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大多數人都是雙職工家庭,夫妻兩個都要出去工作。而眾所周知,生育要趁早,年輕時生育不僅能夠讓寶寶更健康,寶媽產后恢復也會更輕松。
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矛盾:妻子最適合生育的那幾年,往往也是工作最繁忙、事業上升最關鍵的那幾年。
如果選擇趁年輕懷孕生下孩子,那工作怎么辦,難道要放棄事業在家帶娃?
這時候,雙方老人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如果老人能夠幫忙帶娃,那么寶媽就可以在產后恢復好直接繼續工作,事業上不會耽誤,家庭經濟條件也會得到改善。
事實上,我國傳統家庭一直以來都是這么做的,不少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
但現如今,情況已經有些不同了,一方面,寶媽們秉持科學育兒觀,并不想讓隔代育兒的種種弊端耽誤了孩子;另一方面,不少老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晚年生活能夠更輕松一點。
如果老人不幫忙帶娃,家庭生活會變什么樣?無非是這3種情況,很現實
1、寶媽心有不滿,家庭矛盾頻發
對于公婆不想幫忙帶娃這種“不通人情”的做法,不少寶媽都是很難接受的。
別人家的公婆都幫忙帶孩子,自家公婆卻不肯,這樣的對比確實讓人心里不舒服。
如此一來,寶媽往往就要請假甚至辭職帶娃,如果丈夫本來賺錢就不多、家庭地位不高,那妻子心里就更不滿了。
而且,這種不滿是長期持續的,夫妻感情也會受到影響,家中爭吵不斷不得安寧,甚至可能導致夫妻感情破裂,憤而離婚。
2、寶媽表示理解,自己一樣能帶好
“公婆不幫忙帶娃?也好,忙了大半輩子,就讓他們歇著吧,再說我本來還擔心公婆老套教育觀念耽誤了孩子呢!”
持這種觀念的寶媽也不少,她們本來就沒怎么指望公婆幫忙帶娃,而更愿意自己教育孩子。
這樣一來,寶媽遂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心愿,老人可以如愿以償安享晚年,丈夫也不用在中間受夾板氣,家庭生活和諧而幸福。
3、寶媽懷恨在心,不想給公婆養老
面對不給自己帶娃的公婆,有的寶媽心中不滿,但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所以并沒有表現出來,而是懷恨在心。
等到公婆老邁需要人照顧時,這些寶媽往往會“報復回來”,你不給我帶娃,我不給你養老。
盡管法律上并沒有規定兒媳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但畢竟是一起生活的一家人,這樣的做法還是有些欠妥當。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但結婚過日子,總難免要和老人們一起生活,若是因為帶孩子的問題鬧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帶孩子,老人幫忙是情分,不幫忙也是本分,父母們最好還是自己照顧好孩子,這樣孩子以后也會和自己更親近。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