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對于秋冬時節打雷的說法有特別多種,特別是立冬過后的雷,有"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之說",意思是說:
立冬前后,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若是降水多了(打雷了,通常都要下雨的),那不是意味著春要來了,但現在是立冬,所以“立冬打雷要反春”。
氣象專家說,冬天打雷雖然不常見,但并不算是“異象”。因為在大陸冷氣團控制下,冬天空氣寒冷干燥,加上太陽輻射比較弱,空氣不容易形成強對流,打雷閃電的幾率因此相對較少。
但少并不等于沒有,是否打雷并不取決于氣溫本身的高低,而是由空中上下層溫度的溫差大小決定。如果冬季高空的氣溫與低空氣溫的溫差太大,造成空氣不穩定,高層冷空氣質量重,要下沉,低層暖空氣質量輕,要上升,從而加劇對流,引發冬雷。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
(客家)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