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完孩子后,寶媽們面臨的就是孩子的喂養問題。除了母乳喂養外,還有人工喂養。那么人工喂養的正確方法是什么?一起來看看吧。
采用人工喂養的方式喂養新生兒,奶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嬰兒的胃容量很小,新生兒出生時可能僅有10毫升左右,幾周之內迅速到30-35 毫升;3個月時為100 毫升;1歲為250毫升;3歲增加到500-600毫升。所以喂養寶寶時,每次喂奶量不宜過多。因為新生兒容易出現吐奶、溢奶的情況,因此家長在使用奶瓶時要掌握好方法。
人工喂養寶寶的四個要點
要點一:喂奶前刺激寶寶吸允反射
具體操作可以如下:輕輕地觸碰寶寶靠近自己身體一側的臉龐并誘發寶寶的吮吸反射,當寶寶偏轉頭時順勢把奶嘴插入他的嘴里。這時需要注意,不要把奶嘴捅得過深,以免嗆著寶寶
要點二:喂奶時掌握好喂奶的角度
喂奶時要將奶瓶后部始終略高于前部使奶嘴充滿奶液,之后再送進寶寶的嘴里,可以有效避免寶寶吸入空氣。如果發現奶嘴癟下去,可以轉動一下奶瓶,或者將奶瓶拔出,讓空氣再進入瓶中,再次開始喂養。
要點三:靈活掌握喂奶時間
喂奶時間要靈活,可根據寶寶的需要來喂。肚子餓了,應給奶吃;不餓,就不要勉強。如果喂奶時間缺乏彈性,寶寶就會餓得太久或喂奶太急,因而吞進許多空氣,吃完以后,就易吐奶。每一次喂奶的時間相隔不能太長也不能相隔太短。在寶寶新生兒期需按需、不定時的隨時隨地喂。當孩子饑餓性啼哭時,即給予哺乳;新生兒期寶寶一般睡眠時間在2-3小時。
要點四:喂奶后拍嗝必不可少
媽媽在給寶寶喂奶完畢后,要盡快拔出奶嘴,避免寶寶吸入空氣,此外,還可以把寶寶扛在你的肩上,輕輕地按摩他的后背、輕拍幾下。喂養過程中,盡量讓寶寶自己控制喂養速度,別強迫寶寶一口氣把奶喝光。拍嗝的手法遵循空掌由下自上的方式。
注意:
新生兒的腎臟發育和功能尚不成熟,對營養物質代謝的調節能力有限。如果食物的滲透壓和腎臟溶質負荷太高,如吃了過濃的奶粉,則很可能會引起嘔吐、腹瀉、脫水等表現。
因此媽媽為寶寶沖調奶粉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沖調,沖的太濃反而不利于寶寶吸收。
另外鮮牛奶因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較高,會加重腎臟溶質負荷,一般不適合2歲以內的寶寶食用。因此過小的寶寶仍然要堅持喂配方奶。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