手摸摸,體會手上感覺如何,用眼睛看看玩具的各種色彩,用口嘗嘗玩具的味道。 2、球:6個月大的嬰兒對能動的一切都感興趣,能滾的彩色球對他們最有吸引力,用手一推球就會向前滾,嬰兒還會爬著追逐小球,如果媽媽能陪著他們一起玩那就更妙了。 3、積木:8個月大的嬰兒已有了不少的發現,他們已認識玩具、家具等多種用具,他們了解到有些物件是軟綿綿的,有些是硬邦邦的,有些有棱有角,有些是圓滾滾的。面對積木,嬰兒會開始運用兩只手
1、斷箭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作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只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仿佛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 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欲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 一只斷箭,箭囊里裝著一只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
俗話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外來的刺激能引起夢,來自身體內部的刺激也能產生夢。一般來說,夢不會影響健康。但是,有些孩子常會出現夜間驚恐的現象,弄得爸爸媽媽束手無策。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分析孩子白天有無受過什么刺激或身體有什么不適的地方,最近一段時間是否經常這樣,作出判斷后再作處理。 出現夜間驚恐現象的原因一般有: 1、孩子在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恐怖的故事,成人的責備和打罵等等。 2、身體內部的刺激,如有疾病(疾病會引起人體組織內生理的改變,會破壞體內血清促進素的平衡)。這種白天大腦無暇顧及的初起疾病的微弱信息在睡夢中能反映出來,如肺部疾病患者常夢到負重運行,胸部受壓,被人扼住脖子而感到窒息等。做惡夢者往往心中恐懼,呼喊不出而突然驚醒。遇到這種情況,爸爸媽媽要及時帶孩子上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