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曲霉毒素主要是黃曲霉和一些寄生曲霉一起所產生的有毒的代謝物質。這些霉菌最適宜的生存溫度是常溫,即25-32度左右,當溫度和濕毒比較高的時候,就會產生黃曲霉毒素。黃曲霉毒素是一種強致癌性極毒的物質,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產毒菌株的代謝產物,普遍存在于霉變的食品及飼料中;黃曲霉毒素耐高溫,在烹調及常規處理中很難將其破壞,對人畜危害極大。
很多發霉的食物中都有黃曲霉素。“陳芝麻、爛谷子”是窩藏黃曲霉毒素的主要“窩主”。黃曲霉毒素的產生源于霉菌的生長。當霉菌處于高溫、高濕或與其它霉菌競爭的應激情況時,就會產生黃曲霉毒素。
例如生產過程中,選擇下雨天收獲、不及時晾曬等會導致農產品霉變;在加工過程中,去殼導致果實破損殘留在加工品中,加工儲存環境溫度高且潮濕等也會增大霉變的幾率;運輸過程中,海運或高溫高濕的運輸儲存環境也容易導致霉菌生長產生黃曲霉毒素。不過,許多細菌和真菌,如乳酸菌、芽孢桿菌、橙黃桿菌、酵母等均有抑制黃曲霉生長和產毒的能力。
人與動物一樣,如果吃了發霉的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黃曲霉毒素會在內臟蓄積,最受傷的就是肝臟。所以需要管理好我們的"糧袋子”,盡量避免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食物。
首先,發霉的糧食就不要吃了,扔掉算了。不要貪圖便宜,把毒素引進咱們的身體,懷疑表面附著黃曲霉毒素的大米、玉米,又不舍得扔掉,就用溫水揉搓著認真洗幾遍,也能去除很多。
其次,在購買或儲存糧食的時候,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看顏色:
每一種糧食都會有其本身的色澤,而發霉糧食的顏色會發黃或比較暗。
聞氣味:
在天然食物中,不同的食物都有其獨特的味道,將糧食放到鼻子前聞一聞,新鮮的糧食會有-股其本身的香味,如新鮮大米就會有一股米香味。
少量購買:
為了避免過多糧食在家由于保存不當而發霉變質,建議少量購買。
合理貯存:
買回家的糧食應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貯存,同時還應放在離地一尺半的高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