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為什么孩子在學齡前,還沒開始上學,家長就該關心孩子視力問題?
A:臺灣學童的近視盛行率連年增長,且有稚齡化走向。根據二〇一〇年臺灣國民健康局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小學一年級學童的近視盛行率達二一.五%,較二〇〇六年的一九.六%微幅成長;但小六生近視比率達六五.八%,較二〇〇六年成長四個百分點。現代兒童的成長環境中充斥3C產品,建議小孩的視力檢查應提早至三~四歲,因為嬰幼兒的視力問題需“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凡事早一步,孩童視力問題少煩惱。
Q:醫生說嬰兒出生到滿六個月是視力發展的關鍵期?請問照顧者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A:在寶寶剛出生到六個月大這個階段,父母和照顧者最重要的任務是“早期發現嚴重的眼疾”。對剛出生的嬰兒,先觀察有無眨眼反應,再觀察水晶體是否透明──可利用相機的閃光燈拍攝,正常會出現貓眼般的紅眼效果。嬰兒的水晶體若出現白色不透明物質,有可能是先天性白內障。另外,有些嬰兒的黑眼球特別大,看起來有點軟軟的、顏色黑黑藍藍混濁,有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而看起來特別“水汪汪”的眼睛,也很可能有先天性的鼻淚管阻塞等問題,要特別注意。
嬰兒出生至六個月大是眼睛和視力發育的關鍵時刻,約三個月大起,必須要能聚焦,開始對色彩有感覺。約六個月大起形成立體概念,能辨認出遠近不同距離的變化;此時可在距離嬰兒二十公分的近距離,懸掛不同顏色的玩具,嬰兒因對色彩鮮艷的物品變得較敏感,會特別有反應。
父母也可利用以手帕輪流遮住孩子眼睛的游戲,來觀察其反應是否異常。孩子的眼神會注視并跟著移動物體上下左右流暢的轉動,而孩子有沒有斜視(大腦沒問題的情況下),最早在四、五個月大時即可發現。若有斜視問題,可透過開刀治療,能避免造成弱視。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