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五黃是漢族的民間風俗,流行于江南等地。農歷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因有五種帶“黃”音的食物上市而得名。在端午節的中午,最適宜吃五黃餐,就是把五種黃顏色的食物混在一起吃。因為中醫理論認為,端午節是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而中午,又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可利用端午節氣的力量,抑制霉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又有神話傳說《白蛇傳》,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蝎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黃魚
黃魚平時喜歡棲息在較深海域,四到六月份在近海洄游產卵,秋冬又回到深海區,所以被用作端午前后的時令菜。端午時節,大黃魚會乘海潮而來,成為這一季的主打時令菜。這時的大黃魚長得體態肥胖,肉質最美味。大黃魚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量高,其中的微量元素硒,能延緩衰老,對癌癥有防治功效。
黃鱔
過去,黃鱔是在端午時節吃的。經過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蘇,再加上天氣轉暖,食源豐富,端午時節的野生黃鱔格外的體壯肥美,而且此時黃鱔肉質細嫩,是擇食的最好時節。這時候的黃鱔還很補,古時醫書也曾有記載,黃鱔之功用為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因此,民間素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端午節在小暑之前,雖說還不是黃鱔最好吃的時候,但鱔肉所含營養多,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含量都很豐富,吃黃鱔能適當補充維生素,也能去去風濕。
黃瓜
在民間,黃瓜有“第一瓜果”之稱。四季轉換,在眾多水果中,黃瓜比其他瓜果上市早,5月中旬就能吃到新上市的,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黃瓜也有清熱解毒的功用。
咸蛋黃
因口味極佳又便于存放受到人們喜愛。咸蛋黃沒有黃鱔、黃魚和黃瓜的時令性,因為有個“黃”字,于是也進入了“五黃”的行列。端午吃咸蛋黃,寓意著健康平安。
雄黃酒
醫史淵源《清嘉錄》記載:“研雄黃末,屑蒲根,和酒飲之,謂之雄黃酒。”也就是說雄黃酒就是用白酒、雄黃勾兌而成的。這么簡單的飲品為何如此有名呢?這大概與白娘娘和許仙的故事有關吧,白娘娘就是在端午這天飲雄黃酒,現出蛇身原形。故而,民間大概便認為蛇蝎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
黃魚
香煎小黃魚
主料:小黃魚 (適量)、淀粉 (適量)
輔料:鹽 (適量)、胡椒粉 (適量)、孜然粉 (適量)、芝麻 (適量)
做法:
1、黃魚洗凈去內臟鱗,頭,我不喜歡吃頭所以去掉。
2、魚身上刻刀。用鹽,胡椒粉,腌漬十分鐘入味。魚里拌一勺食用油。
3、沾一層淀粉。
4、入油鍋煎微黃即可。中小火。
5、出鍋撒一層孜然粉,芝麻即可,也可以撒椒鹽。
黃鱔
黃鱔海米燉豆腐
主料:黃鱔 (50g)、豆腐 (300g)、海米 (30g)
輔料:黃花 (適量)、木耳 (適量)、蔥 (適量)、香菜 (適量)
做法:
1、處理好的的黃鱔切碎加鹽料酒和生抽腌制。
2、海米洗凈泡發。
3、黃花木耳泡發后切碎。
4、豆腐切塊焯水備用。
5、鍋中倒油爆香蔥花。
6、炒勻黃鱔。
7、加入海米水,和適量蠔油。
8、倒入黃花木耳和豆腐,大火燒開后小火燉15分鐘大火收汁即可
黃瓜
拍黃瓜
主料:黃瓜 (1條)
輔料:細砂糖 (1湯匙)、陳醋 (2湯匙)、李錦記涼拌汁 (3湯匙)、蒜瓣 (3個)
做法:
1、黃瓜用鹽巴搓洗干凈,然后清水浸泡20分鐘。
2、蒜瓣剁碎加入所有的調料汁拌勻,涼拌汁就調好啦。
3、黃瓜對半切開,用刀背用力拍黃瓜,使黃瓜稍微松開。
4、將拍過的黃瓜切成小段。
5、家里有剩一小截紅尖椒用上了,純粹裝飾哈。
6、將切好的黃瓜和紅尖椒放入盆內倒入調好的涼拌汁拌勻即可。
咸蛋黃
咸蛋黃豆腐
主料:嫩豆腐 (兩塊)、咸蛋黃 (五個)
輔料:香蔥 (兩根)
做法:
1、豆腐切小塊,水燒開加半茶匙鹽,煮2分鐘。
2、煮豆腐期間做:咸蛋黃切丁,香蔥切末。
3、煮好的豆腐過冷水瀝干。
4、鍋里放少許油,把蛋黃丁炒散。
5、放入豆腐,炒均勻。
6、兌半碗水,一茶匙鹽,一起大火煮開,小火燜五分鐘(更入味)。
7、大火收汁,出鍋前撒蔥花即可。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