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是沒有滿36周就出生的寶寶,而足月兒是買了36周出生的寶寶,除了出生時間不一樣外,早產兒和足月兒之間還有一定差別,特別是在生長發育狀況方面都有不同,對于早產兒還需要從多個方面加強日常護理。
1、免疫
由于全身各臟器的發育不夠成熟,白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較足月兒差,血漿丙種球蛋白含量低下,故對各種感染的抵抗力極弱,即使輕微感染也可發展成為敗血癥。
2、腎臟功能
與足月兒相比腎發育不成熟,抗利尿激素缺乏,尿濃縮能力較差,故生理性體重下降顯著,且易因感染、腹瀉等而出現酸堿平衡失調。
3、血液
早產兒血液成分不正常,血小板數比正常新生兒少。出生后,體重愈輕,其血液中的紅細胞、血紅蛋白降低愈早,且毛細血管脆弱,因而容易發生出血、貧血等癥狀。
4、生長發育
早產兒比足月新生兒長得快的多,足月新生兒1周歲時,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而早產兒出生時體重低,如果喂養得當,生長發育很快。由于長得快,極易發生佝僂病及其它營養缺乏癥。
小貼士:
早產兒和足月兒在很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這也在提醒廣大家長日常護理早產兒的過程中,務必要結合早產兒的實際特點,從喂養、日常護理、預防感染等多個方面去加強注意,幫助早產兒各方面更好地發育,能健康地成長起來。
對于孕周未滿37周、出生體重不足5斤、身長不足46cm的胎兒,歸于早產兒的范疇,寶寶出現早產的因素比較多,孕婦急性感染、高血壓、干重活、多胎等都可引起早產,早產兒與足月兒喂養區別也有很大的不同,早產兒喂養有著需求大、吸收差、吞咽難、不易消化等問題,比正常兒的喂養更加煩瑣和困難。
足月兒的吮吸力度以及胃口會比早產兒更大,這是因為他們生理機能發育更完善,所以體質、體能方面也會更好,所以早產兒比足月兒喂養更困難,最好做到以下這兩點:
1、盡量母乳喂養:早產兒的身體發育不成熟,寶媽在喂養時盡可能選擇母乳喂養,要特別珍視初乳的營養價值,母乳中的蛋白質有很多乳白蛋白,其氨基酸對寶寶的生長有利,初乳里有多種抗體存在,對于早產兒來說,屬于上好的營養素來源;
2、合理喂奶維持體重:早產兒吸吮能力、胃容量都受到很大限制,其攝入食物的容量比不上足月兒,所以,一定要結合早產兒的體重狀況進行合理營養供應,早產兒接受母乳喂養時,就保持對其體重變化進行觀測,了解到早產兒的體重增加狀況,可有效判斷喂養方式是不是合適的考量標準。
小貼士:
早產的口舌肌肉乏力,消化功能弱,胃裝不了太多食物,每天又需要很多營養,較適合少食多餐的喂養方法,家長們對待早產兒的喂養方式一定要與足月兒有區別,另外要定時帶早產兒寶寶去檢查,預防早產兒成年的后遺癥,其實現代醫療技術非常發達,寶寶是早產兒只要在精心的呵護下也能與足月寶寶一樣,家長們不用太過憂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