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的致病菌以金黃葡萄球菌為主,鏈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亦引起本病。
具體原因:
1、皮膚感染:
皮膚局部與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是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故嬰幼兒、營養不良者、糖尿病病人是本病的好發人群。
2、生活中不注意衛生:
皮膚不潔、皮膚擦傷、環境溫度較高等常是導致局部感染的直接誘因。
原因分析:
1、細菌侵入毛囊及其所屬的皮脂腺和汗腺后,在毛囊及周圍組織中迅速繁殖,產生毒素,引起局部組織變性、壞死,而形成癤的中心。表現為局部充血、滲出、硬結。
2、聚集的中性粒細胞對受損的組織細胞和病菌體加以破壞,使其逐漸壞死和溶解,在真皮下形成膿腫。
3、因金黃葡萄球菌的毒素含有凝固酶,故形成膿栓,向外突起。臨床可見在紅腫硬結的中央有黃白色膿栓。
4、此為金黃葡萄球菌感染病灶的特征。破潰排出膿液后,膿腔逐漸被新的纖維組織修復而愈合。
1、內服藥
內服清熱解毒中藥,可用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各15克水煎服用。
2、外敷藥
外敷清熱解毒中藥,可用新鮮馬齒莧60克,或用蒲公英60克,或用敗醬草60克,或用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食鹽,搗爛,外敷患處,每日換2~4次,對尚未化膿的效果較好。
已經化膿的,須癤腫成熟潰破,膿液流出,才能逐漸愈合。
3、注意皮膚衛生
千萬不要用擠捏的方法去排膿。尤其是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對于反復發作的癤病,要尋找潛在的因素,消除體內感染病灶。檢查有無貧血和糖尿病等情況,一旦發現要及時治療。
4、抗生素的注射和內服
早期應用足量抗生素。首選青霉素,也可用潔霉素0.6g肌注,每日兩次,也可用先鋒霉素、泰利必妥及磺胺等。
自家疫苗或葡萄球菌混合菌苗療法、自血療法。也可皮下注射轉移因子2mg/次,每周兩次,五周為一療程。
1、早期的癤子不能切開引流
成熟的癤子已化膿變軟者,可切開排膿。但面部和上唇的癤子千萬不要擠壓和隨意切開。未成膿者,可每日外用純魚石脂,或魚石脂硫磺泥膏,可促進炎癥消退。
2、絕不擠壓
對于癤子,絕對不要去擠和壓,這樣容易造成皮膚炎癥的擴散,不利于控制。因此,得耐心地接受治療,不要因為它長在臉上影響美容而去擠和壓,這樣只會造成臉部皮膚的進一步受損。
3、保持清潔
排膿以后,要使用抗菌香皂保持患處清潔。
4、熱敷緩解疼痛
用浸過熱水的毛巾敷患處達5分鐘,如果患處在下身,可采取熱水坐浴方式。熱敷幾天后,癤子常會自動破裂,流出黃色、難聞的膿液,隨后,你會感覺好多了。
5、清除病源
如果癤子在家人之間廣泛傳播,醫生會幫助你。對鼻腔實施抗生素治療可有效制止癤子在家庭成員中反復發作,通過做鼻腔細菌培養檢測,可確定病菌攜帶者。
6、使用可的松
如果醫生說你的癤子事實上是早期痤瘡或表皮囊腫,內部并沒很多積液,可注射小劑量的可的松,一天內便可顯著改善癥狀。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