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飯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說可追溯到周武王在八位賢臣的幫助下,推翻了殷商王朝。在隆重的慶典上,御廚用八種珍品制成美食"八寶飯",犒賞有功之臣。后來一直被視為宮廷珍品,供歷代權貴所享用。直至清末,仍為慈禧太后獨享,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慈禧倉皇逃命,御膳房隨之解散,八寶飯的制作方法便流傳到民間 嵊州人大年三十夜品嘗八寶飯距今有多少年歷史,已無從查考。相傳,民間除夕夜品八寶飯是圖個吉祥如意,討個八(發)的彩頭,為啥選在大年三十晚上呢?也許是古代勞動人民一年到頭忙忙碌碌,平時沒有機會品嘗,趁大年三十晚上好好品嘗品嘗這碗御用八珍羹。八寶飯在嵊州民間傳開后,經過成以上等糯米、蓮子、紅棗、桂圓肉、金桔餅、蜜棗、白糖、豬油、紅綠絲等富有營養價值、有益健康的配制體系。八寶飯的制作方法,先將糯米放入大碗中,佐料分別配制覆蓋在上面蒸熟后,加上糖汗,其形似粥非粥,其味香甜爽口。 人杰地靈的嵊州,飲食文化十分繁榮,人們將古時宮廷權貴所享用的八寶飯發揚光大,悄然地引入了尋常百姓家庭,為生活增添了樂趣。不僅如此,現在嵊州市各大賓館、飯店在喜慶的宴會上也隆重地推出了精心配制的八寶飯,上面還用雞蛋清覆蓋。在制作上有所創新,推出了蘋果、香蕉、桔子、青梅、銀耳、米仁等佐料配制的八寶飯,水果風味十分濃郁,迎合了百姓口味,給喜慶增添了色彩。在農村家庭中制作的八寶飯也十分講究,他們用自家產的栗子肉、花生肉、蕃薯干、羅漢豆肉、豇豆和白糖制成的甜豆沙,配入八寶飯中,獨具農家風味。
傳說宋時,一位將軍在一場激戰后兵敗潛逃,他脫掉了盔甲,換上一身布衣,不敢走大路,專門超小道,盡往沒人的地方走。 幾天后他饑寒交加,昏倒在一個破廟里。時逢冬日,風狂雪大,正在將死未死之時, 忽覺耳朵巨痛,原來一只老鼠把他當作死人,在大快朵頤。他又氣又恨,不知那來的力氣,追鼠掘巢,竟然在鼠穴中得到老鼠過冬的口糧數捧,內有大米、小米、紅棗、蓮子......等八樣。他用香爐為鑊,將其熬成一鍋飯,終得活命。其后為紀念此事,年年皆用此八樣做飯, 傳至后世、民間,通稱之八寶飯。
八寶飯是荊州"聚珍園"傳統名菜。相傳為清末慈禧太后御廚蕭代所創制。蕭代流落荊州城,被"聚珍園"老板留用傳授技藝,從此,八寶飯便成為聚珍園珍品而名播四方。八寶飯主要原料是糯米、紅棗、蓮子、苡仁米、桂圓肉、蜜冬瓜條、蜜櫻桃、桂花糖等。先蒸制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色澤光亮,油而不膩,甜而不厭,素有"淺盞小勺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美譽。
早期,八寶飯的制作工藝相當繁復,用材講究,淳樸的老百姓還紛紛賦予了更多深意,民間也稱八寶飯與古代的八寶圖淵源頗深。所謂八寶,分別是玉魚、和合、鼓板、磬、龍門、靈芝、松、鶴八種祥瑞之物,有祈求吉祥平安之意。
有民俗專家認為,八寶飯中的蓮子就是由和合——蓬頭笑臉的二位仙童轉化而來,他們一個拿著荷花,一個手捧六角盒子,象征婚姻和諧。
依次下來,桂圓象征團圓,金橘象征吉利,紅棗象征早生貴子,蜜櫻桃、蜜冬瓜象征甜甜蜜蜜,薏仁米則為仙鶴轉化而成,象征長壽、高雅、純潔。瓜子仁像鼓板的變體,象征生活有規律,平安無災禍。紅梅絲與龍門系同色,含鼓勵進取、祝福順利之意。綠梅絲也寓意長壽。同時,“八寶飯”好似一只“聚寶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全家能夠財源滾滾。
八寶飯的營養價值也很高:糯米性質甘溫,對補中益氣有很好的效果,因較難消化,所以老年人、小孩及病人都不適宜進食過多。蓮子性平味甘,含有高蛋白質,有強心作用,有利于消除疲勞。紅棗含高蛋白質、糖類、棗酸、鈣、磷、鐵、維生素 A、B2、C、P,除了補血,安心神,也有助增強食欲的效力。葡萄干含有一些能降低膽固醇的成分,其纖維和酒石酸也能使食物快速通過直腸,減少致癌物質停留在腸中的時間,改善直腸健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