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吃春餅的習俗起源于唐朝,也叫“咬春”。由于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嘗鮮,古人就用面皮包著時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谷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征,并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最初的春餅是用面粉烙制或蒸制而成的一種薄餅,食用時,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黃、粉線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餅包菜食用。
老北京人立春吃春餅與普通的烙餅不一樣,講究用燙面,烙出來不僅要薄,而且一張春餅要能一分為二地揭開。餅里夾上菜,菜樣一定要多,要葷素搭配,有驢肉、熏肚、熏肘子、醬口條、醬小肚等肉菜,還要有炒粉絲、炒菠菜、炒豆芽等素菜,老北京吃春餅還講究有頭有尾,就是吃春餅前用羊角蔥絲蘸甜面醬,抹到春餅里,夾上合子菜一卷,從一頭吃到另一頭,這就叫作“有頭有尾”,寓意合家歡樂。
準備材料:面粉500克、水發木耳適量、茼蒿桿適量、胡蘿卜適量、綠豆芽適量、榨菜絲適量。
做法:
1、用開水燙面,水一定要滾開,把燙好的面和成面團后,沾涼水用拳頭搋面,讓面上勁。
2、把搋好的面團,放在有蓋的容器里,餳上一段時間。
3、利用餳面的空兒,把配菜加工一下。今天做吃春餅所需要的配菜。胡蘿卜切絲、茼蒿桿洗凈切段、綠豆芽洗凈,水發木耳切絲。
4、鍋里倒油,油熱后放入胡蘿卜絲、綠豆芽翻炒,放入茼蒿桿、木耳絲翻炒均勻。
5、根據個人口味輕重放入精鹽,翻炒均勻,最后倒入榨菜絲,翻炒均勻后,即可出鍋。
6、把餳好的面團,揉勻后,揪成小劑子,把面劑子按扁,抹上香油。
7、在抹好香油的面劑子上灑一點干面粉,把兩個面劑子抹有香油的面,兌在一起,按扁。
8、用搟面杖在面劑子上用力壓幾下,把兩片面定住,把面劑子搟成薄薄的餅。
9、把搟好的博餅放入鍋內,小火烙制,烙好一面,翻過來烙另一面,火一定不要大,不要烙糊。
10、把烙好的餅沿邊揭開,把炒好的配菜碼在餅里,卷好即可。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