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苦燥,能燥濕,用于泄瀉、腹瀉,虛寒泄瀉證。本品能溫脾益腎、助陽止瀉,為治脾腎陽虛,五更泄瀉之常用藥,多與補骨脂、肉豆蔻、五味子等同用,如四神丸。陽虛、有寒的泄瀉,它補陽、散寒止痛、燥濕,最合適。
味辛能散,味苦能燥,性溫能祛寒,故可用于因寒、溫所致各種病癥,《本草綱目》: “茱萸,辛熱能散、能濕;苦熱能燥、能堅。故所治之癥,皆取其散寒溫中燥濕解郁之功而已。”
吳茱萸蒸溜液、煎劑和沖劑過濾后,分別給正常兔、正常犬和實驗性腎性高血壓犬進行靜脈注射,劑量為2~4克生藥/每犬,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而且持續時間長,一般長達3小時以上;煎劑給犬灌胃降壓幅度較靜脈注射小。吳茱萸的降壓作用主要是使外周血管擴張而減低了外周血管的阻力,且與組胺釋放有關。
研究表明:吳茱萸中所含的吳茱萸苦素為苦味質,有苦味健胃作用,其所含的揮發油又具有芳香健胃作用。吳茱萸的甲醇提取物,有抗大鼠水浸應激性潰瘍的作用;水煎劑還具有抗鹽酸性胃潰瘍和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潰瘍作用,對水浸應激性和結扎幽門性潰瘍有抑制形成的傾向.吳茱萸對離體小腸活動有雙向作用,低濃度時興奮,高濃度時抑制自發收縮活動,既能拮抗煙堿、毒扁豆堿、乙酰膽堿、組胺、氯化鋇、酚妥拉明、利血平對離體小腸的興奮作用;亦能對抗六烴季胺、阿托品和腎上腺素對離體小腸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拮抗苯海拉明、罌粟堿、異搏定、美散痛對離體兔小腸的抑制作用。
吳茱萸中的擬交感成分對羥福林有松弛離體子宮作用,除去擬交感成分的殘存液則興奮大鼠子宮并可對抗對羥福林的松弛作用。其興奮子宮的成分為去氫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和蕓香胺。去氫吳茱萸堿可能為 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其興奮子宮作用能被二甲基麥角新堿阻斷而不能被阿托品阻斷。
主要為鎮痛作用,其鎮痛成分為吳茱萸堿、吳茱萸次堿、異吳茱萸堿及吳茱萸內酯。靜脈注射吳茱萸的10%的乙醇提取物,可使家兔體溫升高,也可提高電刺激兔齒髓引起的口邊肌群攣縮的閾值,其作用強度與氨基比林相當。吳茱萸水煎劑5g/kg和20g/kg均能顯著延遲痛覺反應時間,可維持2.5小時都不消失.口服吳茱萸有鎮吐作用,與生姜同服,鎮吐作用可被加強。但亦有報告指出,吳茱萸煎劑及丙酮浸膏分別給犬灌胃,對4%硫酸銅所致犬的嘔吐均無鎮吐作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