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草游戲
端午時,蘇州民間還有斗草的游戲,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詩有“青枝滿地花狼藉,知是兒孫斗草來”之句,可見宋代斗草之盛。所謂斗草,一種是互答花草名,《紅樓夢》中就有這樣的記載:“這一個說‘我有觀音柳’,那一個說‘我有羅漢松’;那一個又說‘我有君子竹’,這一個又說‘我有美人蕉……”如此循環比答,誰能答到最后為勝。另一種是到野外采集莖草,二人草草相絞,斷者為敗。
佩戴長命縷
蘇州民間有端午節佩戴長命縷的習俗。長命縷由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線編織而成,這種長命縷通常都會編織得很長,以表達人們對健康長壽的渴望。同時五色也代表了五方之神,也有向神靈祈福的意愿在內。
掛香袋
蘇州民間在端午節期間有“掛香袋”的習俗。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術、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兩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將這幾味中藥研細,然后放在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
懸鐘馗像
蘇州端午習俗中一項內容是家里懸掛鐘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掛整整一月之期。如果原先中堂掛了其他諸如山水花鳥福壽圖,這時就要暫時取下,等到一個月過后鐘馗像取下時再掛。家中桌上還要瓶供蜀葵、石榴等物,號為“端午景”。
藥店施藥
早年間,蘇州的端午習俗中,藥店施藥是一個重要的習俗。因為季節的關系,端午節前后,是各種毒蟲出沒較為頻繁的時節,人們在田間勞作,常常會遇到被毒蟲咬傷的情況。因此,每到端午節,蘇州各地的藥店都會向市民施舍蒼術、白芷、大黃等治療毒蟲咬傷的常用藥。
賽龍舟
相傳,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漢代趙曄在《吳越春秋》就有對龍舟競渡的記載,“起于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吳縣志》曾記載:“端午為龍舟競渡,游船聚集,男女喧嘩,管弦雜沓。投鴨于河,龍舟之人爭入水相奪,以為娛樂。”描繪了古時蘇州地區端午節賽龍舟的熱鬧景象。
與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不同,蘇州的端午節習俗是紀念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伍子胥。
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當為“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詩人邵長蘅有 “五月胥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嘆。到清朝,蘇州端午龍舟競渡盛極一時,地點眾多,“龍船,閶、胥兩門,南、北兩濠及楓橋西路水濱皆有之。”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