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女人一旦結婚生孩子,圍繞著雞毛蒜皮、家常里短消耗能力,她的職業(yè)競爭力就會直線下降。”
may卻是一個典型的反例,她在生完孩子以后回歸職場,兩年之內連跳三級。
直接從一個小組長做上了主編的位置,這在行業(yè)內,簡直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神話。
在may升任主編的慶功宴上,同事們都起哄讓may分享分享自己的開掛經驗。
may說的一段話中,有這樣的兩句讓所有在場的人都印象深刻。
現(xiàn)在我能在職場里取得一定成功,背后就意味著在家庭里少付出一些精力。
當我生完孩子想要回歸職場,我的婆婆義無反顧的支持我的決定,她的付出,成就了我們家和諧的氛圍,讓我可以心無旁騖的投入工作。
主編may剛講完,女同事們就不約而同的點頭,七嘴八舌的開始討論起婆媳、家庭的關系話題。
在她們的談話中無一例外的都提到了一個觀點“婆婆的格局越大,一個家庭越容易幸福”。
中國式婚姻里,有一個無法避開的關鍵詞就是“婆媳關系”。而大多數(shù)的婆媳關系,都是僵化、畸形的。
寧波慈溪曾經發(fā)生一起命案,一位年輕的護士趙某在家中的樓下被人殘忍殺害。
這起命案很快就被偵破,兩名嫌疑人立刻被逮捕。警方發(fā)現(xiàn),兇殺案的真相竟然是婆婆花五萬買兇殺兒媳。
這起命案背后,僅僅只是婆婆對兒媳婦不滿意,賣了房子搬去和兒子媳婦一起住。
生活在一起爆發(fā)多次爭吵后,兒子媳婦最后決定找個新房子搬出去住。
兒子和兒媳婦在朋友圈秀起了幸福的二人時光,這讓一個母親吃起了兒媳婦的“醋”。
看似荒誕的新聞背后,其實是父權社會下的女性,唯一擁有的是對子女的控制權。
等到孩子長大,他們甚至還要掌握自己子女配偶的控制權。
兒子是我生的,從小到大都被牢牢攥在我手心里,嫁過來的兒媳婦也只能聽我的話。
我的已婚朋友小靜最近一個人住在酒店里,她被自己的婆婆氣的不想回家。
她的婆婆守寡十八年把兒子帶大,小靜覺得婆婆的前半生一個人把孩子拉扯大,實在是太不容易了,所以想要多照顧她。
于是她和丈夫婚后,就和婆婆同住。
結婚以后的婆婆,每一天都要干涉小兩口的生活。
睡覺的時候,不許他們拉窗簾和關門。
星期天,只要小靜躺在床上睡懶覺,婆婆就會把小靜叫醒。
婆婆總是說自己的兒子工作辛苦,要賺錢養(yǎng)家太過辛苦。可小靜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賺的錢和老公不相上下。
婆婆要插手她的任何事物,快遞多了,說她浪費不持家。干活少了,說她好吃懶做不顧家。
終于有一天小靜忍受不了了,就讓老公試探著跟婆婆說兩個人想要搬出去住。
婆婆一口咬定是小靜慫恿他的兒子買房子搬出去住,當著寧靜的面,讓兒子趕緊去離婚。
這樣的婆婆簡直是家庭的易燃易爆品,她們的企圖用一尺見方的格局去掌控一個家庭的方方面面,最后鬧得雞飛狗跳、家宅不寧。
對婆婆有怒氣的不止寧靜一個,我家的隔壁鄰居小劉也是強勢婆婆的受害者。
自打小劉生下了女兒心心,她的婆婆以伺候月子的名義住進了兒子家。
小劉說:“這哪是找了一個媽媽伺候自己坐月子,這分明是請了一個姑奶奶找氣受。”
婆婆進來的第一天,婆婆就讓她準備準備生二胎,小劉剖腹產的傷口還在疼著,心里頭卻被澆了一盆冷水。
小劉好脾氣的裝作聽不見,那個強勢的婆婆卻開始沒完沒了了的嘮叨:沒有一個女人像她一樣奶那么少,兒子怎么娶了個干什么什么不行的兒媳婦。
婆婆看到小劉給女兒買的尿不濕,她就直接說小劉沒有常識,新生兒應該要用棉尿布。
小劉雖然不高興,但是好歹是自己的婆婆,所以好脾氣的她就忍了。
孩子越來越大,婆婆卻住在他們家里不走了,小劉也不好發(fā)表什么意見。
直到有一次,心心在學校里染上了感冒發(fā)起高燒,她的婆婆不分青紅皂白說小劉:“連個孩子都帶不好,一天到晚做人連個腦子都不帶。”
小劉立刻就罵回去了,她的婆婆指著她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只好跑到她老公那里去告狀。
小劉的老公對小劉說,自己的媽媽年紀也大了,過來幫忙帶孩子也挺不容易的,讓老婆小劉讓著點。
小劉把這一年多以來受的氣一股腦的倒了出來,攤上一個格局小的婆婆,她說她自己真的受夠了。
婆婆要是再這么來干涉她的生活,她也不會給不喜歡自己的人好臉色看。
你不把我當女兒來愛護,我憑什么要把你當媽媽來尊重。
孫女士是我們小區(qū)里最時髦的老太太,她不僅穿的時髦,思想也無比時髦。
她年輕時是一個女教師,退休后老伴意外去世了,所以她就一個人住在小區(qū)里。
每年夏天,她都會買了飛機票去廣州看兒子兒媳婦,幫她們帶帶孫子。
但即使她去了廣州,她也不在兒子家落腳,她會早早在外面訂一個可以看海景的酒店,吸引孫子來住。
經常會有小區(qū)里的大媽問她:“為什么不留在廣州和兒子媳婦一起住,順便幫媳婦帶帶孫子。”
她說:“兒子和媳婦都有自己的生活,要給他們留出空間,老人最好不要去干涉年輕人的生活。
而我自己每個月也要和朋友聚會、參加講座、跳舞。要給他們留我自己最后的人生時光一定要留給自己才對。”
這樣的時髦背后,是一個婆婆的眼界。
作為一個母親,你要明白:媳婦是你兒子后半生里最重要的女人,而不是他的附屬品,不是一個家庭的子宮,不是讓你指手畫腳找氣受的小媳婦。
孟非說:“婆媳關系就是,婆婆要懂得保持距離,媳婦要懂得保持禮貌。”
最近因尬演和帶孩子出名的黃圣依,正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之上,可我卻看到了一種優(yōu)秀的婆媳關系。
節(jié)目中,但安迪和最親近的奶奶進行視頻聊天的時候,奶奶語重心長地囑咐安迪:“媽媽喜歡你啊,一定要聽你媽媽的話啊。”
奶奶提起兒媳黃圣依,語氣中是藏不住的喜歡,也反復叮囑孫子要聽媽媽的話。
雖然安迪和黃圣依剛開始并不親近,但是在奶奶的助力之下,安迪和媽媽之間拉近的距離。
黃圣依能夠明白安迪的奶奶和孫子的親近之情,也帶著尊重和感激之情去善待自己的婆婆。
她在節(jié)目中說:
有時候安迪有些話也不會和我說,因為奶奶帶他比較久,他小時候都在徐水,所以他和奶奶聊得多一點。
多讓安迪和奶奶視頻,一方面因為奶奶很想他,另外一方面讓我有另外一個渠道可以更多地去了解安迪。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提出:婆媳關系這個詞語本身上就是一個謊言,因為它聽上去是婆婆和媳婦的二元關系,卻忽視了本質—這是婆婆、媳婦、兒子的三角關系。
在所有產生婆媳矛盾的情況中,基本上都違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關系,才是新家庭的中的第一位。
在一個新家庭中,丈夫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們的父母不應該有太多的發(fā)言權和干涉權。
而大多數(shù)的婆婆往往不甘愿放棄對兒子的控制器和主動權,總是想對新家庭加以控制。
從而來鞏固自己在新家庭中的權威和自己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這成為了一個新家庭產生問題的核心原因。
而現(xiàn)代社會有一個“一碗湯距離”的關系理論:父母與子女之間居住的最合適距離是不遠不近,煲好一碗湯送過去剛好不涼。這并不是與子女的一種疏遠,恰恰是一種界限格局和進退思維。
婆媳從來不是天生的仇敵,她們只是愛著同一個男人。
而婆婆應該明白,愛媳婦就是愛兒子,愛媳婦就多了一個女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