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微量無素之一,但偏偏有以下這幾類嬰幼兒是最容易缺鋅的,希望家長們能引起重視,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7類最容易缺鋅的嬰幼兒。 我國兒童缺鋅比較嚴重,根據國內外兒科醫學研究的結果,有幾類孩子屬于容易缺鋅的高危人群,應列為補鋅的重點—— 1.母親在懷孕期間攝入鋅不足的寶寶 孕婦的血鋅水平應維持在89.4毫克/分升左右。如果孕婦一日三餐中缺乏含鋅的食品,就會影響胎兒對鋅的利用,使體內貯備的鋅過早被應用,這樣的孩子出生后就容易出現缺鋅癥狀。 2.早產兒 如果寶寶不能在母體內孕育足夠的時間而提前出生,就容易失去在母體內貯備鋅元素的黃金時間(一般是在孕末期的最后1個月),造成先天不足。 3.非母乳喂養的寶寶 母乳中含鋅量大大超過普通牛奶,更重要的是其吸收率高達42%,這是任何非母乳食品都不能比的。
補鈣,藍瓶的”想必大家一定對這個廣告詞并不陌生,在電視上經常能看得到。這不禁讓人想問,真的每個孩子都需要補鈣嗎?要吃什么樣的鈣片好呢?也有很多家長,只要發現孩子發育遲緩,流汗多等現象,第一想到的,就是孩子是不是缺鈣? 隨著孩子的成長,對鈣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身體可能會出現缺鈣的現象,孩子一旦缺鈣不但會影響智力發育和神經系統,還對骨骼有影響,孩子容易駝背并出現“O”型腿或者“X”型腿。究竟哪些狀況是屬于缺鈣的征兆呢? 寶寶缺鈣十大表現 1、無緣無故夜里驚醒,半夜哭鬧不止,醒后哭鬧難入睡; 2、精神狀況不佳,或者容易無緣無故暴怒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不如以往活潑; 3、身體出汗比較多,即使天氣不是很熱,也容易出汗;特別是入睡后頭部出汗,使其頭顱不斷摩擦枕頭,時間久了可見枕禿圈; 4、長牙速度緩慢,牙齒參差不齊,上下牙不對縫
鈣對孩子的骨骼和大腦發育都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媽媽們應該要重視起給孩子補鈣,但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媽媽們的是,嬰幼兒補鈣要注意以下這幾個注意事項。 首先我們來看看,孩子每天需要多少鈣呢? 0-6個月:300毫克/日 6-12個月:400毫克/日 1-3歲:600毫克/日 4-10歲:800毫克/日 11-18歲:1000毫克/日 由于孩子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僅僅靠食物中攝取的鈣遠遠滿足不了身體需要,因此在正常的食物之外,還需額外補足鈣劑,每日補鈣量則為以上各年齡組需鈣量的50%-60%。 如何選擇有效的鈣劑直接關系到補鈣效果,專家認為:選擇補鈣品主要考慮三方面的因素,即鈣源含鈣量是否足夠高?是否安全?價效比是否經濟合理? 綜合這幾方面考慮,專家推薦碳酸鈣制劑是最理想的補鈣品。 在補鈣時還不能忽視以下幾個問題: 1
缺鋅會導致寶寶營養失衡、生長發育緩慢、免疫力低,嚴重者甚至出現智力低下。夏季,缺鋅的寶寶高達60%以上,家長們需要引起重視了。 一到夏天,很多家長特別納悶,寶寶吃什么都沒有胃口,免疫力低,出汗后就容易感冒發燒。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們,你家寶貝可能缺鋅了!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被譽為“生命之花”和“智力之源”,在人體生長發育、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夏季,寶寶缺鋅頻率高的原因: 1、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會消耗鋅元素,如果體內存儲不足,加上夏季食欲不振,從飲食中攝入鋅的含量減少,會造成鋅元素的大量缺乏。 2、夏季炎熱,寶寶出汗多,鋅元素會隨汗液、尿液排出體外。 3、夏季寶寶易感染腸道疾病,出現拉肚子,也會造成鋅元素的丟失。 4、素食寶寶容易缺鋅,動物性食物
缺鈣癥狀Vol.01 1、常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后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 擦枕頭,久之顱后可見枕禿圈。 2、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3、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4、1歲以后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 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6、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腹部膨大如蛙腹狀。如果是脊柱的肌腱松弛,可出現駝背。1歲以后小兒學走路,如果缺鈣,可使骨質軟化,站立時身體重量使下肢彎曲,有的表現為"X"
經常有媽媽在后臺問如何判斷寶寶缺鈣、鐵、鋅、硒等營養素,在這里就詳細的告訴媽媽們如何來判斷,大家在日后也好及時做出調整,以免影響寶寶生長發育。 缺鈣癥狀: 1.表現為多汗,與溫度無關,尤其是入睡后頭部出汗,使小兒頭顱不斷磨 擦枕頭,久之顱后可見枕禿圈。 2.精神煩躁,對周圍環境不感興趣,有時家長發現小兒不如以往活潑。 3.夜驚,夜間常突然驚醒,啼哭不止。 4.1歲以后的小兒表現為出牙晚,有的小兒1歲半時仍未出牙,前囪門閉合延遲,常在1歲半后仍不閉合。 5.前額高突,形成方顱。 6.由于同時缺乏維生素D,肋軟骨增生,各個肋骨的軟骨增生連起似串珠樣,常壓迫肺臟,使小兒通氣不暢,容易患氣管炎,肺炎。 小兒缺鈣嚴重時,肌肉肌腱均松弛。如果腹壁肌肉、腸壁肌肉松弛,可引起腸腔內積氣而形成
郭濤愛子“石頭哥哥”在《爸爸去哪兒》中除了表現出他“純爺們”和天然呆的萌相外,其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運動能力更是受到眾多粉絲贊賞。那么如何讓寶寶擁有強健的體魄,每天都充滿了活力,樂于運動呢?美國補鈣專家迪巧提示孩子生長發育期應全面營養并注重鍛煉與補鈣。在兒童鈣產品的選擇上重鈣源重吸收,優選進口鈣。 全面營養讓寶寶更有活力 孩子的生長發育需要各種各樣的營養成分,特別針對3至6歲時期的兒童,在快速成長期,骨骼生長和頭腦發育更需要充分的營養補充。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無機鹽和水是每天也是人體必需攝入的營養元素。但沒有任何一種食物可以提供全面的營養成分,所以豐富的飲食習慣對寶寶的成長很是關鍵。比如,蛋白質是肌肉和蛋白生長激素的合成“材料”;充分的維生素C攝入可以增強寶貝的體抗力,促進生長發育;維生素D
大家都知道,寶寶是不可以缺鋅的,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幫寶寶做好預防措施,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就告訴大家,防止寶寶缺鋅的5項原則,一起來看看吧。 原則1:首先做到母乳喂養,因母乳中有足夠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鋅元素。 原則2:4個月起要逐漸為寶寶添加輔食,特別是瘦肉、雞蛋、動物肝、牡蠣、花生米、核桃仁等鋅含量較高的食物。 原則3:要從小教育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吃。 原則4:平時還應注意不要讓寶寶吃過多的白糖和甜食,以免影響鋅的吸收。 原則5:當父母發現寶寶因缺鋅而有厭食癥、異食癖等時,應及時到醫院請醫生為寶寶檢查血液的鋅含量,并根據身體的需要進行補鋅。 【知識補充】 3個階段補鋅的策略 0-1歲寶寶: 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腸胃消化功能較弱,對于4-10個月的寶寶,最好以強化鋅的米粉補充為主,10
很多家長都十分重視給寶寶補充微量元素,在這里,親親寶貝小編要提醒家長們的是,為孩子補充微量元素一定要科學,不能隨便亂補,下面我們就具體的來看看,如何給孩子科學的補充微量元素。 多長時間查一次微量元素 一般情況下,孩子3個月以上查一次微量元素,如果微量元素是正常的,那就沒有關系。但是,多長時間查一次,這要根據保健科醫生的診斷情況來判斷。如果醫生做保健的時候告訴你孩子發育各方面都很正常,就不用查了。如果醫生告訴你孩子有消瘦、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那么請您定期查微量元素。 孩子不愛吃飯是不是缺鋅 有的孩子愛吃零食不愛吃飯,有的寶寶吃飯缺乏主動性,非要大人追著喂,這都只需要調整好孩子的飲食習慣就可以了,不是缺乏微量元素的表現。如果寶寶經常表現為生長遲緩、食欲不振、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傷愈合不良、易感染等癥狀,有可能是因為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應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對孩子來說,微量元素的缺乏是非常不利于身體健康的,所以家長們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缺乏某類微量元素的表現,那么如何觀察呢?本文就提醒大家,孩子缺少微量元素的常見表現有以下一些: 1、食欲有些下降; 2、出現脫發現象; 3、發質變得稀疏,缺乏光澤; 4、不像以前那樣愛活動了; 5、面部表情不那么豐富了; 6、有些愛發脾氣; 7、睡眠減少或增多; 8、皮膚不像以前那樣細膩了; 9、牙有些發黃; 10、夜間睡眠有些不安穩; 11、不像原來那樣興致勃勃了; 12、生長發育好像變得緩慢了; 13、小臉蛋不再紅撲撲的了; 14、哭時,會發生屏氣(俗話說哭得背過氣去),原來可不是這樣; 15、常說肚子痛; 16、常說腿痛; 17、比原來愛感冒了; 18、感冒了,不像原來那樣很快就好了。 注意
DHA可以促進寶寶大腦發育,讓寶寶更聰明,所以很多媽媽都會額外的給寶寶補充DHA,那么這種做法正確嗎,到底要不要額外給寶寶補充DHA呢? 首先我們要來普及一下什么是DHA吧,DHA是在母乳中最先發現的,開始科研人員覺得母乳喂養的寶寶表現的更加聰明,后來就在母乳中發現了DHA,再后來發現深海魚油里富含DHA。 DHA是母乳中本來就含有的,母乳喂養的寶寶不用再額外添加,但是新媽媽可以在平時適當吃一些深海魚或額外補充一些DHA,這樣寶寶可以通過乳汁吸收最好的DHA。 我們已經知道母乳喂養的寶寶是不需要額外補充DHA的,那么奶粉喂養的寶寶需要額外補充DHA嗎?這個需要看奶粉中是否含有DHA,如果有就不需要額外補充,如果沒有就需要補充。常見的DHA補充劑分為魚油和藻類兩種,建議大家選擇藻類DHA,因為魚油中含有的EPA會擴張血管、抑制凝血,對
寶寶頭發發黃、細軟、脫發、吃飯少,是不是缺微量元素了?寶寶身體好,睡覺香還需要做微量元素檢測嗎?今天,小編就為各位新媽媽分享“微量元素檢測”那些事,教會你們正確看待微量元素檢測。 什么是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機體內含量甚微,但它的缺乏和過剩與寶寶的健康密切相關,其含量過高或偏低,均可預示患有某種疾病的危險。 通過對微量元素的檢測,可初步了解機體微量元素的貯存狀況,有助于避免營養缺乏病以及重金屬中毒的發生。 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兩大類 微量營養素是指人體需要量相對較少,不提供能量,但在調節物質代謝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作用的營養素,包括維生素和礦物質兩大類。 微量元素常用的檢測方式? 微量元素檢測根據取材不同,可以分為“血檢”“發檢”“尿檢”“乳檢”等多種,比較常用的有“血檢”和“發檢”兩種。
小時候缺鈣,長大后缺愛,這本來是一句笑話,但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長大以后“不缺愛”,就盲目的給孩子進行補鈣。 很多家長特別喜歡鈣,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長牙多,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個子高,家長們就總會以為自己給孩子補得鈣不夠,鈣在家長眼里,簡直就是孩子變身高富帥、化身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一大神器。 重視給孩子補鈣,這本是生活條件提升的一個表現,因為在過去,人們的溫飽問題都得不到解決,更不要說給孩子補這補那了,現在生活條件提高了,給孩子補身體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長卻因此走向誤區,總以為給孩子補的營養越多越好,結果讓孩子身體不堪重負,最終導致生病。 補鈣能夠讓孩子的骨骼發育的更好,不缺鈣的孩子在身高的發育上也會大大優于一般的孩子,但是補鈣不只是有好處,盲目的過度補鈣不僅不會對孩子的成長起到任何的作用,還會危害
鈣、鐵、鋅等微量元素是生長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例如缺鐵會導致腦系統功能,使機體出現情緒不穩,也會導致貧血等情況,那么,小兒缺鐵怎么辦?如何預防小兒缺鐵? 小兒缺鐵會影響腦系統功能,使機體出現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的行為表現。患嚴重缺鐵性貧血者,性情煩燥、易發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缺乏學習的興趣,影響對知識的攝取。即使輕度缺鐵性貧血,也會影響小兒的智力。 但是,只要采取積極的預防和補救措施,是可以防止或糾正缺鐵小兒的行為表現的,有利于小兒身心健康。為維持小兒體內正常含鐵水平,應注意如下幾點: 1、糾正小兒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注意小兒的營養調配,給小兒飲新鮮果汁或吃新鮮水果。 2、給小兒多吃含鐵高的食物,如瘦肉、動物的肝和血、蛋黃、菠菜等。 3、對食欲差的小兒,可吃含鐵量高的食品如酥糖、餅干、食醋等,同時補充點維生素C。 4、盡量用鐵
缺鋅的寶寶容易出現食欲不振、生長發育遲緩等癥狀,如果孩子缺鋅不注意及時補充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是智力的發展,因此媽媽一定要注意嬰兒營養補鋅的問題。那么,寶寶缺鋅吃什么食物好呢? 寶寶缺鋅吃什么食物 鋅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兒童缺鋅會出現各種疾病,不但身材矮小體重不增,而且皮膚粗糙、毛發黃軟且干枯還會損害其味蕾功能,使味覺發生改變,出現飲食無味,厭食和異食。有的兒童喜歡吃火柴棍、生面粉、泥土、砂粒、紙皮和煙頭等,就是缺鋅所致。此外,兒童缺鋅還容易患感冒、肺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那么,寶寶缺鋅吃什么食物? 補鋅主要還是通過飲食來補充,只要多吃以下幾種食物,就不會發生缺鋅現象了。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補鋅食物有哪些。 1.動物性食品含鋅高的食物有:瘦肉、豬肝、魚類、蛋黃,其中以牡蠣含鋅最為
鈣是構成人體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材料,對成長發育的寶寶非常關鍵,那么如何為寶寶有效補鈣呢?本篇資訊,就告訴家長朋友們,給寶寶補鈣元素的幾個小常識。 常識一: 母乳、輔食雙管齊下 給寶寶補鈣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就是食補。桐媽認為,堅持母乳喂養是寶寶食療補鈣的第一要務。眾所周知乳類中富含豐富的鈣質,而母乳中鈣的吸收率又優于其他乳類,因此母乳喂養的孩子極少缺鈣。就拿桐寶來說吧,由于桐媽是母乳喂養的堅定擁護者所以桐寶的哺乳期長達兩年之久,他基本上沒被多汗、枕禿、夜啼等缺鈣狀況困擾過。但桐媽要特別提醒各位“奶媽媽”的是:自身補鈣同樣不可忽視,最好堅持每日服用鈣元素600毫克,同時也要多喝牛奶。 給寶寶補鈣元素的幾個小常識 為寶寶適當添加含鈣高的輔食是食療補鈣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在此桐媽推薦的食物有蝦皮、海帶、大豆、豆腐、雞蛋、菠菜、魚類。要特別說明的是,
那么對于小寶寶來說,缺鈣有哪些征兆呢?媽媽們快來看你家寶寶是不是真的缺鈣! 1.缺鈣的寶寶很容易出汗,及時天氣沒那么熱;2.頭發發黃稀少也是一大特征,枕圈嚴重;3.比同齡孩子出牙更晚,或者是牙齒參差不齊,比較松動; 4.寶寶神情呆滯、表情少,動作和語言都比同階段的孩子落后;5.寶寶厭食、偏食,進而會導致寶寶智力跟不上,免疫功能下降;6.寶寶容易長濕疹也與缺鈣有關,常見于頭頂、面部、耳后等。 弄清楚你家寶寶到底是不是缺鈣之后,就該研究如何給他補鈣了,今天要跟各位媽媽強調一下補鈣的最佳時間。 以人體正常的激素分泌來說,晚上12點之后至凌晨血鈣最低,這時鈣劑的吸收率最高,利用最好。所以,晚飯后服用鈣劑是人體補鈣的最佳時間,如果一天要服用多次,一定要在每餐半小時之后服用。 掌握了補鈣的最佳時間,那我們
寶寶缺鐵、補鐵是媽媽們談論得最多的話題之一,那么寶寶缺鐵的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為什么4個月后的寶寶容易發生缺鐵呢?本文將為您詳細地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1、食物攝入影響 食物中的草酸、植酸及高磷低鈣膳食能抑制鐵的吸收。經常聽好多做母親的說到:孩子有點缺鐵,給他弄些木耳、菠菜剁碎了加到飯里。這樣做不是不可以,木耳、菠菜確實含鐵量比較高,但是它們吸收率是相當低的。因此可以多了解一些知識,攝入一些含鐵量高而且容易吸收的食物,有效地保證鐵的吸收。 2、鐵的攝入量不足 人體內的鐵主要來源于食物。出生不久的嬰兒以攝入乳類為主,乳類含鐵量較低,每100毫升母乳含鐵1毫克,每100毫升牛奶僅含鐵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腸道的吸收率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3、食物鐵的吸收率 一般來說,在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吸收率較動物性食物低。如魚為1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需要補充各種微量元素?這是許多媽媽都存在過的疑問,在此,親親寶貝小編就告訴媽媽們,以下這3方法教你判斷寶寶微量元素,一起來看看詳細內容吧。 兒科營養專家提供了3個簡易方法幫你判斷孩子的營養狀況: 第一,通過生長發育曲線來檢測。 每個月為孩子量一次身高、體重和頭圍,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生長發育曲線表上,觀察寶寶的生長曲線是否一直在正常范圍內,并且是勻速順時增長。 3方法教你判斷寶寶微量元素 第二,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愉快、平靜。 第三,看一看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同樣的狀況下,孩子不容易生病,或生病后很快自愈,就說明孩子的營養狀況比較好。 三成多的父母給孩子補微量元素是憑自己的判斷或效法他人,讀了上文,但愿您能有所啟發。
鈣是我們身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各個年齡層的人,想要身體健康,都少不了它,現在不論男女老幼,許多人每天都在服用鈣片補鈣,可你知道嗎?補鈣根本不需要刻意的吃鈣片,這些食物的補鈣效果比鈣片還強! 那么如何補鈣呢? 最安全有效的補鈣方式是在日常飲食中加強鈣的攝入量,而且食物補鈣比藥物補鈣更安全,不會引起血鈣過量。 很多人一聽到通過飲食補鈣,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喝骨頭湯、喝牛奶,其實,專家表示,骨頭湯的含鈣量其實并不高,也不易吸收,根本起不到補鈣效果!而最能補鈣的,也不是牛奶。 下面這些補鈣食物,打死也猜不到,排名第一的根本不是骨頭湯,也不是牛奶,真是萬萬沒想到! 第一名:芝麻醬 芝麻醬富含蛋白質、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鈣量比蔬菜和豆類都高得多,經常食用對骨骼、牙齒的發育都大有益處。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