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夢見小朋友們都和我玩了,好開心”
孩子性格比較孤僻,只有夢中才能交到朋友。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
孩子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打人,怎么教育都改不掉。
經常有紅粉留言:為啥別人家孩子像天使一樣活潑開朗又可愛,我家孩子脾氣暴躁又孤僻,我們很擔心他被排斥,更擔心他受到傷害,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他性格變好一點呢?
寶寶的性格真的可以塑造嗎?真相是:寶寶性格除了遺傳因素外,毫無疑問,也會受到外部所處環境的綜合影響,家庭環境、親子關系等都會成為改變寶寶性格的不確定因素,但是還有一項很關鍵因素,往往被大家所忽視,那就是全面均衡多樣的營養。
早在兩千多年前,醫學家就發現營養與人的性格有關。在古老的希臘,凱波克拉蒂斯首次創造了氣質學說,將人的性格分為多血癥、神經癥、黏液質、膽汁質4大類。他認為人的性格依本身各種體質含量的多少而定。加上后天環境的影響,如氣候、風土、勞動、修養、飲食習俗、 食物結構等諸多條件的相互制約,奠定了人的各種性格。
特別是嬰幼兒、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旺盛,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這時需要各種營養物質的補充。偏食會造成某種營養物質的缺乏,正如造房子。如缺少某種材料,造出的房屋不會牢固一樣,會引起孩子生長發育障礙,從而影響孩子健全性格的養成。
“偏食”引起的不良表現
01
偏食葷菜的孩子,血中5-9色胺水平升高,會產生暴躁易怒,喜動好斗、不聽勸阻等不良表現。特別是長期偏食,就容易缺鈣,缺少維生素B族等關鍵營養素。
02
有些偏食有較多調味品的食物的孩子,就易有任性、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等多動癥表現。
03
偏食甜食的孩子,消耗了體內大量維生素B1,會使丙酮酸、乳酸蓄積,出現情緒不穩定、好哭鬧、愛激動等表現。
04
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
05
蔬菜中的鉀有助于鎮靜神經,安定情緒。體內過剩的鈉能否順利排泄出去,鉀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不喜歡吃蔬菜者,通常無法攝取足夠的鉀。因此,多余的鈉無法全數排出,殘留在體內,變成焦慮、情緒不穩定的主因。
看來孩子的飲食不僅決定了他的體格是否強壯,還決定了他的性情是否健全。也有調查結果表明,嬰幼兒的哭鬧、少兒的憂郁以及各年齡段的暴躁易怒都有可能與嬰幼兒時期不良營養狀態有關,事實證明,在飲食上做了調理之后,寶寶的健康和脾氣可能會得到顯著改善。在寶寶成長期給與充足營養,可使他性格更健全、活潑、可愛。
本內容、圖片由用戶投稿,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