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這3個小動作很可愛,卻可能是生病的預(yù)兆,媽媽們別忽視了,鏡頭下小家伙正一臉滿足的睡覺,只不過邊睡邊打著小呼嚕,看上去嬌憨可愛。
然而就在我準(zhǔn)備跟著調(diào)侃幾句時,卻看到有長輩在群里問表哥寶寶是不是經(jīng)常打呼嚕,我這才想到,寶寶打呼嚕的舉動雖然可愛,卻可能是生病的預(yù)兆,這3個常見小動作都是如此,不如給大家做個總結(jié),媽媽們別忽視了。
寶寶睡覺總是打小呼嚕
記得之前嫂子還曾調(diào)侃,說小侄子一看就是堂哥親生的,連帶睡覺打呼嚕的習(xí)慣也一樣,卻不知道這是寶寶里比較常見的睡眠疾病,也就是“兒童打鼾”,多發(fā)生在10歲以下的孩子身上。要知道,人只有在鼻子呼吸受到阻礙時,才會用嘴巴呼吸,這才出現(xiàn)打鼾現(xiàn)象。
如果寶寶身上也出現(xiàn)了此類行為,說明寶寶身體可能存在呼吸道疾病,若不及時糾正,寶寶就可能在睡眠中遭遇呼吸道阻塞,萬一引起缺氧后果就嚴(yán)重了。要知道,寶寶對缺氧的忍耐力遠(yuǎn)低于大人,若媽媽們粗心大意,寶寶很可能在睡眠中猝死。
所以,打呼嚕絕對不是可愛的睡眠習(xí)慣,而是可能危及寶寶健康的疾病。
寶寶喜歡敲打自己的小腦瓜
之前我在某音上曾經(jīng)看到過一個視頻,里面是新生寶寶舉著小手捶打自己的小腦瓜,看上去仿佛是還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可愛動作,但如果發(fā)生次數(shù)過多,就可能是寶寶生病的前兆。畢竟寶寶年齡太小,有些甚至還不會說話,還無法用語言正確表達(dá)自己的感受,就只好頻繁用動作向媽媽示警了。
比如說,寶寶在頭部不舒服或者身體不適的情況下,用小手頻繁敲打頭部,這個動作就是在提醒媽媽:我可能生病了。老一輩口中常說的“打頭生災(zāi)”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總之,遇上這種情況,媽媽們還是帶著寶寶去醫(yī)院檢查比較好。
寶寶老是抓耳朵
“抓耳朵”是比較常見的可愛小動作之一,很多家長覺得無傷大雅,卻不知道這可能是生病的前兆。
記得我女兒小時候就是如此,有段時間總是喜歡抓耳朵,頻率很不正常,于是我用棉簽蘸海鹽水給她擦耳廓,隔了一陣居然掉出來一塊又黑又黃的東西,至今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所以,寶寶如果頻繁抓耳朵,就代表耳朵不舒服,也可能是中耳炎,媽媽們別忽視了。
以上這些,你家寶寶有過嗎?媽媽們別太心大哦。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