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
1、癥狀:
潛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癥狀,半數患兒還會有發熱,一般為低熱,體溫在37.9~39.5℃。繼之出現吐瀉癥狀,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黏液,無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續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腹瀉最嚴重。
2、應對措施:
(1)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腹瀉,目前沒有特效藥,不能濫用抗生素,有一定的自限性。
(2)主要采用飲食療法,可以喝些濃米湯,牛奶粉稀釋喂養;母乳喂養的寶寶可以延長喂奶間隔時間;吃純牛奶的兒童可以將奶煮開,去掉奶皮(脂肪)喝,利于消化,一般不必禁食。
(3)寶寶腹瀉時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和電解質,光補充白開水,小腸是不能很好吸收的,為防止脫水和引起電解質紊亂,醫生一般會給予口服補液鹽,家里可自制糖鹽水:水500ml,葡萄糖50g,食鹽1.75g。
(4)注意飲食衛生,把好入口關防止病從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寶寶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護理寶寶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衛生。
(5)發現感染隔離觀察和治療;寶寶不接觸患者。
(6)3歲以下寶寶可每年服用1次輪狀病毒疫苗,3-5歲期間服用1次就可以了。
常見的是痢疾。
1、癥狀:
潛伏期1-3天,分為慢性和急性痢疾。有發燒、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數多而量少、膿血便等表現,幼兒痢疾常常起病急驟,腹痛、腹瀉尚未出現之時,即有高熱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驚厥,而痢下、嘔吐并不一定嚴重。便檢可以查出致病菌。
2、應對措施:
(1)寶寶需要臥床休息、需適當禁食。病情穩定后,給予易消化、高維生素飲食,禁油膩葷腥的食物。
(2)對于高熱、腹痛、失水的,給予退熱、口服含鹽米湯(配制:米湯500ml,食用鹽1.75g)或口服補液鹽,有嘔吐現象的需靜脈補充生理鹽水。遵醫囑進行抗生素治療,原則上不少于5~7日。
(3)注意飲食衛生,把好入口關防止病從口入,餐前便后洗手,寶寶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護理寶寶的人更要注意自身的衛生。
(4)在痢疾流行的夏秋季節,吃輔食的寶寶飯菜中可適當放蒜,馬齒莧和綠豆熬湯給寶寶適當飲用,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平時寶寶不要接觸患者。
饑餓性腹瀉是一種由于進入食物太少而引起的腹瀉。進入食物太少,患兒總是處于饑餓狀態促使腸蠕動增快,患兒進食量越受限制胃腸內食物越少,饑餓性腸蠕動越明顯。伴隨蠕動,腸壁上的腺體分泌增多,于是出現腹瀉,多見于體質差或有慢性病的患嬰,唯恐消化不良,過多的忌口,過分地限制飲食量或只讓飲湯水之類,由此產生腸蠕動增劇,排出稀清黏液便。很多家長誤認為炎性大便,進一步加以限制食量,造成惡性循環,加劇了病情。
1、癥狀:
排便次數頻繁但量少,多呈黃綠色松散便或棕色黏液便,內含奶塊,主要成分為腸道分泌物,護理中食量減少得不到緩解或加重腹瀉。
2、應對措施:
(1)如果已經確診為饑餓性腹瀉,需要根據寶寶月齡調整飲食結構,母乳不足者需要增添奶粉,奶粉喂養者逐漸增加到相應月齡段需求量,避開早晚增加。腹瀉一天超過7次時,口服含鹽米湯(配制:米湯500ml,食用鹽1.75g)或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
(2)了解寶寶不同月齡段飲食添加量,及營養搭配。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