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婆婆總干預孩子教育問題,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好嗎?如今,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繁忙,于是請爺爺奶奶照顧孩子,家長面對教育方式與父輩起沖突時該怎么辦?
有老年人照顧孩子,自然有很多好處,比如年輕的爸爸媽媽可以安心工作,保證家庭生活質(zhì)量,但也可能面對一個讓很多人頭痛的問題—當年輕父母和爺爺奶奶有教育觀念沖突時,往往給雙方和孩子帶來不愉快,爺爺奶奶疼愛孫子沒錯,爸爸媽媽嚴格要求也沒錯,所以沖突不斷,有的甚至演變成“家庭戰(zhàn)爭”,親子、夫妻、祖孫關(guān)系都蒙上陰影。
為此,詢問了幾位寶媽的觀點,交談過程中,她們也經(jīng)歷過隔代教育觀念不同的困擾,不過因為懂得父輩的不容易,放棄自己安享晚年的美好時光來給自己帶孩子,換位思考下,也理解父輩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教育問題時,要采取“三多”模式:多商量、多交流、多溝通。若真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問題時,要學會跟他們解釋問題所在,并引導父輩的思維,而不是一上來就吵起來,雖然和父輩的觀念不同,但是,父輩的有些教育方式是可采取的,畢竟我們便是他們帶大的。
幾位媽媽面對教育方式與父輩起沖突時,不要一上來就說父輩的不是,因為有時候你認為自己對的做法,并不一定是正確的。與其爭吵,鬧得不愉快,還不如心平氣和的坐到一起商量怎么教育孩子。因為出發(fā)點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孩子好。 幾位寶媽同父輩交流孩子問題時最重要的三點:一是:換位思考,理解父輩的心態(tài) 。二是:對父輩的信任鼓勵。三是:交流要有耐心。
換位思考,理解父輩的心態(tài)
作為孩子的爸爸媽媽,要想想爺爺奶奶種種言行背后的需求和原因,爺爺奶奶也是出于疼愛,多溝通、多感恩老年人的付出,在換位思考之后,就能給予祖輩教育充分的理解和愛心了。
當我們對爺爺奶奶給予同理和感恩時,他們就更能接受我們的某些觀念,同時,我們也可以邀請老年人換位思考,告訴他們使用某些不當方式,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傳播正確的教育觀念。
對父輩的信任鼓勵
常言道“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的話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沒有危害,我們要給予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多一些信任和耐心。我們要相信老年人的經(jīng)驗和智慧,其實他們的某些教養(yǎng)方式也有道理,畢竟我們也是長輩一手帶大的。
當孩子的父母允許爺爺奶奶某些不傷及原則的教養(yǎng)方式時,也許我們才發(fā)現(xiàn)自己擔憂的事情并沒有發(fā)生,給他們多一些空間和自由,多一些欣賞和肯定。
交流要有耐心
當老年人的某些教養(yǎng)方式確實是對孩子造成了傷害時,我們就耐心解釋和等待。老年人已經(jīng)有幾十年的固有思維了,當我們給他們耐心、尊重、合理地分析了原因,并給予耐心等待后,他們就會樂意改變。
當今社會,很多家庭都選擇三代同處、隔代教育的生活模式,在隔代教育中,父母和爺爺奶奶觀念不同是正常的,當我們和老年人有教育觀念沖突時,兩代人唯有溝通交流,家庭才能和睦,對孩子的教育才會成功。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