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或者是黃綠色。
黃曲霉素在生活中很常見,肉眼看是綠色的,而時機卻無臭,無味,無色。黃曲霉菌主要污染糧油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乳制品等。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嚴重,黃曲霉素在高濕度以及高溫的情況下,會生成黃曲霉毒素。這種毒素屬于致癌物。
黃曲霉所釋放的毒素就是一種極其有害,毒性極強的物質。它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級致癌物,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曲霉毒素B1最為多見,對人的生命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目前所知,在我國黃曲霉毒素污染最嚴重的地區是長江沿岸地區以及長江以南地區。黃曲霉毒素對人的危害與黃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有關,它可以干擾RNA和DNA的合成,進而影響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導致急性肝損傷以及肝、腎、胃、腸等惡性腫瘤的發生。
屬于真菌界。
黃曲霉毒素是一類化學結構相似的化合物,都是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黃曲霉寄生曲霉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黃曲霉毒素最有可能出現在濕熱地區的食品和飼料中。
它們存在于土壤、動植物和各種堅果中,尤其是在谷物和石油產品中,如花生、玉米、大米、大豆、小麥等。它們是毒性最大、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其顯著的真菌毒素。
在紫外線下黃曲霉毒素B1,B2發藍色熒光黃曲霉毒素G1,G2發綠色熒光,但在強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強堿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純品為無色結晶,耐高溫黃曲霉毒素B1的分解溫度為268℃紫外線對低濃度黃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壞性.
平時應注意避免食用霉變的食品,以防黃曲霉素中毒。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