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紅肉和白肉最簡單方式是以幾只腳來判別,例如,4只腳的牛、豬、羊,就屬于紅肉,至于2隻腳的雞、鴨,以及沒有腳的魚,就屬于白肉。
如果從營養學來區分,則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等肉類的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
紅肉的飽和脂肪酸較高,含鐵量也較高,適合缺鐵的民眾食用,例如,經血過多的女性。但由于紅肉的油脂含量較高,如果吃多了,較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
至于白肉則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鐵質相對較少,相較于紅肉,吃了同樣份量,所攝取的膽固醇、脂肪確實較少,因此,一般吃火鍋時,建議以白肉為主。
除了脂肪含量不多,二者者在蛋白質含量上差不多,在攝取蛋白質來源上,目前建議順序為豆、魚、奶、肉,首選為豆漿、豆腐等大豆制品,肉類則是排在最后。
綜上所述,我們不能完全排斥紅肉也不能舍棄白肉,生活中可以選擇紅白肉混合或者交替食用的方式,并且要注意烹飪方法。
營養師提醒不管是白肉、紅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不建議過量食用,才能降低膽固醇,避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1天約5份蛋白質,每份約1個拳頭大,建議依照比率調配,不要只吃肉類。
世界癌癥基金會建議每人每一周食用紅肉不超500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每人每天食用畜禽肉不超75克。
無論是哪種肉類,過量食用或是完全不吃都不利于人的健康,因此還是建議適量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