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從口入。時值炎夏,食物因天氣炎熱極易發生變質,而在洪水過后,一些食物因為遭受洪水浸泡而受到嚴重污染,所以要高度關注食物是否為危險食物。而要預防水災期間食物中毒事件,必須先了解哪些食物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一般來說,除了密封罐頭以外,經洪水浸泡過的所有食品包括蔬菜、水產都不能食用;已死亡的畜禽、水產品、腐爛的蔬菜、水果都不能吃;嚴重發霉的大米、小麥、玉米、花生,以及剩飯剩菜、生冷食物都不要吃;此外,來源不明的、非專用食品容器包裝的、無明確食品標志的食品、無衛生許可證的攤檔生產的食品也不要吃。值得提醒的是,洪災過后,曾經受洪水浸泡的食品加工場所包括食品廠、食堂、家庭廚房等,應及時清理環境,清洗消毒。
洪水期間,一些原本安逸生活的動物也因洪水打擾而四處活動,所以身處野外的人們很容易出現被蜂、蛇、蜈蚣、螞蝗等動物咬傷、螫傷的情況,輕者可發生局部騷癢、疼痛,皮膚過敏,重者全身不適,甚至危及生命。
被蜂、蝎子、蜈蚣螫傷后,若傷口里留有螫刺應先將它拔除,然后到附近衛生所進行消毒處理。同樣,被毒蛇咬傷后,切勿驚慌失措,在送醫院之前可先自行應急處理,包括用止血帶扎緊傷處上方,防止毒汁向全身擴散。同時盡量擠出或吸出毒汁,盡快使用蛇藥,并將受傷的肢體放松。用手擠壓傷口可使毒液滲出,用口反復大力吸出傷口的毒液則要注意邊吸邊吐,邊用清水漱口。而螞蝗叮住,最好不要硬行拔掉,以免螞蝗吸盤留在皮膚里造成感染。可在叮咬部位上方輕輕拍打,或用食鹽、酒精、煙油等撒在螞蝗的身體上,使螞蝗放松吸盤自行脫落。
除了盡量避開動物可能出入的場所,還要自己提高警惕,螞蝗咬傷,下水前可在四肢皮膚上涂抹肥皂或防護油膏。
逃生、救援,讓不少人在洪災期間飽受洪水浸漬,時間一長則發生浸泡部分皮膚糜爛,嚴重者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潰瘍,最常見的部位為手指、腳趾間的部位。而因長期泡在溫濕污濁的水中,下肢皮膚容易受各種微生物的侵襲,因此可出現濕疹,具體表現為皮膚上出現紅斑、丘疹,嚴重的可在皮膚上出現水皰,甚至腫脹,長期得不到治療或處理不當的患者則可出現繼發性化膿感染,一旦感染則處理比較棘手。
如果遇到上述情況,首先要保持局部干燥,然后用撲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撲于洗凈晾干后的患處,或于輕度糜爛處用3%的硼酸粉濕敷,待干燥后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軟膏涂擦即可。濕疹一般采用局部外用3%硼酸粉或0.1%的利凡若爾粉濕敷,待皮損干燥后外用激素類軟膏外搽。如果情況無法得到改善則必須前往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口服抗阻胺藥或抗生素控制感染。而上述情況的預防首先要盡量減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時間,保持手足部位清潔干燥,外出時穿防水長筒靴,接觸臟水時盡量戴塑膠手套。此外下水前也可外涂防水油膏,勞作后可用1%的鹽水浸泡雙腳約半小時,然后再用清潔水洗凈晾干。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