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兒童缺鈣的高發季節,由于與陽光接觸少了,體內維生素D的自身合成會明顯減少,易造成鈣質的吸收不足;加之冬天氣溫降低使機體對鈣的利用率也明顯降低,就更容易引起缺鈣。
那么,如何正確給孩子補鈣?兒童補鈣又要注意哪些呢?
哪些寶寶需要補鈣
雖說鈣是兒童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黃金元素,但家長不可為了追求孩子體質好、個子高就盲目補鈣。補鈣應視寶寶個體的情況而言,如果寶寶什么缺鈣的癥狀都沒有,發展發育的也非常好,那么也不用特意補充鈣制劑。
如果出現了以下癥狀,爸爸媽媽就需要注意了。
煩躁不安:缺鈣的寶寶一般精神比較容易煩躁,沒有其他寶寶活潑,還會不明原因的哭泣,亂發脾氣。
夜驚:在晚上的時候會哭鬧不止,不容易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表現的極不安穩,翻來覆去。還會不明原因的突然驚醒,驚醒后哭鬧不可入睡。
盜汗:如果寶寶剛剛睡下后,頭部特別是后腦出汗明顯,且與溫度和運動無關的話,就是盜汗了。有些寶寶因此感到不適,頭顱不斷磨擦枕頭,就會出現枕禿。
厭食偏食:寶寶出現厭食、偏食也有可能是因為缺鈣,食欲不振還會導致寶寶免疫功能下降。
出牙晚:缺鈣的寶寶出牙會比較遲,長出的牙齒也參差不齊。
即便寶寶出現上述的癥狀,爸爸媽媽也應先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根據醫生的建議再決定怎么補、補多少。
補鈣要注意什么
補鈣也要適量,不是越多越好。過量補鈣、重復補鈣不但影響寶寶食欲,甚至還會出現結石,同時還會影響寶寶鐵、鋅、鎂等元素的吸收。
根據國家衛健委制定的《中國居民膳食常量元素參考攝入量》顯示,兒童每天適宜鈣攝入量如下:
此外,爸爸媽媽注意,鈣不宜與植物性食物同食,如菠菜、竹筍、茭白、毛豆等,其所含的草酸不利于鈣的吸收;牛奶等乳類食品雖然是補鈣妙品,但與鈣制劑同時服用,也會妨礙鈣的吸收,所以鈣制劑應在二次喂奶之間服用。
藥補不如食補
補鈣并不是只能用鈣制劑,實際上食物是滿足機體鈣攝入量的最佳選擇,奶制品、豆制品、綠葉蔬菜等都是鈣的重要來源。
奶制品
牛奶中的營養十分豐富,除了鈣以外,牛奶中還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氨基酸,且易于被人體吸收。除了鮮奶外,酸奶、奶酪等奶制品,都是良好的鈣來源。但含乳飲料成分主要是水,不能代替牛奶給寶寶喝;對嬰兒來說,母乳是最佳鈣源,其次是配方奶,再次是鮮奶。對于一些不愛喝奶的寶寶,可用牛奶蒸雞蛋羹、蒸米飯,用牛奶和面做點心等方法補充。
豆制品
大豆中鈣含量很高,且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寶寶適當多吃大豆能補充優質蛋白質。今天為大家推薦兩道菜,一道是豆腐燉魚,這樣兩者混合食用,可取長補短、相輔相成,提高營養價值;更重要的是,豆腐含鈣多,而魚肉中豐富的維生素D能加強人體對鈣的吸收,補鈣效果更佳。魚最好選擇魚刺較少的魚類,如鱸魚等;無需太多油鹽,保留魚和豆腐本身的鮮美口味即可。
另一道是三色蝦泥,將豆腐和蝦仁分別剁成泥,胡蘿卜和西蘭花洗凈切末,油燒熱后先下胡蘿卜末,至半熟時放入蝦泥和豆腐泥,繼續煸炒至八成熟時再加入西蘭花末,炒至熟透時加鹽調味即可。這道菜適合1歲以上的寶寶,蝦仁能補鈣健腦,豆腐益氣補虛、健脾胃,西蘭花能增強抵抗力,胡蘿卜則能保護眼睛,防止呼吸道感染。
綠葉蔬菜
可能很少有人想到,除了奶制品和豆制品外,飯桌上常見的不少綠葉蔬菜也具有不錯的補鈣功效。
比如芥菜(又叫雪菜或雪里蕻),每100克芥菜的鈣含量高達230毫克,且鈣的吸收率與牛奶相當。芥菜的做法很多,可以用來炒肉絲、做湯、調餡等,還可跟豆腐搭配食用,補鈣效果更好。
除了芥菜,其他含鈣豐富的蔬菜還有薺菜、莧菜、小油菜等。蔬菜用沸水焯過再烹調,鈣的吸收率會更好。
曬太陽有竅門
都說吃鈣片不如曬太陽,哪怕在寒冷的冬季,爸爸媽媽也應在晴好的天氣里,多帶孩子到戶外曬曬太陽。但大家知道嗎?曬太陽也要講究方法。
首先,曬太陽不等于“吃”鈣,這只是幫助寶寶鈣吸收,所以曬太陽以外,保證寶寶合理、均衡的飲食十分關鍵。
曬太陽的主要目的是使皮膚接受陽光中紫外線照射來合成維生素D,所以曬太陽不要隔著玻璃、樹陰,盡量多露出皮膚。但也不能讓寶寶裸露在太陽下過度曬,容對皮膚造成危害,對寶寶的眼睛也不利。
一次日照時間不宜太長,一般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即可,也可分時段多次。曬太陽的時段根據季節也有不同,比如冬季早上10點、11點左右,太陽日照比較充足;春秋季8、9點鐘,夏季8、9點以前出去,防止太陽太曬。
年紀小的寶寶在曬太陽同時也要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部、腹部和腳底。戴一頂小帽子,既可以遮眼,也可以保護頭頂;穿腹帶和襪子,把肚臍和腳底心保護好,這樣的孩子曬太陽就不大會感冒。
相信各位已經get到不少補鈣知識了!總之,寶寶只要每日正常合理飲食,營養搭配,堅持戶外活動,缺鈣問題無需太過擔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