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沖調嬰兒米粉? 調米粉的水溫有要求嗎? 米粉和水的比例沒有確切的數據,完全是根據小寶寶的月份與適應能力的。寶寶剛開始接觸米粉時,可以沖調得稀一點,慢慢地可以沖調得稠一些。 沖調米粉的水溫太高,米粉中的營養容易流失;水溫太低,米粉不溶解,混雜在一起會結塊,小寶寶吃了會消化不良。比較合適的水溫是七八十攝氏度,一般家庭使用的飲水機里的熱水,泡米粉應該是沒有問題的。注意,媽媽不必把沖調的米粉再燒煮,否則米粉面的水溶性營養物質容易被破
嬰兒期的兒童生長發育非常迅速,骨骼的生長更需要較多的鈣。有很多家長據此就認為要讓嬰兒多吃些鈣粉,實際上這樣是不恰當的。 對嬰兒來說,鈣的主要來源不應該是鈣粉,而應當是含鈣豐富的食物。母乳、嬰兒奶粉都含有豐富的鈣,如在100毫升的嬰兒奶粉中含鈣達50毫克,母乳中含鈣30毫克。并且乳鈣容易被嬰兒所吸收,在吃奶補鈣的同時,又增加奶類中蛋白質的攝入,所以說奶類是嬰兒最佳的補鈣食品,給嬰兒補鈣也應以食補為主。 此外,單純地吃鈣粉來補鈣,若是用量過多,如每日超過200毫克,不但會影響嬰兒的食欲,還會使嬰兒大便干燥,或在大便中出現因奶中脂肪與鈣相結合而生成的白色皂塊(俗稱奶塊)。因
不少父母對孩子缺鋅感到困惑,“現在生活水平不低,孩子吃得好、穿得好,怎么會缺鋅呢?”美國專家解釋:主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大多數人主食吃米、吃面已經是一種習慣,但實際上,在米面中存在一種叫做植酸的物質,它能夠與鋅元素結合,形成化合物,使得人體無法正常吸收,導致缺鋅,少年兒童缺鋅就會影響正常發育。 不過,存在于主食中的植酸也有一個特點,如果把它發酵,植酸就會減少,不再對鋅的吸收產生影響。因此,吃饅頭、面包就比吃米飯更有利于鋅的吸收。在我國,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同,就能看到很明顯的對比:習慣吃饅頭的北方人長得比較高,而習慣吃米飯的南方人則相對矮一些,這在一定程度上跟鋅的攝入量有關。另據調查,吃面包的西方人,缺鋅狀況就相對較少。 因此,專家建議:在給孩子多吃動物內臟、瘦肉、魚肉,以及貝殼類等富含鋅的食物外,還應該多吃些發酵食品,比如可以在吃米飯之外
據《江南保健報》報道,“晚餐吃少”已被人們奉為養生的經驗。但兒童不適合這一“法則”。兒童的胃腸功能尚未發育完全,胃容量較小,食物在胃內停留三四個小時就被 “排空”了;另外,兒童肝臟中儲存的糖原不多,耐受饑餓的能力也較差。而晚餐與第二天的早餐相隔10多個小時,如果吃得少,沒到上床睡覺,孩子就餓了。 更要注意的是,兒童正處于體格和智力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其所獲得的營養不僅要用于維持日常的活動,還要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而這種發育通常都會在夜間睡覺時發生。因此,晚餐吃得太少,就無法滿足孩子夜間生長的需要。 所以,孩子的晚餐要吃飽、吃好。一般
4個月的寶寶厭奶卻很想吃輔食,可以加嗎?寶寶添加輔食需要注意什么?下面來討論寶寶加輔食的問題。 一定有不少媽媽遇到過這種情況吧?寶寶四個多月,有的吃奶就像吃快餐,吃幾分鐘就不吃了,有的吃奶心不在焉,聽到一點動靜扯著媽媽的乳頭就扭過頭去看,當媽媽乳頭是橡皮筋。媽媽這時候通常都會很有失落感,寶寶是不是不愛吃奶了啊? 與此同時,寶寶看到媽媽或家人吃飯,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如果你喂他一點輔食,他很可能會歡呼雀躍地吃下去。 許多四個多月的寶寶都能很好地把頭立穩,而且挺舌反應已經消失,只要他們對輔食不抗拒,給他們喂輔食是完全可以喂進去的,這也是為什么幾年前給寶寶加輔食的時間是4個月以上。 但根據2014年版的輔食添加指南和各權威機構最新的建議,大家都建議6個月之后再加輔食,如有特殊原因需要在4-6個月添加輔食的,建議在兒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的雞蛋羹就是純粹的蒸雞蛋,寶寶經常吃就不愛吃了。所以,就往雞蛋里加些輔料,即改變了輔食的花樣,也給寶寶增加了營養。 蝦皮雞蛋羹 功效:補中壯筋骨,增加鈣,磷及維生素D,預防小兒佝僂病。 材料:蝦皮10克,雞蛋1個。 做法:將雞蛋放碗里,打散加少量溫開水,食鹽,與蝦皮拌勻,放入鍋中蒸熟,便可食用。 牛奶雞蛋羹 功效:滋養強身,健腦益智,是助長兒童身體發育和大腦發育的最佳營養食品。 材料:牛奶200毫升,雞蛋1個,白糖適量。 做法: 1、雞蛋,牛奶,白糖共調勻,隔水用慢火燉熟,便可食用。 2、牛奶放入鍋里,加雞蛋,慢火煮至雞蛋熟,以白糖調味,便可食用。 瘦肉雞蛋羹(或瘦肉蛋餅) 功效:補中益氣,開胃佐膳。 材料:豬瘦肉30克,雞蛋1克。 做法:
【6個月輔食匯總】都是適合六個月以上寶寶食用的輔食,大部分菜泥沒什么味道,有的寶寶不喜歡吃是正常的,對寶寶不喜歡或抗拒的食物,可以選擇過段時間再次添加嘗試。 【西葫蘆泥】 【娃娃菜泥】 【山藥泥】
初春時節,禽流感開始肆虐。世界衛生組織宣稱,兒童為易受感染人群。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家長們不禁擔心寶寶的安危。 孩子的免疫力雖說大多取決于遺傳基因,但是后天的影響也很大,特別是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強大的抗病力是吃出來的。 周歲內寶寶最佳營養來源非母乳莫屬。 周歲以后的孩子基本上以普通食物為主了,在安排食譜時應遵循均衡膳食的原則,并注意向那些富含免疫成分的食品(兒童食品)適當傾斜—— 蛋白質:能制造免疫的主力軍白血球與抗體。建議食物:雞蛋、牛奶、肉類等。 核苷酸:既是人體內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又是體內不可缺少的能量“供應商”,對增強免疫力大有助益。建議食物:魚、肉、海鮮、豆類等。 維生素A:保持呼吸系統正常運作、口鼻黏膜健康、增強器官及肺組織表
暑假一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二院兒科兒童內分泌門診場場爆滿。梁立陽教授稱,暑期到內分泌門診的兒童是平常的兩倍。很多家長都趁著孩子暑假的空檔,到醫院咨詢孩子生長發育的問題,其中,孩子身高問題更是家長們關注的一個焦點。廣東孩子身高普遍低于省外可能與廣東的“湯文化”密切相關。 專家建議 喝湯最好在飯后 據了解,“廣東仔”的平均身高比“外省仔”矮約3厘米。為什么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梁立陽解釋到:首先,這跟廣東人濃厚的“湯文化”可能存在一定關系。飯前一碗湯一直以來都是廣州人的傳統習慣,殊不知,飯前喝湯其實容易沖淡胃液,不易于食物的吸收。所以,飯前最好少喝水,喝湯最好在飯后。 此外,廣州人經常提到“吃XX太熱氣啦”,由于怕奶粉太熱氣,給孩子喝湯、肉粥等的家長不占少數,這樣給孩子補充的蛋白沒奶粉多,不利于身高增長。“我們經常看到,來自北方特別是東
現在人覺得母乳營養價值高,所以寶寶一出生首選是母乳喂養,但是寶寶的身體在逐漸長大,寶媽的母乳是有限的不夠寶寶吃,這時就需要添加輔食了,那么寶寶的輔食添加主要有哪幾類呢? 孩子從出生開始,一般而言都是需要母乳喂養的,但長到四到六個月的時候,孩子身體里的鐵元素就會短缺了。 因為母乳所含有的鐵元素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的,必須通過攝入含有鐵元素和其他維生素的輔食來滿足孩子的生長需求,不然孩子就會出現咬人,時常哭鬧不止的情況,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給孩子添加輔食也是一門大學問,這件事做好了,孩子長身高長智商,做不好就會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生長期。 剛開始的時候,不需要太復雜,對有營養的輔食,只需要一份最適合孩子的米粉,米粉易消化,對剛開始接觸輔食的寶寶的腸胃而言是有著很大的好處的。 對于選擇輔食,許多爸媽是無從下手的,
一、喝牛奶上火 牛奶中鈣和磷含量比母奶多3~4倍,含鈉和鉀比母奶多3倍,含鎂也比母奶多。含這么多的電解質,就需要比較多的水分,如果吃牛奶不另加水分,就會發生便秘。牛奶中的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以及鈣、磷、鈉等礦物質含量過高,大大超過母乳,這些礦物資質進入體內,消耗大量水分,導致大便干結難解,導致“上火”。 二、飲食消化原因 人工喂養的寶寶(母乳微粒更小)、長期飲用奶粉、牛奶、高熱量食品或吃烘干食品的寶寶更容易上火(寶寶上火、消化不良與食用奶粉有關是媽媽們普遍的理解)。 三、消化不良、乳食積滯,容易上火 中醫認為小兒脾胃功能尚不健全,而生長發育迅速,所需營養物質較多,加之飲食不知自節,故易內傷飲食而上火,導致便秘或口角起皰等癥。 四、氣候原因 天氣炎熱、
美國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多年研究顯示,三歲前的孩子早餐喝玉米粥,長大以后的成績明顯比其他孩子要好。 營養學家稱,玉米所含的谷氨酸較高,谷氨酸能促進腦細胞代謝,有一定的健腦功能。玉米脂肪中的維生素也比較多,對防止細胞氧化、衰老有益處,也有益于智力。另外,玉米脂肪中的脂肪酸也是對智力發展有利的營養物質。
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如果沒有長牙是不能吃固體食物的,其實并非如此。孩子最好是從4至5個月時開始吃固體食物,因為這時,只靠吃奶已滿足不了生長發育的需要,而且他的牙齒將要萌出,開始有了咀嚼動作,此時,應適當地添加一些輔食。固體食物可促進牙齒的萌出,所以,4個月大的孩子可以選吃半流質食物,然后逐漸過度到吃固體食物,然后逐漸過度到吃固體食物。如果總是給孩子進食流質食物,就會推遲牙齒的萌出,也會妨礙咀嚼功能的提高。
繁忙學習、不充足睡眠已經成為健康早餐的頭號大敵,而長期不吃或不科學地吃早餐恰恰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還會令人發胖。早餐攝入的能量占全天能量攝入的30%,經過一夜睡眠,身體有10多個小時一直在消耗能量卻沒有進食,人體需要含豐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來重新補充、儲藏能量。 那么怎樣吃早餐才是健康的呢?按照膳食金字塔的分類方法把食物分為谷類、蔬菜、水果、肉類和奶類,如果食用了兩類或者少于兩類就算早餐質量差,食用了其中三類則為早餐質量較好,如果能食用夠這四類則為早餐營養充足,作為女孩子的早餐,則更加要注意養顏的功效啦。 玉米 含有脂肪、卵磷脂、谷物醇、維生素E、胡蘿卜素、核黃素及B族維生素7種營養保健物質。可以增強人的體力和耐力、刺激胃腸蠕動、保護皮膚、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清膽固醇、對抗眼睛老化。 吃法:烹調盡管使玉米損失了部分維
原標題:孩子喜歡吃薯片,這么做簡單又好吃,再也不擔心孩子吃垃圾食品 孩子喜歡吃薯片,這么做簡單又好吃,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吃垃圾食品了! 很多媽媽都知道給孩子吃薯片不好,薯片本身就是屬于沒有營養的垃圾食品,兒童吃多了之后,容易造成腸胃負擔過重消化不良,而且還影響正常的三餐飲食,對兒童的身體發育,營養攝入危害相當大。所以今天我們教大家自己在家就能給孩子做愛吃的薯片,關鍵是營養又美味,孩子吃著也安心。 土豆是很優質的主食食材,長期替代一部分糧食也不會引起營養缺乏問題,還能供應更豐富的鉀、鎂和維生素C。土豆還是嬰幼兒良好的輔食食物。 香煎土豆片 適齡:18個月以上寶寶 用料:土豆片適量、淀粉少量 制作步驟: 1、將土豆片放少量的鹽,腌制15分鐘。
要“忌口”的六種食物 一、辛辣熱性作料。辣椒、花椒、胡椒、小茴香、八角、桂皮、五香粉等容易消耗腸道水分而使胃腸分泌減少,造成胃痛、痔瘡、便秘。便秘時孕婦用力屏氣解便,使腹壓增加,壓迫子宮內的胎兒,易造成胎動不安、早產等不良后果。不少孕媽咪較喜歡吃酸山楂,但是山楂對子宮有興奮作用,過量食用可使子宮收縮導致流產,所以要少吃。 二、有興奮作用的飲食。含咖啡因的飲料和食品,被孕婦大量飲用后,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心跳加快等癥狀。咖啡因還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發育。茶葉含有較豐富的咖啡堿,飲茶將加劇孕婦的心跳速度,增加孕婦的心、腎負擔,不利于胎兒的健康發育。 三、甜食。糖類等在人體內的代謝會消耗大量的鈣,孕期鈣的缺乏,會影響胎兒牙齒、骨骼的發育。過多食用巧克力也不好,這樣會使孕婦產生
堅決只吃這種食物,而排斥那種食物——挑食,已經成為寶寶們飲食的“潛規則”,家長對此也司空見慣。殊不知,長此以往,不僅會使寶寶營養失衡,留下健康隱患,還會影響他們的智力發育。 挑食危害寶寶健康 有些寶寶平時零食吃得多,正常的三餐往往成為點綴。也有些家長輕視早餐,只讓寶寶隨便吃點東西就送去托兒所了。這樣可滿足不了寶寶正常活動和身體發育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如果寶寶不喜歡吃葷菜,他的蛋白質、脂肪攝入會不足;如果寶寶不喜歡吃蔬菜、水果,他的維生素攝入會不足。 長期挑食,可導致寶寶某些營養素攝入不足或過剩,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寶寶的免疫力也會受到破壞,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寶寶情緒異常、常常哭鬧等也都或多或少與挑食有關。所以,寶寶的飲食要做到營養平衡,盡量豐富,家長不能縱容挑食的習慣。 寶寶為
立冬已過,轉眼就進入冬天了,許多人都有手腳冰冷的情形,不僅與氣候寒冷有關,與個人的體質更是關系密切。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怕冷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 1、缺鐵的人由于血紅素較少,影響了血液的攜氧能力,導致組織能量代謝發生了障礙,人會因產生的熱量不足而感到異常寒冷。 2、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時,血液循環減慢,產熱不足,就會比較怕冷。 3、血壓低的人末梢血液循環不足,人體組織同樣得不到足夠的氧和能量,也會畏寒。 所以,冬季飲食應多吃瘦肉、魚、豆類、香菇、黑木耳等富含鐵和碘的食物。還要多吃些
制作:將白菜 紅蘿卜絲 菠菜 韭菜放入?L水中川燙一下撈起過冷水,備用;白菜葉切去較厚硬的根部,表面抹上一點點鹽,再將菠菜放入;將菠菜卷起來,并在菜葉的末端抹些淀粉;然后放在肉湯里稍煮片刻,美味又好看的白菜卷做好了。
原標題:剩米飯新吃法,這可比蛋炒飯好吃百倍,媽媽早起5分鐘就能搞定 為媽媽,最大心愿是寶寶吃得好,身體健康。正是有著這樣的心愿,媽媽巴不得所有的營養都塞到寶寶的身體里。在寶寶的成長發育過程中,燕麥是谷物中營養豐富的食物,而且易于消化吸收,是寶寶“糧”友。將燕麥和米飯一塊做,煎一煎,寶寶更喜歡。這是一種剩米飯的新吃法,這可比蛋炒飯好吃百倍,媽媽早起5分鐘就能搞定! 香蕉燕麥米飯餅 適齡:2歲以上的寶寶 用料:香蕉1個、燕麥適量、米飯60g。 制作步驟: 1、提前將燕麥用熱水浸泡。 2、將香蕉搗成香蕉泥。 3、將香蕉泥、燕麥、米飯充分混合在一起。 4、熱鍋刷油,將和好的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