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日大便十數次至40次,大便量增至每次10~30ml,甚至可達50ml。
2、開始時便中水分增多,偶有粘液,有腥臭味,呈黃或黃綠色,呈酸性反應。
3、病情加重和攝入食物減少時,大便臭味減輕,糞塊消失而呈水樣或蛋花湯樣,色變淺,主要成分是腸液和小量粘液,呈堿性反應。
4、食欲低下,常伴嘔吐。多有不規則低熱,重者高熱。體重迅速降低,明顯消瘦。
5、換尿布不及時者,常腐蝕臀部皮膚,表皮剝脫而發紅。
-口服補液鹽
·腹瀉的治療并不是治療腹瀉本身,最關鍵是預防和治療脫水。口服補液鹽是預防和治療脫水最重要的藥。
·口服補液鹽在我們預防和治療脫水的時候是有一定的用量的,要求每次拉大便之后都要補充一定量的口服補液鹽直到腹瀉停止。
·用公式給寶寶補充液鹽:用量(ml)=體重(kg)*(50-70),在4個小時之內服完。
-益生菌
·一些研究證明益生菌也可以縮短腹瀉的過程。平均可以縮短12~30個小時,并且可以起到預防和治療的作用。
·服用益生菌的時候應注意不要用太燙的水去沖調。而且不要和抗生素一起服用,兩者至少要間隔2個小時。
-補鋅治療
·補鋅可以縮短腹瀉的病程并且可以減輕病情,還可以預防未來2~3個月腹瀉的復發。
·寶寶開始拉肚子能吃東西時就采取補鋅治療,連著補10-14天,每天補充元素鋅10mg。
-抗生素
·其實腹瀉大部分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情況下是不需要應用抗生素的。并且抗生素本身會造成腹瀉,并且不合理的應用抗生素還會引起一些副作用。
·當寶寶出現反復高燒、大便里面有粘液、膿鼻涕、血便,或者寶寶大便培養里面發現有細菌時,一定要用抗生素。
1、在寶寶頻發嘔吐的時候,很難進行口服補液。不管喂什么都會被吐出來,但如果不進行口服補液又很容易脫水,這個時候就需要去醫院就醫。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喂完止嘔藥再喂口服補液鹽。因為止嘔藥有一些鎮定作用,所以一般不建議寶寶腹瀉期間使用。
2、有些止瀉藥的主要作用機制是腸粘膜保護劑,能夠阻止病原對腸道的攻擊,并且吸附病原和毒素。因為這類藥會抑制腸動力從而減少大便的頻率,雖然服用后會減少大便,但是它會增加病毒細菌的繁殖及毒素的吸收。還會引起腸麻痹,所以這些藥不建議使用。
相關百科:
相關推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