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喜歡躲藏起來。——〔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大自然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而最美好的則是人。——〔古希臘〕索福克勒斯:《安提戈涅》
自然也追求對立的東西,它是從對立的東西產生和諧,而不是從相同的東西產生和諧。——〔古希臘〕赫拉克利特:《著作殘篇》
順從自然者既通達又超凡。——〔古希臘〕歐里庇得斯:《語錄》
大自然之于人類,究竟是慈愛的雙親還是冷酷的繼母?要確定這一點并非易事。——〔古羅馬〕大普林尼:《自然史》
除了背棄自然的人,沒人會感到回到自然是困難的。——〔古羅馬〕塞涅卡:《致魯西流書信集》
大自然像同意貸款那樣同意了人們耗用生命的權利,而且連歸還日期都沒定。——〔古羅馬〕西塞羅:《圖斯庫盧姆談話錄》
自然規律就是人類的法則。——〔古羅馬〕西塞羅:《圖斯庫盧姆談話錄》
大自然中存在著一種法則,它對所有人是共通的、理性的、永恒的。——〔古羅馬〕西塞羅:《國家論》
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事上都不存在分歧。——〔古羅馬〕玉外納:《諷刺詩集》
自然統治著一切,她會使萬物很快發生變化,并且用它們的材料,制作別的東西,隨后,又用這些東西的材料把別的事物構造,從而,世界就可以永遠保持嶄新的面貌。——〔古羅馬〕奧勒留:《沉思集》
像光明和白晝對所有人都是開放的一樣,大自然對勇敢的人們敞開著所有的土地。——〔古羅馬〕塔西倫:《歷史》
自然界中充滿著希望。——〔英國〕柯爾律治:《十四行詩集》
大自然總是在蠢人面前露出簡單的特征。——〔英國〕富勒:《神圣與鄙俗》
至于自然界的“內部”或是“外部”這種愚蠢想法,不值得引起爭論的關注。一方好就等于雙方好;自然界并不是兩個人,而是同一個人。——〔英國〕卡萊爾:《斷片》
人類的愿望和努力,只是瞬息問的事,時間是何等的短促,所得的結果是何等的貧乏,決不能和自然在全部地質時期內累積所得的相比擬。——〔英國〕達爾文:《物種起源》
大自然在對待人類和對待其他動物方面有多么明顯而重大的不同啊。它賦予前者一種崇高神圣的精神,讓它具有和最高存在者一樣的特性。大自然不允許這些高貴的品質白白浪費,而是根據必然法則驅策人們處處最大限度發揮它的技藝和勤勞。——〔英國〕休謨:《注重行為和德行的人》
經過多少世紀的努力,才造就了一朵小花。——〔英國〕布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自然界盡管常常抱殘守缺,卻似乎很少或者從不回復到已被拋棄的往昔。進化的過程能夠淘汰卻不能夠起死回生。——〔英國〕謝靈頓:《自然界中的人類》
一切精心編造的東西,無論是陰謀詭計還是故弄玄虛,最終都將真相大白;而一切自然的行為卻會保持其神秘性。——〔英國〕切斯特頓:《羅伯特·布朗寧》
(1)在唯物辯證法看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統一體。我們面對的現實世界,就是由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雙方組成的矛盾統一體,兩者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系。一方面,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增強,現在的自然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自然,而是到處都留下了人的意志印記的自然,即人化了的自然。
(3)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類已處于主動地位。當人的行為違背自然規律、資源消耗超過自然承載能力、污染排放超過環境容量時,就將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失衡,造成人與自然的不和諧.
(4)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
經歷的階段: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依存、開發、掠奪、和諧。在各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不同,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也采取了不同的態度。
四個階段簡介:
依存: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原始社會,人和自然是一種依存的關系,人依附于自然。人類一方面直接或通過簡單的生產工具從大自然獲得所需的一切,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各種威脅。這一時期,人類被動地適應自然,與自然的關系處于一種原始的和諧狀態。
開發: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青銅器、鐵器的使用及至農業、畜牧業出現后,人類開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使得這種關系進入了開發階段。在這一時期,由于人類開發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還沒有對自然造成較大的破壞。
掠奪: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近現代大工業生產出現后,人類的自信心和對生存環境的不滿足感,驅使他們去“征服自然”“統治自然”,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奪,在這一時期,掠奪性地開發資源,一方面對大自然造成破壞性的災難,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與懲罰。
和諧:人類終究是有理性的。當這種掠奪式的開發難以為繼時,人與自然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