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有出現過便秘的現象嗎?如果有的話,該怎么辦呢?孩子便秘,吃益生菌有用嗎?
孩子便秘多見于如廁訓練時期以及輔食添加初期。寶寶便秘問題困擾過許多家長。這篇我們就來全面聊聊孩子便秘,包括添加輔食前,寶寶的便秘困擾。
孩子是真的便秘了嗎?
便秘按照通俗理解就是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不過,我們并不能因為孩子一天兩天沒有排便,就認為孩子便秘了。孩子們排便的頻率和軟硬度個體差異很大。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大部分情況下至少一天有一次排便,但也可能是每2-3天排便一次。對于母乳喂養的寶寶,排便次數會隨著月齡變化而變化。在出生后的頭4-6周,每天有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排便。隨著月齡增加,可以變成幾天甚至一周排便一次,只要寶寶排出的大便不硬,排便沒有痛苦,就認為是正常。
根據相關研究發現
健康的孩子,平均每天排便次數為:
1)0-3月齡母乳喂養:2.9次/天
2)0-3月齡配方奶喂養:2.0 次/天
3)6-12月齡:1.8次/天
4) 1-3歲:1.4次/天
5)>3歲:1.0次/天
當然,這些研究數據統計僅作為大概的參考,而不能直接用來判斷孩子是不是便秘了。
判斷孩子是否便秘,不僅要觀察大便次數,同時也要觀察排出的大便性狀。假如排出的大便干硬,排便困難,孩子哭鬧明顯,甚至有肛裂,那才需要擔心便秘。這里提到的排便困難,并不是指寶寶排便時有些許哭鬧。其實,嬰幼兒排便常常會表現的十分“痛苦”,但只要排出的大便是軟的或者稀的,就不用太擔心。而如果寶寶排便時,哭鬧掙扎10來分鐘,也排不出來,就要要引起警惕。
另外,孩子假如真的便秘了,可能表現為肚子疼,疼一陣好一陣;吃東西變少,肚子脹;情緒上,顯得異常煩躁。另外,孩子們還可能會表現出憋大便的行為,拒絕上廁所。而長期便秘的孩子,還可能出現大便失禁。
總的來講,孩子排便次數少了,同時排出的大便干硬,孩子因為排便困難痛苦,才需要擔心便秘問題。
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絕大部分情況下,孩子便秘不是因為器官異常嚴重疾病。非疾病原因引起的便秘,我們統稱為功能性便秘。導致功能性便秘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五類:
天生的腸道蠕動緩慢,從而更容易出現便秘。
排便習慣欠佳。孩子們活潑好動,有時候會因為玩得太開心,就忘記了去廁所,結果大便增粗變硬導致便秘。
憋大便。孩子要是經歷過排便困難和排便疼痛,可能會因為害怕疼痛而不愿上廁所。而越是憋大便,下一次排便的痛苦可能就更嚴重,這樣就進入了惡性循環狀態。
如廁環境改變。使用新的廁所或者不滿意的如廁環境,可能導致孩子不愿上廁所。
飲食結構不合理。蔬菜水果少,纖維低的飲食結構,可能導致便秘。另外,每天大量喝牛奶也可能導致便秘。
除了功能性便秘,另外還有極少部分孩子的便秘是疾病原因導致的,這類便秘稱之為器質性便秘。導致器質性便秘的原因有巨結腸,脊柱畸形,腸道畸形,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原因導致的便秘,除了便秘,往往還有其他異常的表現,需要專科醫生處理和應對。
孩子便秘怎么辦?
孩子便秘了,大家聽得最多的可能是吃點益生菌調理一下腸道。其實,目前并沒有優質證據證明吃益生菌可以治療孩子便秘。孩子便秘的應對,總的來講有四個方向:
1引導良好的排便習慣
對于已經能自己上廁所的孩子,可以讓他們每天在早餐,中餐和晚餐后20-30分鐘,到廁所里坐一坐,以便慢慢養成定期如廁的習慣。每次大概試著坐3-5分鐘就可以。為了減少與孩子之間不必要的爭執,可以使用定時器,比如3分鐘到了,或者5分鐘到了。
在引導過程中,注意正面積極的引導和鼓勵。比如,孩子按照指令嘗試了3-5分鐘,不論是否成功排便,都可以予適合孩子年齡和理解能力的鼓勵和肯定。對于幼兒,我們可以使用小貼紙,小五角星等。另外,假如孩子感覺到便意,就自己去廁所了,也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2盡量減少排便與不良體驗的關聯
不少孩子可能會因為擔心自己掉進廁所而抗拒上廁所憋便。對于這種恐懼和害怕,可以考慮給孩子買個墊腳凳。這樣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恐懼,還可以讓孩子把腳踏在墊腳凳上,雙膝分開,上身稍稍前傾,做到更好的排便姿勢。
另外,也可以嘗試在廁所里備幾本孩子喜歡的書,讓孩子把上廁所與有意思的事關聯起來。
3健康均衡的飲食
飲食調整對成年人便秘效果更明顯,對嬰幼兒或兒童的便秘則效果相對有限。對于天生腸道蠕動比較緩慢而導致便秘的孩子,目前認為增加纖維攝入可能有幫助。當然,健康均衡的飲食,不挑食偏食,不只是為了應對便秘,而是為了孩子總體的健康。
為了保證孩子飲食中的纖維攝入,可以是通過選擇富含纖維的水果蔬菜以及全麥谷物,比如李子,西梅,杏,桃子,芹菜,全麥面包等。其中,西梅汁其實是一種天然的通便劑,對部分便秘的孩子有用。要是孩子不喜歡西梅汁的口味,可以試試西梅汁與蘋果汁,杏汁等混合以改善口味。而夏天的時候,還可以試著凍成冰棍給孩子吃。
對于周歲后的孩子,應注意每天奶量不超過500毫升,避免因為奶太多導致飲食不均衡。另外,還要注意避免過量補鈣,因為過量補鈣可能增加便秘的風險。
4藥物治療
假如通過排便習慣引導,健康均衡飲食,孩子依舊被便秘困擾,就可能要使用藥物了。不同的通便劑有不同的通便原理。比如,有的是增加大便水分含量軟化大便,有的則是通過軟化大便和刺激腸道實現通便。
應對功能性便秘,周歲內寶寶可以嘗試使用開塞露;而周歲后的孩子,則可以遵醫囑使用乳果糖通便。對于慢性便秘的孩子,通便藥物通常需要持續使用數月。
還沒添加輔食,寶寶就便秘了,怎么辦?
純母乳喂養的寶寶發生便秘其實是十分罕見的。假如真的出現了,較大可能原因是母乳攝入不足,因此需要首先排查母乳喂養操作和寶寶生長狀況。
配方奶喂養的寶寶發生便秘,則需要注意排查調制配方奶的水和奶粉比例是否嚴格按照奶粉罐上的說明。一定記得使用原罐配備的奶粉勺,勺奶粉時應是平勺而不是膨出,沖奶粉時應先放水然后再加入奶粉。
要是所有的養育方面原因都排查了,都沒有發現問題,而寶寶除了便秘還有其他的異常表現,那就應該及早就醫。
總的來講,孩子便秘絕大部分都是功能性的,可以通過良好排便習慣和健康均衡飲食得到緩解。假如排便習慣以及飲食上都做到位了,孩子仍然有便秘,可以及早到醫院排查一下,及早放心。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