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孩子在上活動課程之前有不情愿的行為,甚至是當眾哭鬧的表現,家長們或是出于對孩子意志力的培養考慮,或是顧忌自己在眾人面前的顏面問題,通常都會先是極其嚴厲地教育一番,然后就直接推給老師。而絕大多數情況下,由于幼兒自主的意識并不是特別強,即便是再不情愿,如果爸爸媽媽態度堅決,孩子最后還是會乖乖地去上課。
其實,這種做法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如果是非運動類的課程,這樣的做法似乎還看不到傷害的風險;但如果是舞蹈、跆拳道、輪滑或者其他球類等體育活動,這樣做就實在是有點太不應該了。要知道孩子在不情愿的狀態下去運動,注意力肯定是無法集中的,因為他的心思和興趣點不在課上。而很多意外的發生都與這種注意力的分散有關。
當孩子們不能集中精力去完成某一項身體活動時,就等于在用幼小的身體去冒險。
有些孩子能通過運動很快消除心中“芥蒂”,快速恢復到無憂無慮的狀態中;但有些孩子則沒那么容易被搞定,似乎有一點不順心就很快引爆負面情緒,給自己和身邊的伙伴帶來影響。我就經常在課程中見到情緒突然爆發的小朋友,不要以為情緒爆發只是大喊大叫,沉默地不配合有時會更加危險,因為這種懈怠會讓身體處于完全放松的狀態,不管是游戲過程中的沖撞躲閃還是身體的平衡協調訓練,不積極的狀態都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我們都曾經多次在奧運會的直播上看到過運動員當場受傷,比如桑蘭。就連專業運動員在如此重大的比賽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下,都有可能發生如此嚴重的意外,更何況是處于負面情緒包圍的孩子們,就更不應該在這種不恰當的時候 被逼著參加任何體育活動。
無論是什么樣的教學活動,興趣始終是第一要把握要素。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的身體訓練課程都做得很系統完善,類似“準備熱身”和“放松整理”的環節都有,加上孩子們天性好動,跑跑跳跳地到了活動場地也大多起到了“準備活動”的作用,所以對于身體準備家長們大可不必擔心。但說到情緒準備,就沒有幾個家長朋友們會注意到了。
反過來講,運動前的情緒準備也有助于專注力的提升。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思維建立的過程也有不同,大家都知道要保護孩子們的專注力,而動態中的專注力恰恰是在克服了一系列不穩定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也就是說,運動中專注力的養成對孩子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重要意義。我就見證過很多被定義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如何在手球課上專注地游戲和比賽的,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能力完全超出了老師和家長們的原有認識,這足以說明良好的運動習慣是何等的不可或缺。
運動應該是愉悅的享受過程,無憂無慮、盡情玩耍的狀態,這不但是專注力的基礎保證,更是安全的保障。所以,請大家不要再拿自以為是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在運動前的情緒問題,不論是所謂的“培養TA的意志力”還是“我的臉都被丟光了”,都不應該成為逼迫孩子的理由!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