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寶寶的時候,寶寶難免會有生病打針的時候。可是這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寶寶輸液不是扎手而是扎頭,那么這是怎么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盡管過了農(nóng)歷新年,可氣溫并沒有顯著回升,相反的,我國不少地區(qū)還鬧起了降溫。
冷熱交替之下,很多身體弱的寶寶遭了秧,一個個地染上了感冒,咳嗽、打噴嚏、頭疼腦熱喉嚨痛……
這可心疼壞了家長們,看著寶寶難受,簡直恨不得以身相代。
有些寶寶病情輕,只要吃些藥、休息休息就好了;也有的寶寶病情重,非得打針、輸液不可。
而那些把寶寶送到醫(yī)院輸液的家長,往往會被這樣的一幕嚇到:醫(yī)生護士要給孩子輸液了,可扎的地方不是常見的手背,而是寶寶的頭!那可是寶寶的頭!那么粗的針頭往上扎,能沒事?
實際上,這樣安全又有好處,寶媽就別別瞎操心啦!
1、扎頭能防止寶寶亂動跑針
眾所周知,小寶寶都是很好動的,扎了針之后由于不適感更是如此。
如果扎在手上,寶寶小手亂揮,就有可能導致針頭穿破血管造成腫脹,不僅要重新扎回、再遭一次罪,還容易引起傷口感染。
針扎在寶寶頭上,就會比較穩(wěn)固不容易掉,就算寶寶很活潑好動,起碼固定頭部也會比較輕松。
2、扎頭更舒服、更方便輸液
一般來說我們大人沒有“扎頭”的經(jīng)歷,所以并不知道,其實輸液時扎頭要比扎手更舒服。
手部是四肢末端,溫度往往要比其他身體部位低,輸液時間久了就容易出現(xiàn)局部低溫、手腳冰涼,不僅不舒服,還會減緩輸液進度,有時候甚至會導致血液倒流。
如果扎的是頭,那就不一樣了,整個輸液的過程會比較舒服,頭部血管充盈,不容易讓寶寶感到寒冷,血液流通快,藥物吸收也快,連輸完液淤血散得都要快不少。
3、頭部更容易施針
與手部相比,頭部存在著更多的血管,也更明顯,護士下手時更好找。
而且,小寶寶的頭部還比較“柔軟”,頭皮靜脈表淺,毛細血管豐富,血液循環(huán)快,使得藥物可以更快地發(fā)揮作用。
這種“柔軟”會一直持續(xù)到寶寶六歲左右,在此之前,寶寶輸液“扎頭”都是正常的。
至于家長們擔心的“留疤”、“影響大腦發(fā)育”,其實都是過慮了。
藥液是通過靜脈血管在寶寶體內(nèi)循環(huán)的,扎頭還是扎手,無非是入口不同,不會影響寶寶的大腦發(fā)育。
至于說留疤,護士都會選在寶寶有頭發(fā)遮擋的地方穿刺,針眼也很小,對寶寶的顏值會不產(chǎn)生影響。
當然,縱然扎頭輸液千好萬好,也比不過寶寶身體健康,寶寶不生病,自然也就不用吃藥打針了嘛。
還沒有人評論哦,趕緊搶一個沙發(fā)吧!