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成長過程中,寶爸寶媽們最擔心的就是寶寶健康問題。當發現寶寶吃什么拉什么的時候,寶爸寶媽們更是擔心的不行。那么這是怎么回事?該怎么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吃什么大便里就有什么,根本就沒有消化,怎么辦?”這肯定是每個媽媽都曾經有過的困惑。
出現的原因通常有兩個:
第一,寶寶并沒有對食物進行比較充分的咀嚼就吞到肚子里了,這個在一歲前的寶寶比較多見,尤其見于從糊糊狀輔食向塊狀輔食過渡的階段。
因為牙少或者沒有牙齒,寶寶用牙齦“揉幾下”食物就吞咽,所以塊狀食物并沒有機會被嚼碎就被吞咽下肚。
這個時候寶寶的胃腸消化系統的功能也還沒有那么強大,有一些塊狀或者顆粒狀的食物只有部分被消化,或者完全沒有消化就被排出。像:胡蘿卜粒、小青豆、玉米粒、香菇等,經常原樣拉出來對吧~有有有!
所以,添加輔食早期,盡量給寶寶蒸熟蒸軟的食物比較合適。
第二,寶寶的食物在肚子里停留的時間過短,沒有經過和消化道的充分接觸就被排出體外了。
寶寶的胃腸蠕動有一個不同于大人的特點是:只要開始吃東西,胃腸就會反射性蠕動增快。
大人其實也有這種情況,但往往沒有寶寶那么明顯,所以,我們經常碰到娃剛喝完奶或者吃飯的中途就會拉臭臭……折騰死老母親了~
寶寶的進食次數比較多,少吃多餐,剛吃完輔食過一會又喝奶,甚至不規律進餐,在多次進食的刺激下,胃腸的蠕動頻率自然也就更高。
這樣的結果就是,食物在胃腸道停留的時間不夠就被排出,有些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被消化的食物就沒有辦法被消化,只能“原樣“從大便排出。
那么媽媽關心的問題就來了:
——“既然不能吸收,我們是不是就不應該在孩子一歲前給這些輔食呢?這些沒被消化的顆粒會不會增加胃腸負擔,對孩子不好呢?”
——總拉塊狀,不消化,那就讓她繼續吃泥糊食物吧?
錯,錯,錯!
我們人體攝入食物的作用,不止是為了要吸收營養。
1,給腸道菌群提供養分和合適的生存環境。
2,為了能保持腸道通暢,足夠的纖維素等保證大便通暢,減少便秘。
劃重點,我們如何應對?
一,寶寶的咀嚼意識和能力,以及胃腸的消化和吸收能力需要鍛煉,這種鍛煉應該是宜早不宜遲!適時調整食物粗細,別因噎廢食,看到有食物塊沒消化就一直喂泥糊。我之前帖子分享強調過很多次,咀嚼吞咽能力不好,沒及時得到鍛煉的孩子會導致他不愿吃輔食,挑食。
二,難以被寶寶消化的食物只能一頓少量添加,不能占據寶寶能吸收食物的份額。
喂養的時候我們也有要注意的問題:
一,帶皮的紅棗和番茄要避免,這些紅棗皮和西紅柿皮容易在腸道轉角處停留,增加寶寶腸梗阻的風險。
二,要避免過于堅硬的食物,難消化還容易劃傷消化道。比如堅果類。尤其是三歲前吃堅果、點擊懷孕后您不知道的那些事兒···龍眼荔枝櫻桃要注意防止嗆入氣管導致窒息。不要整個給!喂飯要老實地坐好吃,別走動,別玩鬧,一摔跤就容易嗆氣管了。
三,即使是適宜的食物,也要注意量,不要一次太多,盡量均衡搭配,容易消化的食物搭配一些粗糧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還能預防便秘。寶寶愛吃也要控制!
————總結:
在少量逐步添加、注意食物粗細的基礎上,這樣的混合著食物的便便不需要擔心,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消化能力的增強,這種情況就會越來越少,直至消失。
明白這其中的緣故,我們就不用瞎擔心認為有點食物塊就是腸胃不好而亂喂中藥和益生菌,不但沒用,還潛在風險??!
三歲后大便還經常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塊,應該看醫生檢查。
別要求孩子每天都拉一泡完美的便給你交作業。加輔食后大便臭得辣眼睛,老母親們還能有勇氣拿著屎包仔細端詳嗎? 多些了解,少些焦慮。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