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苦,寒;有毒。入肺、腎、大腸經。
主治:瀉水逐飲、消腫散結。適用于水腫、大腹臌脹、胸脅停飲而正氣未衰者。尚能蕩滌痰涎,用于頑痰凝結、癲癇發狂。外用消腫散結,可治瘡癰腫毒。
本品苦寒降洩,「專于行水,攻決為用」(《本草衍義》)。能「直達水氣所結之處,乃洩水之圣藥」(《本草匯言》)。作用迅勐,藥后可連續瀉下,使體內潴留水飲排泄體外。主要用于水腫、大腹鼓脹、胸脅停飲而正氣未衰者,可單用研末服,或與大戟、芫花為末,棗湯送服,如十棗湯(《傷寒論》)。
此外,本品尚逐飲行痰,可用于頑痰凝結,癲癇發狂,常以本品為末,入豬心內煨過,與朱砂末為丸服,如遂心丹(《濟生方》)。「服后,大便連瀉七八次,降下痰涎若干,癲狂頓愈」(《醫學衷中參西錄》)。
甘遂配大黃:甘遂峻下逐水;大黃清熱瀉下。兩者共用以達逐水、瀉下、清熱之功,專治水飲與熱邪結聚所致的少腹硬滿疼痛拒按、便秘等。此外,甘遂消腫散結,大黃清熱解毒,共搗外敷患處可療瘡腫、痄腮
甘遂配半夏:甘遂性勐峻烈,攻逐水飲,行水散結;半夏燥濕化痰,消痞散結。二藥合用,攻逐消散,化痰除飲,用于痰飲水濕結聚于胸所致的心下堅硬痞滿等。
1.瀉下作用
甘遂具有很強的瀉下作用,傳統用藥中作為峻下藥使用,多入丸散或研末沖服,不人煎劑。生甘遂或炙甘遂的混懸液或乙醇浸膏均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小鼠灌服生甘遂或炙甘遂之混懸液6~9g/kg均能導致瀉下,但甘遂煎劑無瀉下作用。甘遂生品、醋制及甘草制品醇提物對小鼠致瀉的半數有效量依次為0.59、3.26、4.79g/kg,炮制后瀉下作用顯著減弱。
2.利尿作用
甘遂具利尿作用,醋制后毒性明顯降低,利尿作用減弱,甘遂炮制以30%醋制為佳,甘草制對利尿作用無明顯影響。甘遂醇提取物對水負荷小鼠具有促進利尿的作用,其機制與下調腎臟水通道蛋白(AQP)2mRNA表達有關,但甘遂醇提取物同時升高外周血清肌酐,及腎臟腫瘤壞死因子-a(TNFa)mRNA表達,對腎臟有一定的損傷。
3.抗腫瘤作用
甘遂具有一定抗腫瘤作用。由甘遂中提取的甘遂甲酯可通過阻斷細胞週期的G1期,有效抑制胃癌細胞株(SGC-7901)的增殖。甘遂提取物在50、10,gg/m濃度下,體外培養S腫瘤細胞48小時,有明顯促進腫瘤細胞凋亡的作用。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