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赤小豆、木棉花、青橄欖、生熟薏仁、玉米須、五指毛桃,蜜棗、果皮
做法:首先將干貨如赤小豆、木棉花、青橄欖、生熟薏仁、玉米須、五指毛桃,蜜棗及果皮,浸水半小時備用。之后便可將豬橫脷及瘦肉汆水,置旁備用。事前記住先切去豬橫脷的脂肪,以減低湯水油膩感。先將浸好的乾貨材料瀝水后與12碗水同煲,煲滾后一併放入豬橫脷、瘦肉,再轉(zhuǎn)中小火熬約兩小時即成。
功效:此湯水適合大多數(shù)人士,當(dāng)中痰濕水腫者尤其適合。
材料﹕木棉花3朵、扁豆20克、生熟薏米各20克、淮山30克、陳皮2/3塊、瘦肉適量
做法:將瘦肉洗凈切開汆水,其余材料洗凈,將全部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zhuǎn)小火煮1個半小時,調(diào)味后即可。
功能﹕祛濕健脾清熱
材料:木棉花4-6朵、扁豆或赤小豆30克、姜片3片、鯪魚一條
做法:鯪魚煎至微黃后加水放入煲內(nèi),與上述材料煲湯,祛濕效果更好。
功效:祛濕清熱,本身為陰虛津虧或虛寒體質(zhì)的人不適宜服用。
材料:木棉花(乾)4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豬扇骨500克、陳皮1小塊、姜片3片、水8碗、鹽1勺
做法:
1、清洗木棉花,搓凈表面的灰塵。
2、薏米、扁豆洗凈,用清水浸泡一小時。
3、陳皮洗凈,刮掉白色內(nèi)瓤。
4、豬扇骨洗凈,切塊,汆水撈起。
5、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20分鐘,再轉(zhuǎn)小火煲一個半小時,下鹽調(diào)味即可食用。
功效:化濕消暑,可用于暑濕傷中,吐瀉轉(zhuǎn)筋等癥。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