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小孩“尿床”則是很多孩子和家長共同的難題。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李敏介紹,兒童夜遺尿是指年齡≥5 歲兒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間不自主排尿,并持續3個月以上。據統計資料表明,夜遺尿的患病率非常高,約16%的5歲兒童、10%的7歲兒童和5%的 11-12 歲兒童患有夜遺尿。雖然每年有15%的患兒可以自然痊愈,但約0.5%-2%的患兒遺尿癥狀可持續到成年。那么,孩子為什么會出現夜遺尿呢?該如何治療?
兒童夜遺尿發病機制復雜 或將影響心理健康
就兒童夜遺尿發病原因而言,她表示,兒童夜遺尿發病機制十分復雜,涉及中樞神經系統(若干神經遞質和受體)、生理節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亂以及遺傳等多種因素。目前認為,中樞睡眠覺醒功能與膀胱聯系的障礙是單癥狀性夜遺尿的基礎病因,而夜間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的夜間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減小是促發夜遺尿的重要病因。
與此同時,因尿床產生的心理問題也被大家越來越關注。李敏介紹,兒童夜遺尿雖不會對患兒造成急性傷害,但長期夜間遺尿常常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較大的疾病負擔和心理壓力。有研究表明,尿床是兒童時期的第三大創傷事件,僅次于父母離婚和吵架。夜遺尿使得孩子不敢參加在外過夜的集體活動,如夏令營;不敢再親戚朋友家中過夜;甚至可能不敢帶同學回家,怕別人看到“濕的”被褥。同時,孩子尿床也嚴重影響家長的生活質量,半夜更換被褥、清洗等等。
尿床誤區需避免 早診早治可治愈
盡管如此,有不少家長對于夜遺尿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認為這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會自愈的疾病,而不去尋找治療;或者“病急亂投醫”,患兒無法得到正規的診療;甚至有家長認為這是孩子的過錯,而責罵打罰孩子。李敏指出,這些行為都可能導致孩子的病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而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大家應該認識到,尿床不是任何人的錯,這是一個常見的疾病癥狀。
就治療而言,李敏表示,遺尿癥的治療是綜合性的,包括生活作息,飲水飲食等管理,根據不同病因采用不同的藥物及行為干預,例如喚醒治療、膀胱功能訓練、適當的獎勵機制,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去氨加壓素等。如果孩子患有遺尿癥,盡早與醫生溝通,早診斷、早治療、早治愈。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