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小頭癥目前來說發病機理還沒有得到確證。
世界衛生組織發言人林德梅爾解釋說,畸形可能與多個因素有關,其中包括遺傳學、輻射等因素。
遺傳學:發病率約2.5×10-5。家系中同胞多人患病及近親婚配率高,小頭畸形呈AR遺傳,也有報道為AD遺傳的類型。但寨卡病毒“似乎是主要可疑因素”。
什么是寨卡病毒(Zikavirus):
“Zika”是烏干達語,意思是雜草。1947年,科學家在烏干達研究黃熱病,從猴子體內分離到寨卡病毒。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家族,與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熱病毒、西尼羅病毒是近親。
1954年,尼日利亞首先證實了3例人類寨卡病毒感染病例。2007年以前,被證實的人類感染病例僅有14例。2007年,西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的雅浦島上出現49例寨卡確診病例,59例疑似病例,首次出現大規模人類感染寨卡病毒疫情。2013年-2014年,法屬波利尼西亞寨卡病毒疫情暴發。此后,寨卡病毒開始在非洲和亞洲以外的多國流行。
寨卡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寨卡病毒通過蚊蟲叮咬在人和動物間傳播,屬于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寨卡病毒的伊蚊也傳播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寨卡病毒可在人類血液中存活,蚊子叮咬感染病毒的人,可將此病毒進一步傳播。
1、新生兒小頭癥的主要表現是在腦發育完成后,腦的重量明顯輕于正常,腦回過小或根本無腦回。
2、大腦的發育明顯遲緩,甚至在嬰兒第3~5個月時,就停止發育。
3、結果使患兒的頭頂變得小而尖、鼻梁凹陷、耳大、下額后縮、前額狹小而頭圍特小,最大不足42厘米。
4、病兒的前額與枕部平坦,囟門及骨縫提早閉合。
5、體格發育明顯異常,智力發育顯著遲緩。
6、有的患兒甚至出現抽風、四肢僵硬或手足徐動及癱瘓。
治療新生兒小頭癥時應經過頭顱照片及CT等檢查,對于有顱內壓升高者,應盡早手術。對于單純骨縫閉合過早的患兒,可采用神經外科手術療法,能取得一定的療效。
手術治療有兩種方式:
一種切除過早閉合的骨縫,再選新的骨縫;
二是切除大塊骨質以達到減壓和有利于腦的發育。
注意:
手術越早越好,出后六個月以內手術者預后較好,一旦出視神經萎縮和智能障礙,即使施行手術,功能已不易恢復。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