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你看著自己的孩子早早的起床,背著書包去學校過完充實的一天,晚上回到家里老老實實地坐在位置上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 作為孩子家長的你在一旁看著,欣慰地笑了。但是一到學校考試的時候,你卻發現自己孩子的成績在班級里不算好,這個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孩子現在的狀態可能只是“假努力”而已。 “假努力”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 學習的方法錯誤,導致學習無效率 現在哪怕只是小學生你都能看到他們為了完成給自己制定的任務而“努力學習”到深夜。一看孩子在做什么,哦,在對今天的學習內容復習,用什么方法呢?抄筆記,時間長了,書上面密密麻麻的,看到這兒,旁人肯定會感嘆這個孩子學得真認真。 那這個時候你去問問孩子筆記的內容,發現孩子并不能完全明白自己所寫的筆記,無法靈活運用到問題中去,那這樣的學習就變得毫無效率。 解決問題時單純
有了孩子以后,常常遇到惡意逗孩子的人,像“媽媽不要你了”之類。身為現代父母我們肯定不會這樣逗孩子,但很多時候,我們往往還會下意識地將一些“謊話”脫口而出,并且根本意識不到它對孩子造成了什么影響。 糊弄孩子的謊言——打針一點兒都不疼,不用怕 很多父母在給孩子打防疫針前都會說上一句“打針一點兒都不疼,不用怕”,孩子懵懵懂懂地挨上一針,哇地哭了出來,以后只要看見穿白大褂的就害怕。 類似這樣糊弄孩子的謊言還有,明明媽媽要上班一整天,卻騙孩子說“媽媽出去給你買好東西,很快回來”,于是孩子等啊等,卻始終等不到媽媽。 這類謊言當時看起來很有效果,但實際上破壞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給孩子的內心造成混亂感,他不知道該信任誰,也因此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其實,有什么就說什么反而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就跟孩子說打針是有點疼但過會兒就不疼
現在的孩子都是父母心頭的寶貝,尤其是一歲內的孩子。因為年齡小,為了孩子的成長發育,家長照顧起來格外上心。爸媽上班以后,家里的爺爺奶奶照顧起來也是不遺余力。 慢媽我在小區里就經??吹奖е≡慢g孩子不住地哄逗的家長。可是你知道嗎,一歲內寶寶其實在某些方面是不必要照顧過勤的,家長越勤對孩子的發育越不利。 三個月內的孩子經常抱 記得我剛生下樂樂時,爺爺奶奶高興壞了,經常從屋里將孩子抱出來放沙發上逗著玩,要么就是抱著來回在屋里轉。當時我還不懂,也沒阻止。后來才知道,三個月內的孩子是不適合經常抱的,讓他多躺躺才最好。 因為小月齡孩子的脊柱還沒發育完全,抱起來以后身體的重量會全壓在脊柱上,尤其是豎抱姿勢不對的話,時間長了造成脊椎側彎,對寶寶發育不利。 給孩子喂輔食家長全部代勞,不讓孩子動手 記得樂樂吃輔食一兩個月
說起懲罰,現在大部分的寶媽最經常做的就是打孩子,罵孩子,俗話說不打不成器早就在多數家長的觀念里根深蒂固,可是這樣做真的會讓孩子記住么?錯,其實這樣很傷孩子的自尊心。 隔壁李女士的兒子是個非常調皮的小家伙,老師布置的作業經常性的少做,甚至上課的時候都不認真,這讓李女士很憤怒,每次孩子一放學回家一場大戰就會上演,又是打又是罵的,一開始小家伙還能聽媽媽的,可是時間長了不但不管用還更加放肆,經常的打罵反而適得其反,那么我們可以來智取,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往下看。 1. 口頭警告,事不過三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家長生氣的時候,那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弱點在犯錯的時候喊出他的名字,并且告訴他媽媽數到3如果你還繼續這樣做的話媽媽就會生氣了,事不過3會讓孩子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而一倒數會讓孩子提醒自己我這樣做錯了,我應該怎么改正媽媽才不會生氣,從而避免在繼續錯下
孩子小的時候,難免會做出一些事情,讓父母火冒三丈十分生氣。很多父母為了能讓孩子長記性,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管教孩子,有的會嚴厲批評,有的會動手管教,可家長們要記住,管教孩子可以,但千萬不要做出“假裝遺棄”的舉動,那樣會讓孩子有很深的心理陰影,一輩子都抹不去。 記得小時候鄰居家的小孩,就因為總是偷拿家長的錢,被教訓好幾次也不長記性,后來媽媽實在無可奈何,就假裝說要把他扔進山里,不管不顧的把孩子放上自行車后座,自己就往偏遠地方騎。孩子從哭泣不語,到恐懼央求,可媽媽都沒有回程的意識,孩子開始無助,害怕,為了阻止媽媽“扔自己”,一狠心就跳下了車,結果摔傷了腿,媽媽也后悔不已。 孩子分不清,父母的“假裝遺棄” 孩子還小,他們分不清父母的行為和話語,是真的還是假的,只會認為自己最親近的親人,自己最愛的父母,真的生氣了,真的會把他們拋
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夠優秀,能夠出色。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少犯錯,少走彎路。孩子的養育是大事,誰都期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比自己優秀,讓自己心安。 可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否能夠達到父母的期許,其實完全在于父母如何對待孩子,在對待孩子教育問題上是如何做的,所以,往往父母能夠做到以下4點,那將來孩子的成長肯定會很優秀。 批評孩子時,要對事不對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犯錯,我們家長也少不了回去管教孩子、批評孩子,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重批評孩子的行為,而不是批評孩子的人格,這點很關鍵。 沒有誰是天生的好孩子,不會犯任何錯誤,我們小時候也犯過很多錯誤,所以當孩子犯錯的情況,我們要心平氣和的對待,孩子好奇心強,總會干一些出格的事情,我們要讓他們長記性的同時,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而不是被父母的恐嚇嚇到服軟。 當孩子發脾氣時,
通常父母都喜歡用"你真棒"來夸孩子,不管是孩子學會了自己穿衣服,還是取得了好成績,家長都會說"你真棒"。一味的夸贊,并不能起到鼓勵作用,那么,我們除了夸贊孩子,還有哪些話是你很少說,但卻是孩子很希望聽到的? 1.我為你感到驕傲 總是因為自己的努力與成績沒能被家長所肯定而潸然淚下。多少孩子,終其一生的努力拼搏,僅僅為了獲得家長的一句肯定。 假如孩子總是得不到家長的肯定與鼓勵,除了一根筋死磕到底地證明自己以外,還可能導致走向極端,自暴自棄,或破罐子破摔。 面對努力的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這句話所傳遞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我看到了,你很棒!在“看到”的基礎上“肯定”,是家長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態度。 大多數的父母,對孩子有期望與要求,當孩子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可能會表現出指責、失望的態度。
與孩子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我—信息” 今天和大家一起共讀的教育專著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博士著述的《父母效能訓練手冊》,內容主題是:與孩子最有效的溝通方式:“我—信息”。 在上一次的課程里,我們和大家一起分享了父母與孩子最無效的溝通方式:“你—信息”,也就是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會用“你”字開頭,然后加上我們的各種命令和不滿,這種交流方式會激起孩子的抵制和反抗。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父母和孩子溝通最有效的方式:“我—信息”。 所謂“我—信息”,就是用“我”開頭,后邊的內容是父母坦誠地說出對孩子不可接受行為的感受,不是以對孩子的命令、指責和評判為主要內容。 比如父母下班回家覺得很累,孩子還要纏著陪玩,這時候如果家長對孩子說:“你真煩人,就不能自己玩一會嗎?”這會讓孩子理解為“我不夠好,媽媽不喜歡我”,孩子可能會采取更多惱人的方式
教育孩子是很有學問的,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問題,那么在家里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 如何做到家庭教育方式一致? 我是一個爸爸,家有4歲男孩。有小朋友的家庭,教育問題一定是第一位的。 可是幾個教育者,面對一個被教育者,在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上,產生分歧那是必然。 在我們家,解決這類矛盾的方法是:溝通討論,一般來講,孩兒他媽說的算。 每當我跟人聊到這點,總會被夸贊思想先進,其實,我也是踩過坑之后做出了改變,嘗到甜頭了才篤定了這樣的想法。 以前的我: 孩子要看電視,老婆說不行,我一邊說著看一會咋了,一邊拿起遙控器打開了電視。老婆氣鼓鼓的說我就會破壞她的教育,我心想偶爾慣一下孩子又怎么了嘛。 現在的我: 孩子要看電視,老婆說不行,我也會說不行。老婆
被很多家長忽略的情緒問題對孩子的生長發育非常重要。不僅僅是孩子自身的情緒狀態,家長的情緒也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狀態。孩子緊張、心理產生壓力,是會對長高有影響的! 哪些常見的情況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態? 家長經常爭吵,家庭氣氛壓抑,造成孩子情緒緊張; 對孩子總是嚴厲呵斥,孩子可能會失去自信; 吃飯時習慣數落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孩子感到受挫、自卑; 很多父母往往沒有意識到這些不良情緒給孩子的心理帶來負面影響,造成精神壓力,孩子的成長常年處于不快樂氛圍,最嚴重的后果就是影響孩子的生長。 心理問題產生壓力,影響孩子生長激素分泌 研究顯示:很多心理、精神上存在壓力的孩子,心理上感受到痛苦,導致兒童體內生長激素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身高增長。 另外,孩子情緒緊張、心理有壓力,會出現夜
有位爸爸經常帶孩子回老家,鉆山溝、看朋友,對孩子來說,這也是種快樂的體驗。 他自豪地說: “我女兒未來要成大器的,必須從小就打下過硬基礎?!? 此話怎講? 為了孩子更好成長,家長們毫無保留傾盡全力,報特長班、買學區房,出國游學……然而,效果卻不那么樂觀: 有的孩子永遠是電子產品的擁躉;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很低,游戲級別很高; 有的孩子唯我獨尊,一大家子都伺候不了; 有的孩子學業優秀,卻不知給生病的媽媽端一杯熱水; 有的孩子甚至因為父母沒有滿足自己的物質要求,對父母拳打腳踢…… 很多老一輩人感慨說:“如今生活越來越好了,孩子的毛病卻越來越多,反不如我們小時候,受苦受窮,卻更孝順懂事?!边@質樸的話語道出了當今家庭教育里面最大的缺失——艱苦生活的經歷與磨練。
兩歲寶寶早教游戲有哪些 1、選畫 可以通過讓小朋友選圖片來給他們進行視覺刺激。方法:剪出一疊圖片,圖片最好都是寶寶身邊常見的物品,把它們粘在一塊大的布告板或硬紙板上,留著給寶寶看。張貼并觀察寶寶最喜歡的圖畫,查看表情,發現并鍛煉視覺選擇能力。給小家伙翻看廣告冊,指著上面各種水果、蔬菜,及其他食物圖片,告訴寶寶它們的名稱。 2. 動作模仿 通過讓小朋友學習父母的動作來提高模仿能力,還可以促進親子感情。方法:站到一面穿衣鏡或其他大鏡子前,把寶寶抱在你身前,面對鏡子。如果你家里沒有足夠大的鏡子,那么商場里的鏡子或能夠反射影像的商店櫥窗玻璃都可以。你做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舉起你的胳膊、歪歪你的頭,或是用手摸摸你的鼻子,一邊做動作一邊跟寶寶說話,告訴他你在做什么。當寶寶做動作,比如擺動胳膊或踢腿時,你也要跟著做,這樣寶寶即可從鏡子里看到你們2個人
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1)、獨生子政策影響,之前很多家庭基本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平常接觸的都只是家里人,不合群的孩子雖說不上是什么病,但卻妨礙他們去適應環境和學習新知識,這樣的孩子長大很難與人合作,也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不良環境。如,很多孩子由保姆照顧,保姆如不愛出門,不愛說話,孩子也會受不良影響,喜歡自己待在家里玩,很少出去。時間長了,必然就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這類孩子到人多的地方也不合群。 (3)父母教養方式不當。如孩子小的時候,很少帶孩子出門玩。孩子稍大時,又怕外面空氣不好,影響孩子身體健康。結果,就導致孩子怕生人,怕陌生的小朋友。 (4)很多孩子在家時,父母太溺愛孩子了,什么都由著孩子的性子來。但到幼兒園如果也這樣,必然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時間長了,這類孩子也不合群。 (5)心理壓
孩子內向不合群怎么辦 1.增加孩子的社交圈 小朋友又不喜歡和別人玩,可能是因為以往的日常生活中習慣了自己玩,現代家庭孩子比較少,一家就一個。加上現代人之間的陌生感,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關在家里,怕外面危險,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交往的機會就更少了,他們不知道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也就是很正確的事情。父母們應該積極為孩子創造與他人溝通交流的環境和條件,多帶孩子到小區、公園、超市等地方,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人群,讓他們有機會和周圍的工作人同齡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這樣孩子的社交圈友也就慢慢豐富了起來。 2.在有人監護的情況下,鼓勵孩子大膽社交 有些孩子天生膽小內向,也就不可能向陽光開朗外向的孩子一樣,會主動與人打招呼,或是助人為樂。而這些正是贏利友誼的社交的好方式。因此,父母要多鼓勵這些比較膽小的孩子,要他們主動和他人打招呼,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給
孩子有假期綜合癥怎么辦 1、先調整作息 假期沒有強制性的睡覺和起床的作息,孩子們會出現上網、看電視、熬夜導致晚睡晚起,所以至少要在開學前一個星期,就要讓孩子執行上學期間的作息制度。這樣一個逐漸習慣的過程,對于已長時間處于放假狀態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的。如果缺少了如此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那么開學之初,孩子的精神很容易不集中,甚至會出現困倦、散漫等現象。 2、讓孩子自己準備上學用具 準備上學用具就有一種儀式感,意味著假期結束,要開始準備學習了。讓孩子學著自己動手,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自立自理的能力和習慣。書、筆、筆袋、橡皮、尺子等工具,讓孩子去購買和準備,這樣也相當于結束假期的一種儀式。 3、做好飲食調理 假期里不少孩子打破了三餐的飲食規律,飲料零食都是讓身體容易疲憊的元兇。為了讓孩子盡快恢復體力,保持精力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識別顏色 時期:一般是到寶寶一歲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帶他們認識顏色了。 順序:認識的順序是紅―黑―白―綠―黃―藍―紫―灰―棕(褐色),寶媽們可以根據這個規律教寶寶辨認顏色。 在具體方法上,先采用“聽點法”,讓兒童按父母說出的顏色名稱指出或拿出相應顏色的物品,這就是聽懂顏色名稱;然后再逐漸地換用“點說法”,即父母拿出或指出一個物品,讓孩子說出它是什么顏色。認完了基本色后,其它顏色可以對比著教,如綠和淺綠色,紅和粉紅色,黃和深黃色等,用“對比法”來教中間色。 教寶寶認識顏色的方法 不同階段的感知能力不同: 0-4個月:開始感受顏色 1、在寶寶剛出生的0-4個月里,視覺還不敏銳,對彩色概念模糊,反而對黑白很敏感。 寶爸寶媽可以在寶寶床周圍放一些黑白幾何視覺大卡,黑
孩子被寵壞的表現有哪些 1、經常發脾氣甚至打罵家長 孩子正確的三觀還未形成,多少都有點在生活中自我為中心,但是,如果孩子經常因為一點事不順心順意就亂發脾氣,無論是自己家里,還是在別人家里,或者是在公共場合,那這就是一種被寵壞的表現。自己做的不好,家長指出來,不樂意聽,甚至打罵家長;要求不被滿足,就動手打長輩。這樣的孩子,父母應該經常是在他哭鬧或者發脾氣的時候做出妥協的行為,慢慢縱慣出了他愛發脾氣的習慣。 2、來張口衣來伸手。到一定程度,自己可以走路動手后,就應該培養小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父母愛孩子,甚至到了包辦的程度,根本不舍得鍛煉孩子,不舍得用孩子。這樣溺愛孩子,養成“公主病、王子病”,到了社會誰會慣著你。 3、不正當的談判。父母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會用一些獎勵來“刺激孩子”,但是久而久之就有一些孩子抓住這點,他們會拿走你的手機,告
三周歲寶寶智商方面教育 1、開始有規律的早期閱讀,培養閱讀習慣,看故事和故事的能力。每天和寶寶一起看一篇故事,用家里的大狗考利或者再去買一些以圖片為主的故事書。故事要短小精悍,講故事的時候注意加入一些形容詞或者成語,豐富他的語言能力。給他講故事的同時要求他復述,或者讓他自己看著畫面編故事。無論他編的是什么,都要鼓勵他說下去,剛開始時可以幫助他一起編。 2、角色扮演游戲,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對世界抱著好奇心和探索分辨好壞的能力。和他一起玩看醫生,來客人了,去家樂福購物,警察叔叔抓壞蛋等游戲,自己編一下游戲內容,稍微豐富一點。你和寶寶一人扮演一個角色,如看醫生的游戲,一個扮醫生,一個扮病人。平時教他注意觀察所扮演的這些角色。 3、增加知識面:可以通過在路上看到的任何事物來增加他的知識面,如各種動植物和建筑的名字,各種商店的用處,以及看著天空給他講一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愛上閱讀 1、關掉媒體,在家庭中創造閱讀環境?,F在的家長們自己沉迷于電子產品,電子產品會導致失去延遲滿足感。父母是孩子第一個學習的對象,會不自覺模仿。所以家長們要可能地在妙面前用書報代替電腦和電視。孩子看到父母在看書,自然也想到了要看書了。 2、閱讀之后鼓勵孩子“說來聽聽” 。不僅僅是讀完就算了,閱讀之后一定要孩子有反饋。讀后說說,能增加孩子的溝通和表述能力。孩子們只有暢所欲言的談論自己所閱讀的書,在互相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閱讀才是有價值的。 要引導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孩子在發表看法時千萬不要評論或貶低孩子們真心的想法,將導致他們對閱讀產生反感,讓他們在表達意見時感到放心,認為自己的意見有份量,這就需要你接受他說出來的一切,不管是對是錯。在進入討論尾聲之前,你不應該提供個人意見的。即便中途被孩子要求說出觀點,你要表示“更想聽聽你們的觀
很多家長們都希望寶寶高情商,可是該怎么培養呢?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可以借鑒?他們出自什么樣的家庭?父母是如何教育的? “媽媽過來,宇宙大爆炸的爆字怎么寫?” 唉,一會兒的功夫我都跑了快十趟了,煩死了,自打他放學回來,稿子是一行都沒寫出來。 “你就不能查字典啊,我還有一大堆工作呢!” 任憑米粒再怎么喊,我也不理他了。過了一會兒,“媽媽,媽媽,快看我?!彼穆曇魪拈T口傳來,我只好扭過頭,無可奈何地朝屋門望去。 門口并沒有米粒,只有兩只小手一張一合的像個嘴巴似的,在門邊問我:“媽媽,你能告訴我宇宙大爆炸的爆怎么寫嗎?” 好吧,這么會賣萌,情商這么高的帥boy,想拒絕也難啊。 怎么覺得有點眼熟呢,好像是從我這“偷”的吧。米粒小時候,遇到他不聽話時,我就經常用大嘴巴來招喚他:米粒來洗手,米粒來喝酸奶,米粒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