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下的女性:每天1,000毫克
70歲以下的男性:每天1,000毫克
50歲以上的女性:每天1,200毫克
70歲以上的男性:每天1,200毫克
除此之外,還建議了攝取鈣的上限。50歲以下成年人的每日上限為2500毫克,50歲以上成年人的每日上限為2,000毫克。
人們有可能透過飲食獲得足夠的鈣質。含牛奶的食物包括乳製品,某些綠葉蔬菜,堅果,豆類和豆腐,都是含有鈣質的食物。然而,誰也不吃足夠多的人含鈣豐富的食物可能會考慮攝取補充劑。
一:比較容易驚醒,晚上睡眠不好,不容易入睡,厭食、偏食、多汗;身體抵抗力低,易感冒、氣色不好,頭發稀疏、枕部脫發。
二:沒有精神、容易犯困感覺非常疲勞、即使休息了也跟沒有休息一樣,腰酸背痛、免疫力低、牙齒成畸形、呈黑尖形或鋸齒形、明顯的生長疼、腿軟、抽筋;肌肉松弛無力易過敏、易感冒。
三:腿腳抽筋、渾身無力、身上疼、失眠頭昏、脾氣不好容易發火、貧血及產前血壓增高、經常痛經、水腫及乳汁分泌不足、手足麻林、抽筋。
四:皮膚瘙癢、腳后跟疼、腰椎頸椎疼痛、牙齒松動、脫落、明顯的駝背、食欲減退、消化道潰瘍、便秘、失眠、多夢、煩躁、易怒。
五:骨質疏松、易骨折、身高縮短、駝背、骨質增生、牙痛易出血、掉牙脫發、腰酸背疼、行走不便。
六:產后缺鈣會導致抽筋、腰酸背痛、睡眠不好、精神不佳等各種缺鈣的癥狀,如果產后缺鈣,同時還會導致母乳中的鈣含量,所以產后媽媽要注意補鈣。
1、首先是孕婦,由于胎兒骨骼發育需要母體提供大量鈣質,造成孕婦血鈣降低,低鈣血癥時會通過血管平滑肌收縮等機制使孕婦血壓升高,引起妊娠期高血壓。因此孕期補充鈣不僅能保證胎兒正常發育,還可以減少妊高癥風險。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發布的孕婦補鈣指南建議:在鈣攝入水平較低的地區,孕婦(尤其是肥胖、糖尿病等妊娠期高血壓高危孕婦)應當從孕20周起每日攝入1500-2000mg鈣(三餐時分次攝入)直至分娩[1]。
2、其次是兒童(0-3歲)和青春期(10-20歲),這個階段是各個器官的快速生長發育期,補充鈣的重要性無需多言。由11個兒科亞專業協會共同制定的2016版“營養性佝僂病防治全球共識"認為為預防佝僂病,無論何種喂養方式的嬰兒均需補充維生素D 400 IU/天;12月齡以上兒童至少需要維生素D 600IU/天[2]。
3、最后是老年人,由于激素水平下降,食欲和消化吸收能力減退,老人往往不能從膳食中攝取到包括鈣質在內的足量營養物質,再加上缺乏運動,導致骨密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即所謂的骨質疏松。尤其在女性,由于雌激素與骨質代謝關系較為密切,因此絕經后女性發生骨質疏松的風險在老年人中也是最高的。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