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南方主食是米,怎么會創造出面食呢?燜面自然是起源于山西的。任何一個山西人會做飯的都會做。燜面、便尖、面條、刀削面,這幾個是山西普通老百姓家里經常做的家常面食。燜面看名字就知道了,直接把做法“燜”做為面的名字了。山西本身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省,山西在的那塊陸地在元古代時(距今24億~6億年)地質學上稱為呂梁古陸,元古代時候,中國境內呂梁古陸是唯一的陸地。春秋戰國時候,南方還是一片蠻荒的時候,山西已經有個晉國了。歷史上好多朝代都從山西發家,唐朝、宋朝,還有八路軍都是依靠山西來打的天下。山西每個城市都能講出個歷史典故來。燜面最好吃的吃法是做素燜面,用豆角配菜最好,產于山西的土豆也很好,然后再拿肉炒。
有典故的面食是山西一種叫“帽盒”的面食,類似饅頭,但饅頭中間是空的,蒸完后烤好,吃的時候和一種煮了白蒜的湯一起吃。烤好的“帽盒”是白起的頭,煮了的白蒜是白起的腦。秦將白起坑殺20萬山西子弟,山西人對白起的詛咒可持續了兩千年。 陜西歧山掛面一直譽亭中外,它是山西面食的一個分支。清代道光年間,山西稷山縣馬金定兄弟千里迢迢,去歧山做掛面生意,字號叫“順天成”,直到今天,歧山掛面還沿用這個老字號。過去的皇家貢品,如今蜚聲海外。 公元13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兩次來到山西,沿著“絲綢之路”將面食傳入意大利。后來,意大利人也喜歡上了面條,將面條種類發展到了四百多種,大多是空心面,粗者如指,細者如絲。風靡世界的意大利“通心粉”,就在這種背景下產生了。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