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的年輕人把孩子一生下,就給爺爺奶奶帶,自己不聞不問的,等孩子有什么問題的時候,就怪這怪那的,爺爺奶奶照顧孩子本來就已經艱辛了,怎么還要挑他們的刺呢?
寶寶的降生,給兩個家庭帶來無限的幸福與憂愁,幸福自然是不會少的,看著自己的血和基因在另一個生命中延續(xù),必定是非常欣喜的,但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家人的煩惱也是與日俱增的。
除去經濟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孩子由誰來照顧,孩子長大一點爸媽就要將精力重心轉移回到工作上,對孩子的照顧少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要有人補上,讓孩子爸媽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為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地成長環(huán)境。
通常情況下,照顧孩子的工作是由爺爺奶奶擔當的,但矛盾正好出在這里,無論是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上,不少人就照顧孩子問題對爺爺奶奶口誅筆伐。
按常理來說,爺爺奶奶照顧孩子艱辛,怎么還要挑他們的刺呢?不少網友分享出各自的看法,不外乎是兩種觀點傾向。
觀點一:爺爺奶奶在乎的是他們的孫子孫女
這是很多媽媽都有的觀點,因為在媽媽懷孕和坐月子的期間,爺爺奶奶的一些做法的確是挺讓人不舒服的,凡事以孩子為前提,忽視了媽媽的感受,比如爺爺奶奶會給媳婦準備各種補湯什么的,也不管媳婦是否想不想喝,反正對孩子生長發(fā)育好就行了。
反觀媳婦的爸媽的做法,倒是可以理解媳婦為什么會產生偏見了,媳婦的爸媽一般會比較注重女兒的感受,為女兒量身定做,飯菜都按照女兒的口味來做。
這么一比較,的確是顯得爺爺奶奶太在乎孫子孫女了,怪不得媳婦會不高興。
觀點二:血緣關系還是婆媳關系的一道阻礙墻
雖然法律上媳婦已經加入了這個家庭,但是血緣關系還是阻礙著婆媳關系,而孫子孫女身上流著的,卻是自己家的血,相比之下,爺爺奶奶肯定是會比較偏愛孩子的,并且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的精力全部都集中在了孩子的身上,有時候忽視了媳婦也是情有可原。
如果爺爺奶奶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比較封建,那以上的這些表現都會更加強烈。
話說回來,不管爺爺奶奶的做法如何,只要不是太過分,都不需要太過去計較這些雞毛蒜皮,爺爺奶奶照顧孩子也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有些地方的做法有所不妥,也要互相包容。
一家人在一起,只有慢慢互相理解包容,才能突破血緣關系的阻礙,培養(yǎng)出感情。大家和和美美,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的,在和諧溫馨的家庭下,孩子便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