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人們常食用的“營養品”,很多家長也喜歡給嬰幼兒吃雞蛋。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表示,嬰幼兒不宜過多吃雞蛋。 專家說,因為嬰幼兒消化能力差,如果讓他們大量吃雞蛋,不但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且由于雞蛋蛋白中含有一種抗生物素蛋白,在腸道中與生物素結合后,能阻止吸收,造成嬰兒維生素缺乏,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 半歲前的嬰幼兒不宜食用雞蛋清。因為他們的消化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腸壁的通透性較高,雞蛋清中白蛋白分子較小,有時可通過腸壁而直接進入嬰兒血液,使嬰兒對異體蛋白分子產生過敏現象,發生濕疹、蕁麻疹等。  
原標題:媽媽們注意了兒童小食譜:兒童開胃面食番茄疙瘩面 家里小寶寶的,每天都需要補充不同的營養,那一般吃什么好呢?最近孩子不吃番茄,所以決定做一些番茄疙瘩湯,酸酸的超好喝,因有雞蛋香蔥的搭配,把以減少酸性,營養翻倍,簡單又省事,看著小朋友喝的可香了。 【兒童開胃面食番茄疙瘩面】 主料:番茄2個、雞蛋2個、面粉80克、 輔料:蔥2顆、花生油半勺、鹽3克、 步驟: 步驟1.食材:山雞蛋,番茄,面粉,香蔥。 步驟2.番茄切成菱形塊,香蔥切碎。 步驟3.雞蛋打入碗中打散。 步驟4.一半的蛋液倒入面粉中。 步驟5.用筷子攪拌成梭狀。 步驟6.燒熱炒鍋放油,放入蔥碎嗆鍋出香。 步驟7.倒入番茄翻炒出汁。 步驟8
此菜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有利于胎兒骨質發育和血液生成,給胎兒的發育打下良好基礎。原料:小油菜心22棵,豆腐250克,冬菇、冬筍各25克,小蔥5棵,花生油40克,精鹽30克,味精2克,料酒5克,水淀粉15克,蔥、姜共15克,黃豆芽湯100克。制作:1、 將蔥擇洗干凈,取蔥心切成蘭花形;冬菇洗凈;冬筍和余下的蔥、姜均切成末。2、 菜心洗凈去葉,從根部起留4厘米長,去掉中間嫩心備用。3、 將豆腐用刀面壓成泥,放入冬筍、冬菇末,加入鹽、味精、料酒、香油,調拌均勻,裝入菜心中,上籠蒸10分鐘取出,盤中心放做好的蘭花形蔥心,周圍擺上蒸好的菜心。4、 炒鍋置火上,放油少許燒熱,放入蔥末、姜末炸一下,倒入黃豆芽湯,將蔥、姜撈出不要,加入鹽、味精,湯沸撇去浮沫,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香油,澆在菜心上即成。注意要用水淀粉勾薄芡。特點:此菜形色美觀,脆嫩鮮香,
假期過后,由于環境改變,接觸過多陌生人群,喂養不當等種種原因,腹瀉的寶寶不在少數!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款能夠輔助治療腹瀉的食療方--“蘋果焦米糊”一般六個月以上寶寶即可食用! 食療功效及原理 焦米富含碳水化合物,經焦化后容易消化,并不易發酵脹氣。制成的米粥、米湯不含乳糖,最適宜于乳糖酶暫時降低的腹瀉嬰兒吸收。其中被炒焦的部分能吸附腸粘膜上的有害物質使其排出體外還能健脾燥濕!對消化不良,尤其是脾虛,傷食引起的腹瀉有較好的調理作用!煮蘋果作用等同于蒸蘋果,帶皮熟蘋果中含有豐富的鞣酸、果膠等特殊物質,鞣酸是腸道收斂劑,它能減少腸道分泌而使大便內水分減少,從而止瀉。果膠則能使大便成型!此二者同食不僅口味香甜且止瀉效果加倍! 第一步: 準備大米適量,需要的話可以一次多準備些炒幾天的量! 第二步: 把米淘洗干凈瀝水,平鋪在盤
孩子在吃輔食的時候總是不太聽話,面對這種狀況的話寶媽應該如何處理呢?寶寶不吃輔食怎么辦?應對指南來啦! 為了給寶寶補充營養,媽媽費盡心思準備各種各樣的輔食,但有時候也許會被寶寶“拒之嘴外”。其實,寶寶不愛吃輔食有很多原因,只要找出原因,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 1欲速則不達,寶寶還不會“吃” 支招: 寶寶習慣了用吸吮來獲取食物,還不習慣咀嚼。任何一種新技能都需要花時間來學習,因此,媽媽要有耐心,不要強迫喂寶寶吃,一次不行可以多試幾次。 2依戀母乳,喜歡母乳的味道 支招: 輔食添加不要開始得太早,一般推薦在6個月時添加。(發育較快的寶寶可提前至5個月)6個月后,逐漸減少母乳喂養的次數。 3不喜歡某種輔食的味道 支招: 可以變化花樣給寶寶添加輔食,當寶寶不喜
我們都知道,寶寶在六個月左右就可以添加輔食。不過在這過程中也有意外,有些寶寶不吃輔食只愛吃母乳。那么這該怎么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6-12個月是發展咀嚼與吞咽的關鍵期。如果不及時添加輔食,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就會受到影響,味覺、吞咽、消化功能沒有正常發育,1歲以后再添加輔食,寶寶就會拒絕嘗試,即使吃了也會因為舌咽敏感,容易惡心吐掉,造成喂食上的困難。 另外,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得不到應有的提高,而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所以,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怎樣幫助寶寶進食呢? 1、要在寶寶感覺到餓的時候再喂輔食,媽媽離開寶寶視線,由家里最親近的人完成。 2、進食時最好選在寶寶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時候。據報道有的寶寶在接受一種新食物時最多在喂到第15次時才適應。所以,千萬不可強迫寶寶進食,因為這會使寶寶產生
當嬰兒斷奶后,父母雖然知道該喂他們固體食物了,但從親友、書籍甚至醫生那里得到的建議,卻往往出于習俗,并不科學。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父母喂給嬰兒的食物可謂五花八門:非洲國家喂肉,日本喂魚和蘿卜,法國則喂西紅柿。 對此,美國兒科學院營養委員會會員查廷得·巴蒂亞醫生說:“這些差異只是源于文化傳統,而非科學。” 斷奶后喂養寶寶當心本末倒置 大多數美國父母在第一次喂孩子固體食物時就犯下錯誤——在孩子6個月大時,他們便開始喂谷類產品,之后逐漸加入蔬菜、水果,最后才喂孩子面食和肉類。 但貝勒大學醫學院兒科教授南希·比尤特指出,這種做法缺乏科學依據。谷物并非嬰兒斷奶后最佳的食物初體驗,肉才是最佳食物。可惜父母往往將肉排在進食名單的末位。 波士頓兒童醫院戴維·路德維格醫生解釋說,谷類實際是最
“生食療法”近年來被視為一種健康時尚,專家稱,生吃蔬菜最好還是放到開水里焯一焯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一附院消化科博士生導師周福生教授 夏天正是新鮮蔬果搶閘上市的時節,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這個夏天卻有不少人因生吃西紅柿被“絆倒”了——據最近統計,目前,美國已有30個州幾百人因生食了從墨西哥進口的帶有沙門氏菌的新鮮西紅柿而中毒,患者中至少48人因病情嚴重住院,其中1人死亡, 而在我國,“生食療法”近年來也被視為一種健康的時尚,如今聽說生吃蔬果也會中毒,不少人十分著急:到底該如何預防?對此,專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蔬果都越鮮吃越好,其實生吃蔬果有不少講究,有些菜涼拌前一定要用開水焯一下,徹底除塵去蟲更衛生。 疫情:美國人生吃西紅柿“中毒” 生吃西紅柿等新鮮的時蔬水果
成年人進食是“一日三餐,定時定量”。嬰幼兒剛問人世,又該怎樣喂養呢?大多數母親往往會從一些書本上找到答案,沿用成年人定時定量的習慣,采用定時喂食的方法。然而,這通常的選擇卻是一種有違嬰幼兒身心特點的錯誤選擇,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及時喂食,而不是定時喂食。 ? 一是因為嬰幼兒的耐餓時間的個體差異甚大。有的嬰兒喂一次可維持3小時,有的則只能維持2個半或2小時,可別小看這1小時與半小時的差別。因為嬰兒的肝臟功能尚未健全,肝糖元貯存甚少,因而嬰兒的饑餓是一種全然耗盡的狀態,如果要一個嬰兒等關個鐘頭再吃奶,就好比讓我們大人等三天再飯。? 二是及時喂食是幫助孩子對自己、對世界都產生一種基本的信心,并培養堅強而健康的自我意識的最好方法。餓了就有得吃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個世界是個美好的世界,被喂奶真舒服,我喜歡媽媽溫暖的懷抱,
現在,在外面就餐時常發現有很多人一邊吃飯一邊喝可樂。營養師提醒:吃飯配可樂,身體易發胖。 從營養角度來看,除了水,可樂基本不具有營養價值。相反,可樂中一些成分,在一定情況下可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如過量的二氧化碳、磷酸、咖啡因等,可樂中含有的熱量還被認為是兒童肥胖的“幫兇”。 在餐前或就餐時大量飲用可樂,會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量,減少身體營養的供給;如果正常飲食后再喝可樂,會增加額外熱量的攝入。 此外,碳酸氣會引起胃部充盈并伴有不適感,氣壓越大,不適感越強。有專家用磁共振成像測定,不同氣壓體積的飲料對胃產生的不適感顯示,水的影響最小,可樂的影響最大。可樂中還含有咖啡因,咖啡因除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外,還有利尿作用,增加排尿量而加快水的流失。咖啡因還會增加尿和大便中鈣的排出量,可樂中磷含量也會影響機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因此,多喝可樂有可
同時美國兒科學會也在2016年更新了最新的喂養指南。所以參考中國營養學會、美國兒科學會、香港衛生署、以及兒科學,更新7~24個月的輔食喂養攻略。 正文 嬰兒6個月前只需要接受母乳喂養(或者配方奶粉喂養),當孩子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準備給嬰兒添加輔食,這時候很多媽媽就會出現很多疑問,比如: 為什么滿6個月添加輔食,而不再是4~6個月? 第一口輔食應該吃什么,吃多少? 輔食包括米粉、肉、蔬菜、水果、蛋黃等第一口應該吃什么?添加順序有標準和參考嗎? 奶粉喂養需要比母乳喂養提前添加嗎?有奶粉喂養4個月可以添加輔食的說法嗎? 添加輔食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推舌反射消失,這些信號不到6個月就出現可以直接加輔食嗎? 嬰兒多大可以喝純牛奶、吃奶酪、喝酸奶?可以取代嬰兒配方奶粉? 添
有的家長怕孩子嚼不爛食物,吃下去不好消化,就自己先嚼爛后,再給孩子吃。有的嘴對嘴喂,也有的用手指頭把嚼爛的食物,抹在孩子的嘴里,這樣做是很不衛生的。 因為大人的口里,常帶有病菌及病毒,很容易使孩子傳染上疾病。因此,孩子不會嚼或不能嚼爛的食物,最好切碎、煮爛,用小匙喂給孩子吃。1歲半以后就可讓他自己學著吃,這樣不僅衛生,還可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該怎么辦啊,我兒子又吐又拉折騰了一個晚上了。”一年輕的媽媽一臉焦慮地對何賢紀念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張建青說。據門診部副主任的張建青介紹,近來因腹瀉前來就診的嬰幼兒明顯增多。發病人群大多為6個月至2歲的嬰幼兒,因此,年輕的家長最好掌握一定的預防和護理嬰幼兒腹瀉的具體辦法。 多數腹瀉由輪狀病毒引起 據介紹,秋冬季患腹瀉的嬰幼兒中,40%~70%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20%左右為其他細菌引起。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發病初期一般有嘔吐、腹瀉、高燒等癥狀,且發病急,大便次數頻繁,為洗米水樣或蛋花湯樣水便。由于頻繁腹瀉以及嘔吐、食欲不振,有的患兒還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脫水現象,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家長可從孩子的精神狀況好不好,皮膚彈性如何,是否抱著水喝個不停等這些日常生活細節去判斷腹瀉幼兒的病情輕重。 病情加重應立即向醫生求助 一般來說,輪狀
新鮮兩招讓寶寶吃飯 兒子1歲多時,有次,朋友來我家玩,見我端著碗跟在他屁股后面喂飯,就告誡說不能這樣做。聽我嘆息為兒子吃飯的事頭疼,她就把自己摸索出的誘導寶寶吃飯的兩個新招告訴了我。 第一招:吹起小喇叭,寶寶開飯了 朋友說,有次她到寺院去玩,見和尚用敲木梆的方式傳呼吃飯,覺得這辦法很好,于是就用到了寶寶身上。專門備了個小喇叭,到了吃飯時間,就吹小喇叭喚寶寶來吃飯。這一招的好處在于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提醒他要吃飯了,使他能放下手中的玩具,為進入到吃飯程序做好準備。 第二招:吃完了,蓋個章 朋友說,寶寶吃完飯后,應該給予獎勵,她的做法是給寶寶的手臂上蓋個小紅印子。我沒有蓋那種小紅印子的印章,就用我的私章蓋個紅印子,并夸贊他真棒,讓他在飯后能感受到鼓勵。別小看這小小的章印,蓋了它,寶寶就會有榮譽感,不但激發了他對吃飯的興趣,還為下次吃飯做
輔食要加點肝泥是很多家長知道的常識,但這個量應該加多少,家長們可能就不大了解了。中國營養學會秘書長翟鳳英在“2008中國幼兒平衡膳食研討會”上表示,1—3歲的幼兒每月吃豬肝,75克(約一兩半)就夠。 翟鳳英指出,1—3歲是孩子的快速發育期,其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都相對較高,但同時,他們對外界不良刺激的防御能力卻仍然較差,所以,幼兒的食物選擇需要依照營養全面豐富、易消化的原則進行。 含有較豐富蛋白質和鐵、維生素A等營養物質的豬肝,由于具有比較好的易吸收性,一直是孩子輔食的佳選。但畢竟,豬肝含有大量膽固醇,一旦多了,可能會造成體內膽固醇含量升高,以至于使成年后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增加。所以,在添加的量上,家長需要慎重一些。 翟鳳英建議,3歲以下的
科學育兒、專家訪談、繪本介紹、好物分享、剁手指南,記者媽媽Jo媽幫你一網打盡,全天下媽媽的好朋友,就是這了! 前幾天和鄰居黃姐一起去逛超市,她在北京一家上市藥企工作,本碩的專業學的都是生物。我們討論起給孩子做飯的問題,她給我普及了幾個我忽略的知識點,回來也查證了不少文獻,今天趕快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 冷凍輔食會有亞硝酸鹽嗎? 最近幾年,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說法:隔夜菜不能吃,會生成亞硝酸鹽,而它可以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過多食用有害健康。 那么我們做好的,分隔成許多份冷凍冷藏幾天再吃的輔食會產生亞硝酸鹽嗎? 其實倒不必過分擔憂,不管是魚還是肉,在生的狀態下亞硝酸鹽含量很低,也不用擔心肉在冷藏過程中產生亞硝酸鹽。而我們自己做菜不會使用含有硝酸鹽的調料,也就不存在亞硝酸鹽超標的擔心。 值得擔心的是市面上賣的做好的熏肉,在加工的過程中,會使用含亞硝酸鹽
有的媽媽發現,自己已經非常注意給寶寶添加各種含鐵豐富的食品,可是寶寶的血色素還是偏低,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盡管許多食物營養豐富,但是如果烹制方法不當,就可能把這些營養素破壞而丟失,采用正確的烹制方法才能有效地保持食物中的營養素。 蔬菜中富含維生素,越新鮮的蔬菜維生素含量越高,因此買回來的新鮮蔬菜不宜久放。制作時應先洗后切,現時炒制,一次吃完。炒菜時應急火快炒,3-5分鐘即可。煮菜時應水開后再放菜,加蓋悶煮,防止維生素丟失。做餡時擠出的菜水含有豐富營養,不宜丟棄,可做湯。 淘米時間不宜過長,不宜用力搓洗,不宜用熱水淘米;在做米飯時以悶飯、蒸飯為宜,不宜做撈飯,否則會使維生素大量流失。熬粥時不宜加堿,這樣才能保留大米中的營養成份,防止維生素被破壞。 為寶寶用肉炒菜時,最好把肉切成碎末、細絲或小薄片,急火快炒。大塊肉、魚應先放入冷水中
導致腹脹的食物:黃豆、豆腐、豆漿、綠豆、赤豆等會使腸內脹氣,使腹瀉加重,需忌食。過多的牛奶也會使腸脹氣,應予以適當限制。酸牛奶含有乳酸桿菌,能抑制腸內有害細菌,可以食用。 含有長纖維的食物:西瓜、生梨、青菜、芹菜、菠菜、柚子、廣柑等含有纖維素較多,能加速腸蠕動,加重腹瀉,需忌食。 多糖食物:糖果、巧克力、甜點等含糖量較高,糖在腸內會引起發酵而加重脹氣,故應少吃糖。 高蛋白食物:雞蛋、鴨蛋、肉末等含有較高的蛋白質,這些食物在腸功能已紊亂的腸道內易發酵腐敗,加重腹瀉,故少食。 高脂食物:肉類、奶油、動物內臟等含有較高的脂肪,導致滑腸,久瀉不止,應忌食。
初春時節,禽流感開始肆虐。世界衛生組織宣稱,兒童為易受感染人群。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傳染病,家長們不禁擔心寶寶的安危。 孩子的免疫力雖說大多取決于遺傳基因,但是后天的影響也很大,特別是飲食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強大的抗病力是吃出來的。 周歲內寶寶最佳營養來源非母乳莫屬。 周歲以后的孩子基本上以普通食物為主了,在安排食譜時應遵循均衡膳食的原則,并注意向那些富含免疫成分的食品(兒童食品)適當傾斜—— 蛋白質:能制造免疫的主力軍白血球與抗體。建議食物:雞蛋、牛奶、肉類等。 核苷酸:既是人體內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及核糖核酸的組成成分,又是體內不可缺少的能量“供應商”,對增強免疫力大有助益。建議食物:魚、肉、海鮮、豆類等。 維生素A:保持呼吸系統正常運作、口鼻黏膜健康、增強器官及肺組織表
盛夏寶寶咳嗽,只要掌握了主要癥狀,區分出寶寶的咳嗽類型,然后用食療防治就可收效。 當寶寶有咳嗽、痰黃并且舌苔也黃時,屬于痰熱型咳嗽,此時可以用白蘿卜做湯,或者炒白蘿卜絲。白蘿卜有清熱化痰的作用,且能通大便。也可讓寶寶吃點炒冬瓜,喝些冬瓜湯。 當寶寶由于天太熱而突然咳嗽時,則屬于暑熱重,這時可以多吃些絲瓜、冬瓜。 當寶寶長時間咳嗽,痰卻很少時,屬于陰虛夾一點熱癥,此時可用一種傳統的中醫方子:川貝母研成粉末,與梨同蒸,再加些冰糖,止咳效果很好。也可做銀耳湯、百合粥給孩子吃,可潤肺止咳。 另外,當寶寶從炎熱的環境中突然進入到空調房時,受涼也會引起咳嗽,這就屬于里熱外寒型咳嗽。此時,可用生姜3小片,切碎,與一把大米一起煮成稀粥,每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