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到了三月,可就是名正言順的春天了。這時天氣就開始一點點的回暖。“暖風熏得游人醉”,春風同時也讓萬物精神充沛起來。在這個時候,出門游玩就可以名曰為“探春”了。
實際上,對于習慣宅在家里的我來說,這探春是帶了一點完成任務的意味在里面的,奉老師之命,我是為了尋找驚蟄的跡象。老師說到了這一時節,無論花草還是動物,都要從長久的冬眠中蘇醒過來,開始他們新一年的任務。“一年之計在于春”說的就是這個時候。
小區里種的常綠植物居多,幾乎一年四季都是青翠的,節令的變化對它們來說無所謂,在外跑了兩三圈,到處生長著與冬天時同樣肥碩的綠葉。
初春的植物找不到,總該有點昆蟲一類的動物吧?抱著這樣的希望去尋找,甚至翻開泥土尋一點春蟲,同樣無果。難道到了現在,還有植蟲學人還在睡懶覺?兜兜轉轉大半天,又回到自家樓下的小徑。一無所獲地白跑一個小時,任誰碰到了這樣的情況都會郁悶。此時的我已對探春不抱多大希望了,于是就蹲在路邊,呆呆地看著草地發愣。
過了一會兒,好像從草地里飄來了幾縷若有若無的香,這香氣頓時令我精神起來,其實它本來就存在,只不過被我忽視了而已。我循著氣味找到了其源頭——一種極不起眼的樹生黃色小花,幾朵擠在一起,花朵朝下,像幾盞極小極小的燈,掛在一株還沒有人高的矮樹上。按樣子看,真的極易被忽視,但其香氣之濃郁,幾米開外就能聞到。花還未看夠,又被幾聲“嗡嗡”嚇得幾乎靈魂出竅,仔細看,才發現花叢另有訪客——一只蜜蜂。一只絨球似的蜜蜂,全身沾滿了黃燦燦的花粉,正伏在一朵黃花上,整個身體幾乎都鉆進花蕊中去,摸索幾下,再轉身撲向另一朵黃花。若是不仔細,還真的看不出這幾乎鉆進花蕊的這只蜜蜂。如此重復幾下后,那顆滿身金黃的絨球終于滿載而歸,晃晃悠悠地隱入樹叢去了。
人群中間,向來就有“勤勞”好習慣的人,大自然也如此。這些花與蜂,就有我值得我學習的勤勞,他們在咋暖還寒的驚蟄里,悄悄帶給我很多春天的氣息。
春,驚蟄,我的青青校園。
江南的春天是這樣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巴蜀的春天又是這樣的,”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別人的春天都是娉娉裊裊,而我的春天卻是春寒料峭。
陽春三月,校園里沒有一丁點兒暖意,西南角的校園是兩排參天的白楊,枝枝叉叉、冷冷清清,三兩只碩大的鳥窩突兀的架在樹杈上。風吹著口哨從它的枝頭略過,我看不見一只喜鵲,也看不到一丁點兒的綠色。
好雨知時節,一場牛毛小雨不期而遇,籠罩著我們的校園。雨下的那么輕,那么柔,好像是害怕驚醒了這個春天似的。風一片兒,一片兒的吹,雨輕的像花針,柔的像絲線,簌簌地飛進操場的泥土都不見了。
操場的泥土也是酥酥的潤潤的,空氣清新而又有點寒冷,夾雜著泥土的味道。斜風細雨里,操場上的國旗越發的挺拔鮮艷。幾個小朋友在它下面踢足球,雨濕潤了他們的頭發,腳也粘上了少許泥土,他們毫不在意,在微雨中盡情的追逐,盡情的揮灑……
秋,白露,蕭蕭我的校園。
詩經里的秋天是這樣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而校園里的秋天是這樣的,陽光仿佛特別特別的充足,金黃金黃的,暖暖的,照在身上舒服極了。
每年的這個時候,校園西南邊高大的白楊就特別特別的漂亮,寬大的樹葉也是金黃金黃的,仿佛是融化了的太陽。陽光從樹枝上飄落了下來,像是一只只黃色的大蝴蝶,一片兒一片的,轉著圈兒,跳著舞,落在了操場上。趕上有風的時候,一群一群的漫天飛舞,打在我的臉上,砸在我的頭上,整個操場上也是金黃金黃的。
下課的時候,老師帶領著我們打掃操場上的落葉,一筐又一筐,一桶又一桶,心里莫名的有點難過,我還是喜歡把秋天留在操場上,它們是那么的燦爛,那么的美。勞動的時候我還是不經意的瞧瞧,樹枝和樹葉間的太陽,它越發的金黃好看,在枝枝葉葉間,一閃一閃,一跳一跳,仿佛是樹枝和樹葉把它揉碎了一樣……
時間是那樣的漫長,我在這里已經度過了我的五年;時間又是那樣的短暫,還有一年我就要從這里畢業了,每每想到這里,心里就莫名的難過。
青青啊,我的校園,悠悠呀,我的童年!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