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收藏的季節,是積蓄力量待萌發的季節,我們應當抓住這個良好的時期,為兒童提供適當的營養。 食物的營養吸收有賴于健全的脾胃功能,夏季氣溫較高,使腠理開泄,汗液的增多致使兒童在夏季食入過多冷飲,兒童脾胃稚嫩,冷飲極易損傷脾之陽氣,脾胃受損,就會出現一系列胃腸癥狀,并出現飲食停滯中焦、食欲減退、面黃肌瘦、腹瀉等。日久則耗傷正氣,以致形成疳積,由于兒童消化能力極差,家長切莫強迫他們進食,應在冬季抓緊調養。 首先要注意食物的保溫,并做到宜清淡少油膩,必要時可先用藥物增加蔬菜的進食量,特別是胡蘿卜素及綠色蔬菜的攝入。但很多兒童不能接受胡蘿卜獨特的味道。我們可以采用改變烹調方法以達到進食的目的。可以將胡蘿卜做成餃子、包子、餡餅,做炒菜加幾粒小丁香可去掉一些怪味。 增加戶外活動不僅可以鍛煉兒童的體魄和毅力,而且可增加紫外線的
在人們的潛意識里,大都認為父母口中生過蛀牙,大都會遺傳給孩子。其實這種觀念是不符和科學的。一般說來,蛀牙是不會遺傳的,但它會通過父母對孩子的不當喂食行為傳播給孩子。 不少家長在喂食過程中,無意識地把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傳播給了孩子。比如,簡單的喂奶,父母擔心奶瓶中的奶溫度高,燙傷孩子,于是先自己吮上一口,還有的母親將自己嚼得很爛的事物吐出來喂給孩子,這樣就容易出現父母有蛀牙,寶寶長蛀牙的情況。
追求健康,每天必須要吃點豆制品,豆漿一直是人們非常喜歡的飲品,對人體非常有好處。但是,豆漿喝得不當也會影響健康。 首先,豆漿一定要煮熟。大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但同時也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這種抑制素能抑制胰蛋白酶對蛋白質的作用。要想充分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質,就必須通過充分浸泡、磨細、過濾、加熱等處理方式,來消除胰蛋白酶抑制素的不利影響。生豆漿中含 有一種叫皂甙的物質,如果未熟透進入胃腸道,會刺激人體的胃腸黏膜,使人發生中毒,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厭食、乏力等。當生豆漿加熱到80℃~90℃時,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這是一種“假沸”現象,此時的溫度還不能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正確的煮豆漿方法應該是,在出現“假沸”現象后繼續加熱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將豆漿反復煮好幾遍雖然去除了有害物質,但同時也造成了營養物質流失。
色彩鮮艷的各種飲料,冰棍;奶油蛋糕上的紅花、綠葉圖案;農貿市場上出售的豆綠色的粉絲;紅黃色的鮮蝦片;食品店里陳列的綠色的豌豆,紫色的花生米,這些食品著色很純、鮮艷欲滴,容易勾起人們的購買欲望。 然而,這些食品的美麗顏色,是從哪里來的呢?都是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了色素。食用色素又有天然色素和身體健康有害的人工合成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以煤焦油為原料制成的,它成本低廉,不易褪色,所以在食品上被廣泛應用。試驗結果表明,人工合成的色素可引起過敏癥,如哮喘、喉頭水腫、鼻炎、蕁麻疹、皮膚瘙癢,以及神經性頭痛等;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到人的神經,會影響神經沖動的傳導,從而導致一系列的癥狀。 為了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國家對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中允許使用的品種、范圍和添加量作了嚴格的規定,并強調嬰幼兒食品中嚴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然而,據國家有關部門對食品
用鮮牛奶喂養嬰兒時,牛奶中往往要加些糖。這不僅是為了甜,更主要是由于牛奶的含糖量不足,滿足不了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每100毫升牛奶中含蛋白質3.5克,脂肪3.5克,糖4.8克,其中糖所提供的能量僅占總能量的30%左右。這種營養成分的組成對嬰兒來說不如母乳理想,需要加些糖來補充熱量。具體方法是在每100毫升牛奶中加5-8克糖,即5%-8%的濃度,也可按500毫升牛奶加糖25克左右計算。 有些父母在喂小兒鮮奶時不注意加糖比例,隨隨便便地加一些糖,這是不對的。牛奶中加糖多少可直接影響到小兒的消化功能,若加糖過多超過8%,嬰兒會出現腹瀉或虛胖,抵抗力減弱;若加糖少于5%,又會使嬰兒攝取的熱量不夠,長期下去易造成營養不良。因此牛奶中加糖一定要注意比例適當。當然市售的許多嬰兒奶粉中已按比例加了糖,使用時就不必再加了。
如今補鈣盛行,許多年輕的父母喜歡在孩子的牛奶中加入鈣粉,以為這樣可以增強補鈣的效果。其實不然。 牛奶中的蛋白主要是由酪蛋白、乳蛋白和乳球蛋白組成,其中酪蛋白的含量最多,占牛奶蛋白中的83%。如果喝牛奶時加入鈣粉,過多的鈣離子就會使牛奶中出現凝固現象。另外,鈣還會和牛奶中的其它蛋白結合產生沉淀,特別是加熱時,這種現象就會更加明顯。因此,在給孩子喝牛奶時切忌加入鈣粉。
寒涼食物 肥甘厚味 咳嗽時不宜吃冷飲或冷凍飲料,此時如飲食仍過涼,就容易造成肺氣閉塞,癥狀加重,日久不愈。不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咳嗽多會伴有痰,痰的多少又跟脾有關。脾是后天之本,主管人體的飲食消化與吸收。如過多進食寒涼食物,就會傷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濕生痰。 日常飲食中,多吃肥甘厚味可產生內熱,加重咳嗽,且痰多黏稠,不易咳出。對于哮喘的患兒,過食肥甘可致痰熱互結,阻塞呼吸道,加重哮喘,使疾病難以痊愈。油炸食物也不要多吃。孩子咳嗽時胃腸功能比較薄弱,油炸食品可加重胃腸負擔,且助濕助熱,滋生痰液,使咳嗽難以痊愈。 吃得太咸 花生瓜子巧克力 吃得太咸易誘發咳嗽或使咳嗽加重。 花生、瓜子、巧克力含油脂較多,食后易滋生痰液,使咳嗽加重。 魚腥蝦蟹 甜酸食物 一般人都知道咳嗽需忌“
當年輕的母親們三五成群地湊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話題總是離不開家庭、丈夫、孩子等等。孩子不愿意吃飯,進食少這一類的話題,往往能夠在這些場合里引起共鳴。在醫院的兒童保健門診,以"厭食"為主訴前來求醫問藥者,占了很大的比例。這些孩子果真得了厭食證?如是,應該采取什么對策?這是家長和醫生們共同面臨的兩個問題。 何謂厭食須弄清 厭食,其實是指由于不良的飲食習慣或各種急、慢性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食量顯著減少。嚴重的厭食,可影響生長發育,造成營養不良。 厭食還要與畏食區別開來。雖然這兩者都是食量減少,但畏食者的食欲正常,饑腸轆轆。只是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譬如口咽潰瘍、牙痛、吞咽困難或腹痛等原因,進食時覺不適,畏懼和拒絕進食而致食量減少。這些患者在消除了上述病因后,食量便可恢復正常。 此外,有些家長總
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出了重大部署。按照對奶制品進行全面檢查的要求,國家質檢總局在完成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全國專項監督檢查后,又緊急組織開展了全國液態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市場上絕大部分液態奶是安全的。 專項檢查按照統一檢驗方法、統一檢驗儀器、統一檢驗結果判定規則的“三統一”原則,組織全國150個國家級食品類質檢中心和實驗室對全國液態奶生產企業進行監督檢查,檢查結果又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重點檢驗機構進行了確認。 此次專項檢查重點抽查檢驗了產品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的蒙牛、伊利、光明、三元、雀
北京讀者張先生問:我們家的小孩快3歲了,還有“對眼”現象,不知道這是什么原因?我們該怎么辦? 煤炭總醫院眼科主任郭純剛答:孩子對眼(又稱“斗雞眼”),與遠視、弱視、先天性眼肌發育不好、先天性白內障等情況有關。造成這些情況的原因很復雜,可能與遺傳有關,也可能與胚胎發育不好,或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的藥物有關。 有不少孩子的對眼屬于一種假象。寶寶在出生的最初幾個月,由于眼肌和鼻梁的發育還不完善,鼻骨很難完全支撐起眼眶,令眼眶低陷,兩眼距離變近。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孩子對視就很容易覺得寶寶是對眼。孩子長到2—3歲后,鼻梁會慢慢發育成熟,這種假象也會隨之消失。 所以,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生3—4個月里有對眼情況很正常,但如果像您的孩子一樣到了3歲,還有對眼現象,比如注視物體時,兩個眼球不能同時看一個方向,或出現瞳孔發白,不能分辨東
人的一生有兩副牙:乳牙和恒牙。正常情況下兒童從5歲或6歲左右開始換牙,乳牙開始生理性脫落,替換乳牙的恒牙相繼萌出,到12-13歲時,全部乳牙為恒牙所代替。這便是兒童換牙期。有的人認為,乳牙是暫時牙,幾年就脫落了,反正以后會換恒牙的,到恒牙萌出時再注意保護也不遲,因而孩子的乳牙壞了也不重視,這是很不對的。其實這兩副牙齒并不是孤立生長的,恒牙在尚未長出時是以牙胚的形式存在于乳牙牙根處,萌出時又存在一個繼承替換的問題,所以乳牙健康是恒牙順利萌出的保證,乳牙不及時治療便會影響恒牙,因為乳牙的生長情況決定了后來的恒牙的發育。任何原因造成乳牙的損害或過早喪失,都會影響咀嚼功能。所以乳牙的健康不僅關系到孩子的咀嚼、消化,還會影響頜骨和牙弓的發育,并影響頜內的恒牙胚和恒牙的健康,對五六歲的孩子來說,換牙可能比讓他們彈鋼琴、滑旱冰更重要。因為,新長出的恒牙幾乎要伴
夏季來臨,天氣變熱,溫度升高,孩子會產生一系列生理反應,導致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這時,若能在膳食上合理安排,適當給孩子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有益于健康。但是,家長在補充孩子營養防暑降溫的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西瓜消暑,但不宜多吃 炎熱的夏季里西瓜是孩子常用的消暑佳品,但是現在吃西瓜也要當心惹出“禍”來了。因為,每年都有孩子吃了含有激素和劇毒農藥的西瓜引起食物中毒,出現上吐下瀉的癥狀。雖然西瓜引起的中毒并不多見,但是一旦自己的孩子出現不適癥狀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就診。據介紹,一般帶有激素和農藥的西瓜,從外表看西瓜皮上的條紋黃綠不均勻,從里面來看瓜瓤比較紅,但瓜子卻是白色的,而且吃起來沒有甜味。因此,家長在給孩子買西瓜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好,以免孩子的腸胃受苦。 冷飲喝得過多影響營養吸收 冷飲吃得過多,會沖淡胃液,
作為成年人,我們時常感到快樂是難以捉摸的。陽光般的性情也許是與生俱來,但專家們認為,這絕對離不開良好的外界環境的培養。這里指的外界環境并不意味著金錢,金錢換不來孩子真正的快樂。專家研究發現,快樂的人們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點:樂觀的世界觀,親密的家庭關系,善解人意,眾多好友,堅信自己的人生有意義等等。 對于新手父母來說,最關鍵的問題產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擁有以上這些特質呢?”有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完全接受寶寶的個性,不要試圖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寶寶,比如說他是個文靜的寶寶,爸爸媽媽就不要試圖把他變成一個活潑的寶寶。父母應該關心寶寶的需求,重視寶寶的膽怯,用心傾聽寶寶對你說的話。最為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寶寶從小就知道,父母是無條件地愛他。 &nbs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用不著每天洗腳,也有認為冷天穿長褲和襪子,腳不臟,沒必要天天洗。其實臨睡前洗腳的好處很多,家長不要怕麻煩。 孩子皮膚表層很薄,下面血管豐富,腳底還有很多穴位。用熱水洗腳,雙腳血流增多,大腦血流量相對減少,全身暖和,容易入睡。同時洗腳的動作對穴位是一種刺激,也促進血液循環,能預防凍瘡和關節炎等疾病。孩子喜歡活動,一天下來,汗液和皮屑形成污垢,化纖襪子又不通氣。洗腳可清除污垢,防止毛孔堵塞而皮膚發炎,使孩子覺得舒適。 怎樣洗腳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洗腳最好用溫水,容易去污活血,先把腳放在水中泡一會兒,然后用毛巾輕輕搓洗。搓洗時特別要注意腳底和腳
早餐質量對小學生在校學習行為有重要影響。食用能量和營養素均衡的早餐可使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創造力和耐力有明顯提高,反之則不然。這項在廣州實施的研究是針對全國許多中小學生不吃早餐,或早餐品種單調的情況開展的。 在每天24小時的生活中,人體缺乏外來能量和營養素供應最長的一段時間通常是晚餐到第二天早餐前。由于前一天晚餐攝入的能量到第二天早餐前已基本耗盡,因此,早餐對補充人體能量和營養至關重要。一般認為,腦組織主要由糖氧化供能,維持血糖水平對腦功能有重要意義。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人就會有饑餓感,大腦的興奮水平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同時,血糖水平與人的認知水平也有密切關系。 去年啟動的一項在廣州、上海、濟南、哈爾濱等市進行的調查表明:我國城市兒童少年飲食行為普遍存在問題。在9976名被調查的兒童少年中,近70%的人
性早熟都會造成身材偏矮。家長千萬不能因僥幸心理,而耽誤了治療孩子矮小的最佳時機。 每年身高增長不到5厘米就該檢查 王大夫介紹說,孩子長個頭其實是有規律可尋的。一般而言,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孩子的身長會增加25厘米左右,第二年會增加10厘米,2歲以后,孩子會以每年5厘米左右的速度繼續生長,一直持續到青春期,在青春期,孩子的身高每年都會增長10厘米左右。 所以,家長應該留心觀察孩子的身高變化,最好從小就給他們做一個身高記錄,記下每年身高增長值,一旦發現一年內孩子長不到5厘米,就應該意識到孩子可能是缺乏營養或患有其他病癥,要及時去尋求醫生的幫助,以期盡早診治。王大夫強調,即便是有家族矮小問題的孩子,如果能夠盡早到醫院治療,身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長。 個子矮不能亂投醫 不管是哪種原因引起的矮小,基本都是可以治療的。王大夫表示,如果是慢性代謝疾病,可以通過治療原發病獲得治愈
香甜美味的水果一直深受寶寶們歡迎,家長也因為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其他營養成份,也鼓勵小家伙們多吃。殊不知,水果固然好吃,營養豐富,但也并非多吃就好處多多,這里面還蘊藏著不少的學問呢! 挑選當季水果 挑選的水果品種應選擇當季的新鮮水果。現在水果保存方法越來越先進, 我們經常能吃到一些反季節品種,冬天吃到夏天的西瓜已經不是什么稀罕事。但有些水果,例如蘋果和梨,營養雖然豐富,可如果儲存時間過長,營養成分也會丟失得厲害。 最佳的做法:購買水果時應首選當季水果;每次買的數量也不要太多,隨吃隨買,防止水果霉爛或儲存時間過長,降低水果的營養成分;挑選時也要選擇那些新鮮、表面有光澤、沒有霉點的水果。 吃水果的最佳時間 一些媽媽認為飯后吃水果可以促進食物消化,這種想法對于成人來說沒錯,可對于正在生長發育中的寶寶卻并不適宜。 這是因為,一
北京電視臺一段新聞視頻近日在網上熱傳,引來眾多家長擔憂:市場上許多塑料奶瓶中都含有一種名為BPA(雙酚基丙烷)的化學成份,會對嬰兒身體造成損害。 據稱,為讓奶瓶輕巧經摔且顯得干凈透明,許多塑料奶瓶中都摻入了BPA。經研究發現,該物質可能會導致生殖系統疾病并誘發癌癥。美國日前通過法令,禁止銷售含有BPA的奶瓶。但在國內,這種奶瓶十分常見,如果瓶身或者塑料制品底部一個三角形環保回收標志中的數字是7的話,基本都含有BPA。 前日,記者走訪了武漢多家嬰幼兒用品店,發現確實有許多瓶底標示為“7”的塑料奶瓶在銷售,大多數銷售人員根本不知道BPA為何物。位于武昌南湖某大超市的一名售貨員認為,能夠上柜出售的肯定都是經過檢測的合格產品;街道口一家店鋪的老板稱,玻璃奶瓶比較重,而塑料奶瓶較輕便,沒聽說
知道了喂給嬰兒的牛奶必須稀釋的道理,有的母親可能會問:那么什么樣的牛奶濃度是合適的呢?這個度怎么掌握? 掌握的方法首先要靠母親的細心。一般開始時可以多加水或米湯,然后觀察嬰兒是否老是短時間內就哭鬧著要吃;同時注意觀察嬰兒的大便,看大便是否過稀、內含不消化的奶瓣。如果大便正常或略干,而嬰兒經常哭鬧有饑餓想吃的表現,那就是牛奶太稀,嬰兒營養不夠,可以稍加濃一些:如果嬰兒沒有老想再吃的表現,而大便過稀并有奶瓣,那就是牛奶太濃,嬰兒消化不好,就得適當將牛奶調稀一些。 另外一個判斷辦法是注意嬰兒的體重,如果一段
我國南方有煲湯習慣,總認為喝湯最有營養。為了孩子健康,媽媽會在給孩子添加輔食時不厭其煩地給孩子煲魚湯、雞湯、鴨湯、肉湯……但如果孩子只喝湯、不吃肉,就等于“丟了西瓜揀了芝麻”,把絕大部分營養素都丟失了。 要知道,煲湯時水溫升高,動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質遇熱后發生蛋白質變性,就凝固在肉里,真正能溶到湯中的是少量蛋白質。有一句俗話叫“肉爛在鍋里”。如果孩子能連湯帶肉一起吃,煲湯不失為一種給孩子做輔食的方法。但孩子胃容量較小,如果大量喝湯就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因此,希望讓孩子通過喝湯獲得這些動物性食物中的絕大部分蛋白質并沒有在湯里。 另外,煲湯也要講究方法。在用動物性食物做原料時,涼水下鍋,水開后改成微火,長時間地燉湯,之后加鹽等都是避免蛋白質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